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 嚇懵,九重嬌,斑之,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此後的日子裡,阿嬌時常把劉征臣叫進來說話。她的一雙兒女——南衣和北思也成了溫室殿中的常客,一時間誰人不知須侯夫人同皇後的交好始終未變,多的是往劉征臣身邊湊的人。
劉征臣因著時常見人,起先排斥與人接觸的心結似乎也消融些了。
臉上也有了些笑容,但阿嬌還是會時常見到她的黯然失落。
療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誰都不能心急。
阿嬌最近一直想,她為劉征臣這麼難過,是不是也是因為想到了自己?
縱便是經受了兩千年的苦熬重生,她心底又何嘗不害怕會落到前世的境地去?
所以她竭儘全力地去幫征臣,也是為了叫自己好受,叫自己相信天命並非不可改。
但元朔元年的大漢天空除開她這個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改變外,其餘倒還是按部就班地沿著前世的額軌跡發展著。
半月前東夷穢君君南閭等率二十八萬人歸附漢朝,劉徹大喜,由此漢置蒼海郡。
因為這個,就是館陶都在阿嬌麵前猜度說莫不是真因龍鳳胎福氣大,才帶來了這些喜事。
阿嬌無奈失笑,心想等過陣子去年被火燒龍城受儘屈辱的匈奴人反擊,該不會又說這也是龍鳳胎帶來的吧?
十一月暮秋的陽光,漸漸失去了熾熱的溫度,開始有氣無力起來。尤其是黃昏時,甚至還叫人覺得有些清冷。
阿嬌哄睡了兩個孩子後,就倚在殿門口等著劉徹回來。
劉徹最近心情一直不愉,那時說起劉征臣時說有鬨心事。後來阿嬌問了他,還真的有。
郡國藩王們消停了沒幾天,又開始在拿些小動作試探劉徹了。好幾個郡國合起夥來拒絕執行劉徹通傳全國的舉孝廉,他氣得跟阿嬌賭咒發誓說總有一天要把這些累贅全處置了。
但氣完後也知道那是衝動話,帝國一旦內亂起來,匈奴人可不會就在旁老實看著。
為了大局,他還是預備實施主父偃所議的推恩令,溫水煮青蛙一樣地消融藩王們的勢力。
隻是窩了一肚子火,劉徹還是不肯就這麼被他們惡心了下,就放過他們。前不久他下詔執事議二千石不舉孝廉者罪。
深諳上意的張湯立馬又跳出來上奏“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真是正中劉徹的下懷,都沒有過廷議,就被劉徹武斷地批準施行。
劉徹十六歲登基稱帝,到如今整整十二年了。早就對皇帝這個須恩威並施的身份適應的如魚得水了,外戚也就隻有阿嬌這一枝還繁榮著,卻也是不會對劉徹形成半點掣肘了。
丞相竇嬰更是一改從前麵貌,即便有要和天子據理力爭的地方,也柔和起來許多,開始講究起說話的藝術。
更何況,劉徹又不是聽不進話的帝王,十次爭執中倒有五六次是聽了丞相的。
如此,劉徹在皇帝位子上不說是喜怒哀怒俱是國策。這麼一點警告藩王們老實的權利還是足夠有的,就是竇嬰進宮來也滿口誇揚說陛下有高祖之風。
高祖之風是什麼?還不是說他氣性大,殺伐果斷。
竇嬰是實在經曆了七國之亂的老臣,不願宗室間再起兵戎,一來天下不穩,二來禍連百姓。但老丞相到底是太皇太後在時最看好的侄兒,心軟也隻是一刹那,他看事清醒著。
更多的時候他不遺餘力地攛掇阿嬌將來有機會了,一定要叫陛下把這些不安分的宗室全殺個乾淨,用他們的血警醒活著的人。
阿嬌想到竇嬰說這話時眼角眉梢的狠厲,不覺感概果如館陶半是自豪半是揶揄地說丞相那是老狐狸,慣能裝和藹慈愛了。其實,那心裡狠著了。
竇嬰這樣的心性也正合了劉徹的心意,君臣倆去年不就是力排眾議打的匈奴嗎?
阿嬌站在廊下,望著不知何時灰暗下來的天空思緒漸漸飛遠。
一陣狂亂的秋風吹來,還真叫人遍體生涼。
她攏緊了玉蘭披在她肩上的大氅,吩咐身後的雪舞道:“去問問,陛下怎麼還不回來?”
雪舞得了吩咐,立馬轉身就走。
等眼看著她就要消失在視線中,阿嬌又改了主意,叫人把她追回來。“陛下今天大朝會,沒準被什麼重要事耽擱了,彆去問了。”又吩咐木趣÷閣去少府傳話,叫晚點上膳。
阿嬌又在秋風中等了半個時辰,見著天色漸漸暗下來,還是沒有盼到劉徹進殿的身影。
她便也不再等了,抬腳進寢殿去。
兩個孩子隻怕醒了,等著喂呢。
孩子真是一天一個樣,眉眼長開了許多不說。精力也愈加充沛,不再成天到晚就是睡和吃,而是成天拍著小榻指外麵,身子往門口撲。
奶娘會意,知道是要出去走走逛逛。卻也隻敢在太陽最好又無風的時候把劉暠和元暶裹的嚴嚴實實地在庭中曬曬太陽,平時都是在溫室殿中踱步。
但見了外麵的天地,哪還願意再看著殿中那些擺設?
每次奶娘們抱著劉暠和元暶在殿中散的時候,兄妹倆都急得直撲騰。
等順意無望後兄妹倆就是哭鬨,任憑奶娘們怎麼哄都不行,還得阿嬌進去才能哄住。
是以,阿嬌隱隱聽著孩子的哭聲後,腳下便愈發快起來了。
至於劉徹,一時間倒拋在腦後了。
難道他還能不回來?
*****
劉徹的確被絆住了,還真如阿嬌所猜是大事。
他滿麵肅然地坐在上首的禦座,望著滿殿中垂首不言的朝臣們,語氣滿是不快。“行——諸位臣工,都來說說為什麼不同意吧?”
適逢方才得到急報:匈奴二萬騎兵進犯遼西,殺遼西太守,殺掠二千餘人。
正好是大朝會上得著的消息,劉徹便提出要重重予以反擊,用車騎將軍衛青出兵追擊,從雁門郡出塞。
朝臣們倒也配合——不配合的,像始終要堅持主和的韓安國已經被他打發去鎮守漁陽了。
借著這股氣,他一不做二不休又宣布了要立四皇子劉暠為太子。
此言一出,沸騰的殿上瞬間冷場。百官都被天子的驚人之言嚇的半天醒不過神來,等回神過來都有些抓瞎,這才久久靜寂無言。
百官都被砸懵了,誰能知道陛下突然拿這麼大的事出來說?還要立時逼他們做決斷。
這是立太子啊!
國之未來,豈是上嘴唇碰一下下嘴唇就這麼決定的?
再說了,陛下,沒記錯的話咱們四皇子不是剛滿月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