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扛老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六章:皇位,皇危,魔傀,新兵扛老槍,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伴隨著一場雨雪,四季交替快要完成,新年即將到來。自臘八開始,神州大陸各個地方的人們,開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為新春做準備,並有許多慶祝與祈福。

過去的一年恰好是新君執政的第十個年頭,總體講,武帝繼位後兢兢業業,做了許多對民生有利的大事,成效非凡。譬如對南北運河的改造,關於此事的謀劃,最早可推及到聖祖末年,之後曆代皇帝都曾動過念頭,卻一直沒完成。爭執的焦點很多,反對者最最主要的理由是耗費過於巨大,縱然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也可能承受不起。

一直拖到武帝繼位,頭一件事就是這項工程擺到桌案上,為將它變為現實,朝堂之上經曆無數次激烈的爭論與爭吵,工部、戶部兩位尚書均遭罷免。最終,因皇帝擺明“不惜一切”的態度,支持者的力量徹底壓倒反對派,運河工程得以實施。

結果一乾就是八年!

八年時間,錢糧耗費不計,官方統計出動的勞工數量多達數百萬,因被查明貪腐砍頭下獄的大小官吏多達千人,其餘如累死、損傷、失蹤者不計其數,可說是一步一命,步步怨魂。

無論好歹,到今年總算是結束了,宣告完結的那天,沿河兩岸數千裡,鞭炮齊鳴伴隨著哭聲陣陣,其中既有隕難家屬,也有參與改造的工匠與勞工,甚至包括監工、督造與來自朝中大元,大家因激動無法言語,隻好儘情地痛哭幾聲,宣泄積壓已久的情感。另有傳聞,在獲知工程全部結束的消息後,武帝先是發瘋般大笑,笑了一陣後又像泥雕木偶般發呆,接著他跑到聖祠,對著聖祖畫像嚎啕大哭,皇宮內但凡聽到者,無不為之感到心酸。

直到最後,已至古稀之年的太後聽到消息,親自到聖祠去找,武帝對著她控製不了情緒,紅著眼睛說出一番不宜外傳的話。

“兒臣自知中庸,本無資格繼承大統。可既然做了,日後免不了朝聖麵賢,於平生、朝堂、子民有交代,於列祖列宗、曆代先賢有說辭。如今做成這件事,將來見到他們,兒臣至少有話可以講。縱然因此受責受難,遺汙與史,好過碌碌之名也。”

聽了這番掏心掏肺的傾訴,老太後既心疼又感慨,免不了一番安慰、褒獎。待到武帝情緒稍稍平複,她告訴他,除了運河改造,當下還有兩件更加重要、更值得耗費心血的事情等著。如能將其完成,堪稱千秋偉業,軒轅王朝將要增加一位聖君,而非像他擔心的中庸無為。

兩件什麼樣的事?

畢竟才剛剛完成一件前朝沒做到的大事,武帝內心其實有些驕傲的情緒。

“周邊賊子犯界?兒臣已有......”

“那些隻是小事。”

太後粗暴打斷,再開口時,神情極為凝重。

“第一件是驅魔。”

“這......”武帝隻能苦笑。“聖祖都沒能完成的事,兒臣如何敢癡心妄想。”

“不是要你將魔族徹底清除,至少不能讓魔物染指中原。你記住,再大的事情都比不上防範魔族,再大的功績都不能與此相比。如有一隻魔物進入神州,你便是修建十條運河,後世眼中也是個葬家辱國的蠢材。”

太後出身不凡,年輕時尚武,也曾征戰沙場。如今大宇六大神將當中唯一的女性——落鳳就是由她發掘、栽培,一步步成長到今天。有此底蘊,太後雖年老但殺氣仍在,講出這番話的時候,凜冽之氣儘顯無疑。

武帝聽後膽戰心驚,自然是連連保證會牢記,接下來他問道第二件事,結果,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從不顯露難色的老太後竟然猶豫起來,似乎對前景並不看好。

“第二件更加重要,對你來說卻更難。”

武帝心頭充滿疑惑,等了片刻,方聽太後幽幽的語氣道。

“培養一位聖君,為他安排好保駕之臣。”

隨著這番話,聖祠內的氣息仿佛凝固,武帝的臉沉鬱到極點。

太後說的很對,這件事更加重要,更加難以完成。

......

......

臘八,姑蘇老宅擺出八十八桌流水席,為的是給老太君祝壽。

到今天,蘇氏老太君整整七百歲。

七百歲,普通人做夢都無法想象,老太君一天接著一天安然度過,如今的她不僅僅是蘇氏老祖,也是整個大宇、乃至整個神州的長壽星。除那位不知還在不在世的盲童,神州億萬人、包括修行者在內,全都是其後輩。

這樣的存在,享受什麼樣的尊榮都不為過。早在年初,族中各房各係大佬就來請示,該如何操辦此事。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以往並不注重此道的老太君忽生俗念,下令好好熱鬨一番。

一句好好熱鬨,整個神州為之震動,自入冬起,各地趕來祝壽的人絡繹不絕,不久前,京都最著名的****爺親自來到姑蘇,帶來聖旨與皇室的問候。其餘大小官員,宗門大派,也都紛紛派出重要人物前來。值得一提的是,有許多江湖俊傑,甚至有被官方通緝的飛天大盜也用各自方式送來恭賀,期間有人被六扇門高手察覺,竟也睜隻眼閉隻眼,輕輕放過了。

為了老太君的安寧,一切都可以先放放,隻要不鬨事,務求不要影響到其心情。然而人多總會帶來麻煩,為了應付來自五湖四海的祝壽者,蘇氏不僅老宅全員出動,並從各地分院抽調人手,姑蘇城內大大小小的驛館、客棧、酒樓全都接到通知,隨時做好準備為接待之事讓路。而在老宅內部,外界的喧鬨被高牆隔斷,雖也熱鬨喜慶,卻見不到一點繁雜與爭擾。

明白人心裡覺得,老太君突然大操大辦,原因恐不隻是靜極思動,聯想到近年來來局勢一係列變化,未免生出許多猜疑,需要查證、試探以及確認才可放心。因而真正忙碌的是祝壽之前,等到了正日,該忙該做的事情大多完成,擺宴反倒成為形勢了。

喧鬨的一天慢慢走完,時近傍晚,老宅最深處一處清幽的園子內,老太君將蘇氏核心人物召集到此,設一桌家宴。

“這陣子大家累著了,老身知道你們都很費心,做的多,想的更多。”

簡短幾句話,老太君向後輩們表達感謝,在場的人自不敢當真,紛紛說些不敢承當的話。

“老祖宗何須這樣講,這裡都是您的孩兒,又都是您的下屬,儘孝儘忠,理所當然。”

當代家主蘇秉承首先開口,其餘人紛紛附和,個個心誠意足,孝心滿滿。

“是啊是啊,能見到老祖宗,當麵聆聽教誨,是我等的福分。”

“說到祝壽,常用的吉祥話兒是壽比南山,照我看,整個神州,當得起這話的隻有咱家老祖宗。彆的人啊,頂多也不過是個小土包。”

眾人當中,蘇小月仗著受寵且年幼,言辭最為大膽。一番話令老太君笑逐顏開,老懷大慰。

“八月,太後七十大壽,聽說長安城裡熱鬨得不行,耗費也很大。當時我就說,才七十也能叫大壽?小丫頭罷了。將來我升天見到聖祖,定和他說說這件事。”

普天之下,敢用這種口吻語調談論皇室者不過寥寥幾人,不隻因為老太君年長、修為或是宗族,在於她與聖祖相識,縱然武帝親自到這裡,也要視其為長輩。

其餘人可不敢放肆,隻能陪笑。老太君不知是高興還是故意,隨後又道:“話說回來,太後是位了不起的女子,可惜兒子很一般。”

這句話說出來,周圍人人色變。

太後的兒子就是武帝,當今聖上!大宇王朝立國數百年,誰敢這樣公然議論,且是這種語調。眾人擔憂時,老太君仿佛沒意識到這點,猶自接下去道。

“承武這孩子品性沒得說,人也聰明,放到一般人家,甭管是做學問還是做官,或者彆的,都能乾出一番事業。可是他姓軒轅,還做了皇帝......軒轅皇帝,這個位置,這個稱號,僅僅聰明是不夠的。得心狠,手辣,得有韜略,有遠見,還要有魄力,敢做敢為,敢於承受罵名。”

房間裡輕悄悄地,隻有老太君的聲音獨自回蕩。

“道理人人都懂,做起來完全兩碼事。他害怕被說成碌碌之君,就搞了運河......八年時光,真正要緊反而被耽誤。”

“老祖宗明鑒。”終於有人主動接腔,試探的口吻:“雖說運河耗費巨大,但也說得上的是利民之舉,功在千秋。”

“不是說運河不好,得看由誰來做,什麼時候做。”

老太君輕飄飄的眼神投去,落在身上好似重錘,壓得人喘不過氣,開不了聲。

“做人也好,做皇帝也罷,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不是雄主,就不要想著功業千秋,民間說法,沒有金剛鑽彆攬瓷器活,一個意思。”

“老祖宗的意思,聖上因貪功自誤?”蘇小月小聲接著。

“身為皇帝,自誤就是誤國。”

老太君微微點頭,“你們也都是明白人,應能看懂些事。可是我不放心,今年就個機會把大夥兒叫回來,隻是想確認一下。在座的你們清不清楚,當今皇室的最大危機是什麼?”

滿堂人儘數沉默。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