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修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釣魚,寒門皇帝,萌萌修仙,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日,清晨一大早,太陽剛剛升起,早霞初露,波平如鏡。
屋外的幾隻麻雀“嘰嘰喳喳”的亂叫著,把樂文的美夢也給吵醒了。
伸了個懶腰,穿好衣服,打著哈欠推開木門。
“吱扭……”
“哦,樂大人早啊!”
唐伯虎也是剛剛起床,正邁著小步子,在院子裡低頭散著步,看到從屋裡走出來的樂文,打了聲招呼。
“唐解元,早……”
早晨的空氣很是清新,還帶著絲絲的涼意,讓樂文不禁微微打了個寒顫。
“樂大人可有興趣和小民一起去河邊釣魚閒聊?”唐伯虎想著中午請樂文一行人吃魚,又想和樂文聊聊天,便開口問道。
“釣魚?可是在下並不怎麼會釣魚啊?還望唐解元不吝賜教啊。”
樂文在現代就沒釣過魚,穿越來家鄉的河裡連個魚苗都沒有,哪裡有會釣什麼魚啊,不過他倒還真想學一下,以後可能會有一大段時間在江南,無聊閒暇時,釣釣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誒,大人言重了,小民惶恐,承蒙大人不棄,小民倒很是願意和大人交流下釣魚的技巧。”
唐伯虎對著樂文拱了拱手,便轉身到屋裡拿了兩副魚竿和一些魚餌,便和樂文一起往桃花河邊走去。
來到桃花河邊,兩人坐在河邊的石凳上,唐伯虎便和樂文講解起了釣魚的技巧。
“鳥有鳥道,魚有魚道;找準魚道,連連上釣。”魚兒雖在水中生活,但也有自己的行走覓食路線。釣魚愛好者也要會找準魚道、魚窩才行。釣魚每到一地垂釣,總是先沿河轉一圈,找地點,實際上就是找魚道,找魚兒聚集覓食地點,找得準,就可連連上鉤。
“一日三遷,早晚溜邊。”魚類活動有一定規律,一般早晚都遊到近岸淺水裡覓食,中午在河湖中心深水處。釣者從這八個字中可以悟到:早、晚釣近、淺的岸邊處,中午要釣遠、深處。
“魚兒頂浪遊,釣魚要釣浪口。”有些釣者都喜歡背風,釣上風頭或無風浪處,這樣浮漂看得清楚,拋竿省力氣。而有些釣者卻喜歡迎風而立,專釣下風頭、風浪口。因為風浪口氧氣足、食物多,魚兒多。
“小魚驚慌跳,大魚快來到”,“水下小魚多,大魚不在窩”,有些釣者在一個窩子裡垂釣,總是小魚搶鉤,很難釣上一條。有些釣者不斷埋怨,但還是不斷換食,不願意離開。而有些釣者幾次提不上魚來,發現小魚多,馬上移窩另尋釣點了。當一個窩子的水麵小魚亂竄亂跳,或水底原來小魚吃鉤很頻繁,突然無魚吃鉤時,初釣者要離開了,而老釣者卻知道大魚要到了。
一日之間,何時釣魚最好?很多諺語說明,一般早晚最好,中午最差。“烈日當午,釣魚氣鼓鼓;早晚釣一陣,回家吃一頓”就是證明。這與“西南風,釣兩頭”,可謂異曲同工。一般釣魚早、晚都好,但那個更好呢?“早釣魚,晚釣蝦,中午釣個大王八”,它說明,一般早上比晚上好。
“一番江水一番魚,一方魚吃一方鉺”。它告訴我們,魚和人一樣,都有各自常食和喜食的食物,千萬不能拿著一種誘鉺和釣鉺作為“萬能釣鉺”到處使用。
“直魚竿,細漁線,快鉤持鉺不露尖”。這就是說,竿要直,線要細,鉤尖要鋒利,穿鉺時不能露鉤尖,以免剌痛魚唇。“鉤越小越好,線越細越好,鉺越得越好”,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輕提慢慢動,魚兒吃鉤勤”,“先撒窩子後釣魚,腳步輕捷慢慢提”。魚兒膽小怕人,怕響動,因此,腳步要輕,鉤線入水要輕,提鉤要慢,魚兒才不會驚慌逃走。
《大學》雲:“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齊家矣。
而所為修身,在正其心。
鍛煉人的身心,耐心,意誌力,反應能力
還有釣魚集風,雅為一體,還鍛煉了人的情操方麵。
古薑太公釣魚是為了出名,願者上鉤。而莊子釣魚,卻是修身養性。。。
“唐解元果然是釣魚高手啊,在下長見識了。”樂文嗬嗬一笑說道。
“誒,大人取笑小民了,小民閒來無事,不是飲酒作畫,就是釣魚作詩,實在是不值一提啊。”唐伯虎擺了擺手,搖頭笑道:“大人年紀輕輕就做了上海巡檢使,不知大人功名如何啊?”
“嗬嗬,在下不才,是本次真定府的鄉試解元。”樂文看著沒有一點動靜的魚鉤,笑了笑說道。
“哦,小民與大人同為解元,倒是有緣啊。”唐伯虎沒想到樂文也是個解元郎,有些驚訝的扭頭看了看樂文。
“在下雖然和唐解元同為解元,可在下也是晚輩啊,如果唐解元不棄,在下想與唐解元結為忘年之交,不知可否?”樂文不置可否的問道,唐伯虎向來桀驁不馴,他倒是有些怕唐伯虎當麵拒絕他。
唐伯虎沒想到樂文會提出和他做忘年之交,倒是讓他微微愣了一愣,然後說道:“小民何德何能敢和大人做忘年之交,不過小民也早有此意,大人既然不嫌棄小民,小民豈敢有不從之理?”
“嗬嗬,那以後我們就以兄弟相稱如何?”樂文微微搖了搖魚竿,嗬嗬一笑說道。
“哦,如此甚好……哈哈,有魚上鉤了。”唐伯虎猛地用力一提魚竿,便有一條活蹦亂跳,頭部和身體背部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各鰭灰色,足有七八斤重的中華鱘便被提到了岸邊,然後放到了木桶裡。
“呦,這條中華鱘還真不小啊,看來中午有美味吃了。”樂文來到明朝後,還真沒有吃過正宗的中華鱘。
中華鱘是長江最大的魚種,被稱作“長江魚王”,同時又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魚種,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1.5億年,這樣古老的魚種已不多見,所以又稱“活化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