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與雨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眉活佛的苦心,邪雲記,欲與雨遇,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祥雲漫天、和風輕撫,佛國禪音依舊、鐘鳴清遠。放眼處孔雀旋飛靈動、白象悠然閒步,似乎歲月也知尊崇至善,從不曾催逼聖地繁花落儘、枯榮更迭。即算正處大劫之中,也仍然陽光傾灑、萬物蔥鬱。
初夏近午、驕陽金輝漸烈,莊嚴肅穆的十善殿前不見人跡。忽然璀璨紫光憑空閃過,轉瞬光隱人現、蕭雲三入佛地,隻可惜時過境遷,少年再作萬裡遊,故人西去水空流。
蕭雲靜靜看著熟悉的佛地,憶起舊時歲月仿若曆曆在目,恍惚間很有些感傷。曾幾何時此地令自己得以重生,奈何緣起緣滅刹那間,欲回首、己遲矣,物仍是、人早非,往日不可追。
十善殿中執事弟子,隱隱察覺殿前剛有紫光閃現,連忙出得殿門相看。卻不料這位蕭雲唯一認識的戒律院弟子,看到紫袍道裝少年之後,竟當即拜服於地大禮參拜:“小僧智聞、拜見大護法!”
聽到如此的稱呼,蕭雲看著自己初至十善殿認識的年輕質樸佛徒,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雖然他早聽空行長老說過此事,可事到臨頭真有些感到突兀,他可從未想過要成為佛門的大護法。
所幸如此一來,蕭雲心中隱隱的感傷也淡去了少許。微微楞了楞神的少年,連忙扶起麵前佛徒說道:“智聞師兄、好久不見了,最近可好?這大護法的稱呼我看還是免了吧。”
“回大護法、此為佛諭,小僧可不敢亂了尊卑,請大護法一定收回成命!”年輕的質樸佛徒顯然是個固執的人,要他改換稱呼居然頓時大急,這才剛被蕭雲扶起馬上又跪下了。
蕭雲見此也是無可奈何,心知此人身為執法弟子古板得很,便換個自己要問的話題,再次扶起智聞問道:“智聞師兄、貴寺現在由那位神僧繼任方丈?智空如今又身在何處?”
“回大護法、玄慈師詛現為鄙寺方丈,可否需要小僧即刻回報方丈大護法已到?智空師弟已經還了俗,現用俗名隋雲,隋居士仍在玄相塔自願守塔,已經兩個多月了。”
蕭雲聞言大惑不解,他紫金雙眸第一個窺儘心中事的就是智空,當然知道智空虔誠得不能再虔誠,怎麼可能還俗?蕭雲隻以為至善的智空發生了意外,當即追問道:“智空他出什麼事情?為什麼要還俗?”
“回大護法、隋居士沒有出什麼事情,他是自願還俗的,並非是因為受罰。小僧不知隋居士為何要還俗,大護法可以詢問於他,是否要小僧引路前往玄相塔?”
聽到智空並不曾發生意外,蕭雲越發覺得奇怪,當即便讓智聞引路,前往寺內新建的玄相涅槃塔。說來卻也不怪,普慧禪院當中的和蕭雲關係最親近的佛徒,除了玄相老方丈就數智空,何況智空還莫名其妙的還了俗。
蕭雲跟著恭敬引路的智聞一路前行,意外發現如今的普慧禪院有了很大不同。雖然佛國之中山水風光依舊,寺內秩序井然不亂,但佛徒的數量明顯少了很多,且多出不少陌生的修士。
顯然大劫近年之後,光洲第一宗的實力被持續血戰消磨了太多,那些並非佛徒的修士隻可能是外洲前來馳援的盟友。就不知如今劍、墨兩老賊是否仍在此地,來馳援的闔洲修士還剩下幾成。
察覺到這些寺中變故的蕭雲,心中不禁又有了些憤怒,便如同當初他剛剛從離宗逃亡時一般。他怎麼都想不明白凡界為何如此苦難,先是天崩、後又地裂,難道凡人不死絕這賊老天就永不罷休嗎?
卻不知如今天地大劫才顯露了一半,最後一波隻怕比現在的第二波還要殘酷。或許也隻有如此,被人族肆意掠奪的凡界才能得以喘息,這正是天地在懲罰貪婪得沒有止境的人族。
心有怨憤的蕭雲自然想不得這麼許多,不多時已是跟著智聞來到寺中塔林。少年略微一楞之後,便看到曾經點化自己的淨藏七寶涅槃塔左側百丈之外,現在多了一座全新的白色涅槃塔。
“大護法、前方禁地小僧不得輕入,大護法自然可以通行無阻。小僧這便去回稟方丈師祖,大護法若願與玄慈師祖相見,還請不要去往他處,少時方丈祖師定會前來拜會大護法。”
蕭雲看著玄相老方丈的涅槃塔,無聲的點了點頭以示答複。既然再次來到普慧禪院,新任的方丈大師自然是要見的。所幸玄慈神僧也不陌生,昔日就和自己一起血戰過靈巫,也是一位慈悲的大德高僧。
此次前來光洲交換海陸煉材,其他宗派不可能在大劫之中還擁有富餘資源,也隻有和底蘊深厚的光洲第一宗才能達成。不過這些事情雖是重要,可若是能多為普慧禪院提供些幫助,自己不交換白送也是應當。
無疑蕭雲並沒有將生意之事放在心上,至情至性的少年曆來都重情輕利,更不認為支援普慧禪院一些修煉資源就算是報了恩。此刻蕭雲心中的怨憤逐漸消弭,代之而起的便是無法抑製的悲傷,故地重遊人已去,塵緣儘絕永不見。
蕭雲雖明知白眉活佛往生極樂並不代表就此消逝,但佛界轉生的老方丈自然不再是故舊與恩人。即算是得證了菩薩、羅漢果位又如何,還不是和自己前緣儘絕、從此永隔。
沉默的少年遠看前方白塔,連智聞離去都不曾察覺,腦海中隻有玄相老方丈涅槃時遙贈的偈語。初夏豔陽似乎也知蕭雲心中的感傷,讓塔尖七寶光芒愈加閃耀。仿佛就是白眉活佛在冥冥中的微笑,在迎接昔日小友的到來。
這兩位既不是同道、也不是師徒,更不是至親的知心人,卻是有著可以超越生死的情誼。於是就在此刻,蕭雲決定不再拒絕大護法的稱號,不為名利、漠視生死,隻為眼前白塔永遠聖潔輝煌,血戰至最後一息又有何妨。
蕭雲靜靜佇立良久,心有寒冰迎著夏日暖風默默前行,似憑吊、又若朝覲,仿佛玄相白塔便是此行必至的聖地。卻不知再次得嘗離彆滋味的少年,不知不覺中丹田內的心之力再凝幾分。可見悲歡離合全由心生,人生諸多如意與失落都是修行。
十數息後,越過了淨藏七寶涅槃塔的蕭雲已看到塔前身影,不是有了短發的智空又是何人。然而遠遠看到這位與自己同齡的少年,蕭雲竟不曾發現智空有一絲悲傷,反而氣定神閒得如同在觀賞風景。
得見此番情景,心有沉重的蕭雲略有怒意。一直以來他都認為智空至善淳樸,今日居然表現得如此雲淡風輕,這讓他感到很有些不能接受,隱隱有了被欺騙的感覺。
“智空、你在乾什麼?你為什麼要還俗?這樣對得起老方丈嗎!”
早已察覺到蕭雲到來的智空,聽得身後的怒斥緩緩轉過身來。就見年輕的清秀麵龐之上,既不見悲傷、也不顯驚容,卻滿滿都是溫和的笑容,隨即依然親切的少年聲音傳來。
“因為我要追隨你,所以我俗名叫作隋雲。老方丈說,大劫應有明王怒,我不舍生誰舍生。於是我還俗、我要應劫,我要追隨你殺巫救人。”
蕭雲聞言一楞,心中的無名之火卻就此消散幾分,但馬上又疑慮橫生。難道智空是因為白眉活佛的點化才還俗?可追隨我這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勢弱之人做什麼?難道智空這樣的至善之人也有殺性?
看著眼前溫和的笑臉,蕭雲隻覺熟悉又陌生,這還是自己認識的那個淳樸佛徒智空嗎?顯然少年忘記了他早已領悟到的心之妙理,天地亦常變,何況一個小小沙彌,世間萬事無物、變得最快的從來都是人心。
片刻後蕭雲回過神來,顯得好不驚疑的問道:“智空...哦、隋雲,你真不修佛了?真是老方丈要你還俗的?”
隋雲看著自己崇敬的蕭道長,居然如同換了個人般的雲淡風清,這淳樸的小沙彌身上分明也有了不可思議的蛻變。但再怎麼改變善良的少年目光依然真誠,看著蕭雲的笑容更沒有一絲虛偽。
“蕭道長、不!我想以後該喊你蕭大哥才好。我親眼看著老方丈涅槃,也聽到遙贈你的偈語,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也不知道對不對。既然即心即佛、出家在俗都可以明心見性,為何不與你一般效法明王?寺中年餘來師兄弟罹難了很多,我不願旁觀、想要做些什麼。”
聽到隋雲的話語蕭雲默默無言。他當然知道老方丈遙贈自己的偈語正是講敘心之妙理,心的自在從無界限,修佛也好、修仙也罷,哪怕是修自己這邪,沒有心的解脫修什麼都是夢幻泡影。
所以仙道走的是太上忘情捷徑,無心自然是避開心之難題的取巧之道,很聰明但更虛偽。而佛雖至善,但天生抹殺人性,三戒七律組成的所謂十善持,有那一條不是針對人之天性的禁錮?背離人性的解脫分明就是另類的偏執。
思慮及此蕭雲對隋雲的還俗也有所釋然,隻是心中還是隱隱有些擔憂,隋雲如此巨大的改變是否因為悲痛太過?從小隨侍玄相老方丈的小沙彌遭遇此等傷心之事,隻怕如今心境很可能有大問題。
“隋雲、你不要太傷心,老方丈轉生極樂是值得慶賀的大喜事,你要不要再想想你的決定。”
“蕭大哥、你真的誤會了,我隻為老方丈高興,再怎麼不舍也不會心理扭曲。我可是從小就修佛,這個我可能比蕭大哥你懂得多些哦。”隋雲笑了、笑得既溫和又燦爛,淳樸的少年分明沒有蕭雲擔憂的狀況。
蕭雲見此雖仍有疑慮,可也找不到有什麼地方不對。略一沉吟後再次說道:“我看你還是先考慮幾天吧,反正我也要呆幾天才回去,帶我進塔拜祭老方丈的舍利好嗎?”
隋雲聞言含笑點頭,隨即與蕭雲同至玄相塔內。不大的空間中一對少年神色各異,看著琉璃法器下金光閃閃的舍利,蕭雲麵色沉凝、隋雲如有歡喜,也許這便是佛徒與凡人的區彆。
“隋雲、還記得持誦心經嗎?我們一起誦與老方丈如何?”蕭雲忽然心有所感,似乎抓住了冥冥中來到的莫名念頭,卻是提出個古怪的提議。
隋雲看著蕭雲微笑點頭,就聽得同樣清越的少年之音齊聲持誦:“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隨著般若心經不斷於塔內回響,隻見前方淨台之上的金色舍利仿佛感應到了佛法真諦,竟然逐漸光明大放。也隻是數息之間便輝耀整個塔內空間,將此地儘染成金色佛光世界。
蕭雲和隋雲沐浴著金色舍利佛光,誰都沒有感到驚奇與疑惑,似乎此番景象他們早已預料到。兩個少年此時隻是肅立,任由祥和金光映照自己的身體、心靈乃至真魂根源。
金色舍利佛光中蕭雲終於有了微笑、隋雲也越發歡喜,如同玄相老方丈此時就出現在他們麵前,金光不但撫慰著他們的心靈,更帶來諸多感悟。至此蕭雲釋然了也頓悟了,因為金色舍利佛光中的禪意給了他心的解脫。
一波又一波璀璨的舍利佛光持續輝映,也不斷滌蕩著蕭雲的身心,蘊涵著的滿滿都是佛門智慧與慈悲。如此的際遇似乎讓少年有了轉化成佛徒的可能,然而蕭雲體內不滅的永遠都是煞氣,還有執拗的凡人之心。
於是煞氣與佛光這兩不相容的極端,居然在蕭雲體內奇跡般的融合,使得少年紫金血液越加晶瑩,可誰都不知道這究竟衍變成了什麼。而慈悲善念與蕭雲的戰心殺念渾然一體,顯得時而暴虐時而溫和突兀到了極點,似乎也成了不明所以的奇特產物。
金光中的蕭雲感動著卻又滿臉歡喜,仿佛對自己身心的衍變毫無所覺。但少年終於從舍利金光中明白了般若心經的真諦,也明白了隋雲為何要還俗,更明白了自己為何難晉達觀之境的原因。
原來隋雲正是因為兩月來被舍利佛光持續洗禮,這才解脫了他心中對修佛的執念。先前他說的話並非需言,無疑已經有了作為人的領悟,不再是被禁錮思想的佛徒,懂得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隻是沒想到虔誠的佛徒解脫執念之後,居然有了如同物極必反一般的結果。這能令凡人一生向佛的舍利金光,居然就此讓曾經虔誠到極點的隋雲還了俗,若是往生的老方丈得知如此會不會後悔呢?
或許這也是定數,隋雲在舍利佛光的解脫下卻自願再為凡人,顯然並不會後悔。而自己的本心一直都在執著於力量進取,使得被執念禁錮的本心越發狹隘、有了自迷自亂,如此又怎能談得上達觀?
白眉活佛的贈偈其實早已對自己告誡,今日才真正明白玄相老方丈的真意。於一切法不取不舍,無住而生淨心,離相而證實相,自可度一切苦厄,這就是禪、這就是心之坦途。
自己雖然不修佛,也並不盲從於慈悲與至善,但佛門的智慧卻是真正的心之妙理。修心之道同樣也是禪、屬於人的心禪,不取不舍才不迷,心無偏執方得定,如此才談得上勘破虛妄領悟本質,心境方至智慧而達觀。
金光中蕭雲心如明鏡,來到普慧禪院後的諸多負麵情緒儘化無形,少年微笑著歡喜著更顯靈動。白眉活佛的苦心在他涅槃之後再衍佛法,無疑仍在極力度化蕭雲皈依佛門。
否則玄相方丈也不會在涅槃之時遙贈偈語,並派人遠赴百萬裡專程相賀。其意無非是讓蕭雲再至普慧禪院,在必來涅槃塔拜祭時接受舍利佛光點化,可老方丈的最終意圖能否實現誰又知道呢?
百餘息後舍利金光消失不見,兩個少年相視而笑顯得既親切又溫和還有情義,仿佛彼此知心儘在不言中。如此的笑容當然不屬於佛徒,從來隻屬於人和兄弟,如此結果也不知苦心孤詣的玄相活佛是否想到。
蕭雲微笑著拉起隋雲的手,兄弟倆舉步便欲出塔。此時就聽得塔外遠處步聲正急、顯然有不少人正在趕來。隋雲當即笑道:“大哥、玄慈方丈大師來了,你這大護法是否要出家為僧?”
“你小子、這才剛明白過來就敢取笑哥!你等著,我一定要給你找個媳婦,看你還敢不敢和哥放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