斑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真相,九重嬌,斑之,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阿嬌味如嚼蠟般地用過了晚膳,不知又在燈下枯坐了多久。夜漸漸深了,燈火炸開的聲音在安靜的空氣中竟有幾分叫人心驚肉跳的味道。

女官泥塑般地在阿嬌身邊站到了深夜,終於忍不住開口輕聲勸道:“皇後,歇了吧——”

阿嬌掃了她一眼,見她目光中滿是關切,心下大為熨帖。

她望著女官的雙眼,情不自禁以呂後的口吻歎息道:“這日子真是沒意思透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女官聽了這話,眼眶裡立時就要滾落出淚水來,卻咬牙忍著。強力笑著,“殿下,您朝太子看。您以後的日子會好的,她說到底也就是個嬪妃,她成不了您。”

阿嬌苦笑連連,“這椒房殿都差點住不不了,哪知道能不能看到那天呢?盈兒太仁善了,陛下一向不喜他。”

話一說口,阿嬌立時嚇了一大跳。

這不是她回答的,是呂後自己在說話!

阿嬌似乎有些明白了夢境的含義,她立時極力想在心底和呂後交流,但無論她怎麼呼喚,都沒有聲音理會她。

女官瞧她麵沉如水,一麵上來扶她就寢去,一麵輕聲堅定道:“椒房殿是中宮殿,這是任誰都說不過去的。她原先不想住到側殿來嘛?陛下不也難得硬氣了一回,讓她哭鬨了幾個月也沒有鬆口。陛下心裡也有數著呢,說到底還是您才是皇後,是發妻。”

啊?

什麼叫戚夫人想住到椒房殿來?

這也欺人太甚了吧!

一個嬪妃竟敢提出要住到皇後的殿中,這是什麼意思?叫皇後快點讓賢?

好在高祖難得拎清一回,沒有如她的意。

不,不,不對——

椒房殿是毒殿啊!

電光火石之間,阿嬌腦海中恍如有什麼東西霍然衝出,她感覺她抓住了什麼關鍵性的東西。她立刻回頭要出身去問,卻無妨正到了殿門中,她一下被門檻絆倒。

女官反應極快,向前一撲墊住了她。

然而,她摔倒的一瞬間還是一陣天旋地轉向她席卷過來。她使勁去掐自己,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

她肯定,隻要抓著女官問下去,絕對能問到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然而,當耳邊驚呼聲漸漸消散後,她睜開眼果然發現她已經回到現實中。

她回到了漢武時,回到了屬於她的宣室殿。

阿嬌立刻側身望向殿中的刻漏,竟然才申時三刻。

她是申時一刻睡下的。

殿中的悉悉索索傳到殿外,立時就聽見海棠輕輕地試探問道:“殿下?”

“嗯——”阿嬌應了一聲,心中被牢牢記在心中的夢弄地半點睡思全無。“進來吧。”

海棠領著人進來後,一麵侍候她更衣梳妝,一麵笑道:“您今天竟比太子和長公主醒在前麵了,剛剛婢子去看了,睡的正香呢。”

這說的是從前日日都要睡到自然醒的阿嬌,自從有了兩個孩子後,卻是隻要他們一哭鬨就精精神神地起身。

提起兩個孩子,阿嬌心下緩和了許多。唇邊也有了笑意,隻是想起方才夢中的一切她還是心中止不住有些抑鬱。

當呂後垂簾聽政說一不二,天下都懾服的時候。她會不會想起那些叫她心下抽緊的委屈?

那些傷害,將永遠存在。

因著兩個孩子沒醒,阿嬌便梳妝完後,叫人都退了出去。

她想靜一靜。

輕柔的春風從窗縫裡麵鑽進來,攪動著殿中散開的霧一樣的紗幔。透亮的光斑在上麵跳動,恍如夢中所見的那件戚夫人的舞裙。

戚夫人我見猶憐的美徹徹底底地征服了高祖,他為了她不管不顧,就差把天下拱手送到她手裡,送到他最愛的戚夫人所出的他最愛的兒子劉如意手上。

就連戚夫人要皇後親手種的墨海棠,高祖都真就去討要。就更彆說三番四次地提出如意類他要改立如意為太子,那為什麼在戚夫人提出要住到椒房殿側殿的時候堅決反對?

高祖若真的還對呂後有幾分敬重,又怎麼會對呂後和一雙嫡出的兒女不管不顧?

難道說椒房殿在最開始就有問題?

所以高祖才不想叫戚夫人住

阿嬌被自己的這一大膽想法駭住,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也不是全然不可能。

她尋根究底地去想,又發現了一個叫人心驚肉跳的事實。

漢朝的皇後住在多子多福的椒房殿,卻似乎並未能如願。

呂後生下幼子惠帝劉盈時,高祖還未顯赫。而等高祖遇到戚夫人後,呂後此生也再無所出。

惠帝皇後是呂後的親外孫女張盈,她死後宮人為她裝殮時發現她還是處子。

文帝皇後,也就是阿嬌外祖母。育有兩子一女,卻也是在還為代王往後的事情。等入住椒房殿後,再無所出。

景帝元後,薄皇後,始終無出自請廢之。

景帝繼後,如今的王太後。育有三女一子,劉徹就是她最後一個孩子,她為後入住椒房殿時劉徹都已經七歲了。

武帝元後,也就是她陳阿嬌。前生一直未有所出,直到住到昭陽殿後好幾年在劉徹的靜心調養下才生下了孩子。

武帝繼後衛子夫,生了三女一子。她正是因為生下了皇長子,才得以冊封為皇後,卻也在住進椒房殿後就再無所出。

昭帝皇後上官氏,是權臣大司馬霍光的外孫女。因著娘家顯赫,甚而要求昭帝除了皇後應少近女色,但饒是如此她終生也未能有所出。

…………

沒必要再一一往下順了,椒房殿顯然早就有大問題,不可能每個皇後都失寵都無育。怎麼都這麼巧合地在住進了椒房殿後就生不出孩子?

再想到呂後身邊女官說的,高祖頭次拒絕了戚夫人就是因為椒房殿。

莫不成——

阿嬌不敢往下想,她深吸了口氣。隻覺心中一團亂麻,明明已經很靠近真相了,她卻不願再去想。

她在窗邊站了半響,才終於叫來海棠叫她去長平侯府給雪舞帶話,讓她從開國時開始查。

****

被阿嬌懸心的千裡之外的漁陽,戰事已經結束。

原野上萌生的遍地綠野早被戰馬們的衝鋒踐踏的早不成樣子了,城樓下全是殘肢斷骸。

匈奴騎兵倦極了,他們已經進攻漁陽城整整一天一夜了,卻還是沒有啃下這塊骨頭。聽說駐守漁陽的是漢人的老將,姓韓。倒還真是了得,就憑著幾千多人,死守了這麼久。

不過,漢人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這麼多次反複的衝鋒攻城之下,城樓上已經再尋不到能超過一百個活人了。

守不住了,漁陽守不住了。

城樓上一身甲胄血汙斑駁的韓安國,滿臉疲憊之色。他年紀大了,早撐不住了。但漁陽被破就在眼前,他一旦放鬆,這滿城百姓就隻能等著被殺戮。

他滿臉苦澀,先時他還怨陛下不許他停軍屯。如今看,卻隻能歎一句匈奴人真是狼子野心。

他想想來漁陽之前和陛下就主站還是主和爭鋒不讓,隻覺得何其可笑。

愈戰愈勇的匈奴騎兵略作休整,重新整肅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最後一次衝殺。

終於在旌旗獵獵,號角吹起。

匈奴騎兵呐喊著進行最後一次衝鋒,大地在烏雲般的馬蹄踐踏下,發出悶雷般的滾鳴。

漁陽城樓上的韓安國攥緊手中的長刀,一臉悲愴。

死便死了,為將者,馬革裹屍乃是榮耀。

可這城中百姓卻是無辜,唉,隻怪他韓安國無能,護不了這一城百姓平安。

隻怕是等不到陛下的援兵了,他麵朝長安方向跪下,口中喃喃道:“陛下,臣錯了。隻是太遲了,太遲了。”

他霍然起身的時候,目光中迸發出一往無前的勇毅。

韓安國親自上前接過鼓槌,在戰鼓上咚咚咚地敲起來。等匈奴騎兵衝到樓下的時候,他一把扔掉手中的鼓槌。拔出腰間的長刀,寒光耀眼中他厲聲喝道:“兒郎們,殺!”

“殺!”

“殺!”

“殺!”

……

城樓上僅剩下的幾十個兵士爆發中驚天呐喊,退也是死,倒不如迎頭而上站著頂天立地地死!

以後兒女說起他們的爹爹時,縱便難過,也能滿是驕傲地說出“我的爹爹不是孬種,他是大英雄!”

他們的眼眶中都有些濕潤,卻也滿是期待。

他們期待用自己和敵人的鮮血來澆築漢人的血性和榮耀!

衛將軍火燒了龍城,今年又殺四千匈奴。漢人正在直起脊背,他們怎麼能彎下去?

匈奴騎兵越**近,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所有人都知道再沒有懸念,現在不過是順理成章地接手漁陽。

忽而,似乎隱隱聽到了暗雷滾動。

這響動越逼越近,到了最後越來越清晰。

匈奴騎兵微微吃驚,漢軍的援兵來了。催動戰馬愈發急促起來,他們要趕在援軍到來之前攻破城門。

韓安國卻是在絕處逢生,他極力喝道:“兒郎們!陛下派來的援兵來了!”

城樓上爆發中一陣歡呼,所有累倦了的已經準備認命的漢軍臉上都煥發出光彩。

援兵越來越近,一麵隨風招展的“李”字旗格外耀眼。

韓安國心下大定:是李廣!李廣來了!

*****

就在大漢邊疆再起烽煙的時候,被劉徹寄予厚望希冀能帶回和西域聯手好消息的張騫此時也不好過。

他終於如願到達了大月氏時,卻驚然地發現大月氏已經不準備複仇了。

原先的大月氏國王雖是被匈奴單於斬殺,頭顱都被砍下來當了酒器,甚而舉國都被迫遠遠西遷。

照說這等的深仇大恨,大月氏應該矢誌複仇。

但一來時間洗涮掉了許多仇恨,二來大月氏新的國土十分肥沃,物產豐富,並且距匈奴和烏孫很遠,外敵寇擾的危險已大大減少,生活安逸之下,他們已經不願再起戰火。

是以當張騫向他們提出建議時,他們已無意向匈奴複仇了。

加之,他們又以為漢朝離月氏太遠,如果聯合攻擊匈奴,遇到危險恐難以相助。

張騫不肯就此無功而返,苦苦相勸到了如今,卻還是半點進展也無。

大月氏人始終不肯和大漢聯合起來,他們習慣了和平,不願意再陷入到戰火中。

是啊,誰願意打仗?

但大漢版圖如此遼闊,他們能退到哪去?

何況,一直退,什麼時候是儘頭呢?

為什麼不是匈奴人退?

張騫理解大月氏人,卻無法讚同他們的做法。隻是和平到底是難能可貴的,他說服不了大月氏人聯手後

終於下定了決心回國。

元朔元年,張騫動身返國。

一旦下定了決心回去,張騫便一刻也等不得了。

陛下已經等得太久了,而且——

他望向身邊虎頭虎腦的兒子,心中湧起愉悅:孩子也該回去認祖歸宗。

人到底是要有根的,他張騫的孩子根當然是在大漢,

他要帶妻兒回去。

一個風和日麗的初春之日,張騫一行起身出發。

他們一路上爬雪山,過山道。

蒼涼的天地間,張騫一行的影子顯得格外渺小,宛如幾點可以忽略的黑點。

他們走了幾個月,終於要走出了漫漫荒原。

張騫一行在跋涉著。甘夫突然叫道:“漢使,快看……”

山丘後驟然出現一彪馬隊。

張騫吃了一驚:“不會是匈奴人吧!”

甘夫看去,“看裝束是婼羌族人!”

馬蹄踐踏著塵煙,十幾名婼羌族漢子策馬大回旋地繞著張騫一行奔馳。

張騫等勒馬候在原處。

婼羌族人停下來,馬刀指向張騫,嘴裡讓人聽不懂地吆喝著。

張騫對甘夫:“他們在說什麼?”

甘夫:“好像說,你是漢朝人。”

張騫:“你對他們說,我就是漢朝人,沒有惡意,隻是借道回自己的祖國,如果他們能幫助我到達漢朝邊境,漢朝會重重酬謝他們的!”

甘夫上前,與婼羌族人嘰咕對話,婼羌族人又是搖頭,又是揮刀。

不一會兒,甘夫回身對張騫說:“漢使,婼羌族人說,他們已經被並入了匈奴,他們不能放過任何漢朝人,必須帶你去見匈奴派駐此地的督察官!”

張騫歎道:“哦!蒼天!”

匈奴督察官在仔細察看那隻金閃閃的皇家符節後,命令地:“把漢朝人帶上來!”

張騫一行被押進帳內。

突然,匈奴督察官定定地看向張騫的匈奴妻子,喃喃地:“保留特?”

張騫驚訝地看向妻子。

張妻向那督察官:“堂兄!”

督察官:“怎麼是你,保留特,你怎麼弄成這樣?這是你的兒子?”

張妻撫著兒子的腦袋:“是的,兒子,快叫叔叔—”

兒子瞪大眼睛,敵意的,一聲不吭。

張妻:“這是我兒子的爸爸,怎麼你要扣留我們,還是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