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17章 鎮上1,田園羅冉,聊聊天,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017章鎮上1
羅有禮把手中的銅板裝好,便帶著幾個孩子出發去鎮上。
羅文生年紀最小,坐在板車上抱著籃子。板車由羅有禮推著,羅文宣扶著,羅冉蹦蹦跳跳地在旁邊跟著。羅有禮和羅文宣幾次說讓羅冉坐車上,隻是羅冉堅持說累了再坐。
幾人匆匆走著,羅冉更是一路上不停地嘰嘰喳喳,像是一個好奇寶寶一樣問這問那。羅有禮隻當小孩子好奇鎮上的事情,便也耐下心來一一答了。實際上,羅冉是想多了解一下,看有沒有能夠賺錢的法子。
大半路已經走過,羅冉也對鎮上情況了解了大概,兩隻腿也走累了,開始坐上了板車。無奈,人小腿短身子弱,走個幾裡路就很累,自己還想節省些力氣再鎮上好好逛逛呢。
“羅兄弟,羅兄弟……”鄉間的小路上,稀稀落落認清很少,很容易分辨清楚聲音的來源。一中年漢子背著半麻袋東西,後麵還跟著一個十來歲的男孩。
“原來是趙兄弟,趙兄弟這也是要去鎮上?”羅有禮看到來人一笑,立馬接話問道。顯然二人是認識的。
“是啊,去鎮上把這半袋豆子換成銀錢。”中年漢子叫趙營,三十來歲很是豪爽,是鎮上附近的趙武莊上的,和羅有禮經常見麵,倒是比較熟悉。羅有孝妻子趙氏娘家就是趙武莊的。
“這是羅兄弟幾個娃子吧,長得真好。來,成子,叫弟弟妹妹。”中年漢子說著就用一隻手把一直跟在身旁的兒子趙成拉過來。少年被老爹粗魯的拉過來,心裡很是不滿,又瞥了一眼羅文宣、坐在車上的羅冉和羅文生,沒有吭聲。
趙營看到兒子如此不禮貌還不給自己麵子,打算大掌拍兒子腦袋,又想起兒子說的讀書人的腦袋拍不得,手掌便生生轉了一個彎,向下,狠狠地拍了一下兒子的屁股。“你咋不聽你爹話呢,叫弟弟妹妹。”
趙成又被老爹當個陌生人的麵拍屁股,特彆是幾個弱雞一樣的小娃子麵前,感覺特彆丟人。更是憤恨地看了羅冉三人一眼,但是又一想,要是不聽話,說不定老爹能做出更讓自己沒麵子的事情,索性悶悶叫了一聲:“羅家弟弟妹妹。”
“這是趙家哥哥,你們幾個叫哥哥。”羅有禮見趙營如此,也讓自己的孩子叫哥哥。
羅冉幾個當然見趙成剛才叫弟弟妹妹那副不情不願的樣子,心裡很是不樂意,但是出於禮貌隻能每人回了一聲“哥哥”。羅文生回過之後,趁著大家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向趙成吐了吐舌頭。羅冉看到之後悄悄向文生說:“文生,做的好。”聲音很小,保證兩個正相談甚歡的大人聽不見,但是足夠讓三個孩子聽見。
“臭丫頭,你找揍。”趙成聽到小丫頭的話,握起拳頭,很是惱怒。
“你敢!”羅文生立馬上前說道。
“爹,劉伯伯。”羅冉小聲叫了一聲兩人,然後得意地看了一眼趙成。
“走著瞧。”趙成知道自己老爹的脾性,雖說自己從上學堂之後挨得教訓少了很多,但是還是很疼的。
兩個大人沒有在意,繼續說話。
“羅兄弟,你大侄子文名可是了不得啊,讀書可真是厲害,小小年紀就是童生啊。”趙營說的很是欽慕和激動,好似羅文名是自己兒子似的。
“剛中了童生,現在正在溫書呢,對了,這幾天嫂子帶著文名回娘家了,你沒見著?”羅有禮知道嫂子趙氏娘家就是趙武莊的,所以這樣問道。
“咋沒,我聽說文名要考秀才呢,還專門帶著我這二兒子去了一趟文名他大舅舅******家一趟。”中年漢子頓了頓,又接著說:“我兩兒子一個閨女,大兒子年齡大了,在家種地,二兒子去年送學堂讀書,就盼著讀出出息。我當時也是聽說我們村的嫁到你們羅家的姑奶奶生了一個小讀書人,才這樣決定的。家裡硬是省吃儉用給孩子湊學費啊!這不,我這去鎮上就是賣豆子換銀錢給孩子買那什麼趣÷閣墨。你說,那寫字的紙那麼薄怎麼就那麼貴呢?還一戳就爛,不過挺軟和,比草紙可是軟和多了。”
“可不是,讀書人的東西比較金貴,那不是咱們莊稼漢子用的起的。”羅有禮附和著說。
“你侄子文名既然中了童生,那肯定能中秀才中舉人,聽說中了舉人之後就可以做官了。那時候你們就能跟著享福了。我也隻盼著我這不成器的二兒子能有文名一半的出息就成。”
“我看成子挺不錯的,趙兄弟就等著享福吧。”
“羅兄弟,我看你這大娃子很有那個啥,對,那個讀書人的靈性啊,一看就是讀書人的料啊,不知道可是上了學堂你沒有。”趙營看到一隻在幫忙推車的羅文宣說道。
羅有禮聽到這句話,看了看比自己兒子大一歲的趙成,又看了看自己兒子,突然生出一個念頭,兒子已經十歲,自小聽話懂事聰明伶俐,要是兒子能上學堂該多好,不求兒子大富大貴中舉做官,但是也能不當個睜眼瞎啊。這念頭剛一出,就被自己嚇一跳,從來沒有這樣想過,讀書想來是大房羅文名的專有名詞,何況現在家裡銀錢也不湊手,供養文名一人都很艱難,爹娘肯定不會同意的。實際上,羅有禮想到的很現實,不是秦氏說不同意,而是隻要羅有禮一提出這念頭,肯定被老娘秦氏直接拍出去。按照秦氏這性子,肯定要說出更難聽的話。估計就連那句“也不看看你有沒有那讀書人的命”的話都能脫口而出。
羅有禮回去腦海中的感覺那不切實際的念頭,老老實實說著,“文宣還沒有上學堂,家裡銀錢不湊手,先緊著文名一人。”
“是啊,現在生活就是艱難啊,話說三個壯漢才能養一個讀書人,也是這個理,等回頭文名學業有成,你們一大家子就熬出頭了。”趙營雖然感覺到可惜,但是村裡不能上學的娃子可是數都數不過來,這可是現實,以後有個有出息的堂哥照應著也不錯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