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一章:南陽許攸,黃天之世,羅小明,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軍議議定後,大堂之中一眾黃巾軍將校,也是陸續告退。

許安和向劉辟詢問了一些有關於民屯、軍屯的事務後,便準備回到自己辦公的地點。

匈奴的俘虜如今被送到了各地的礦場,現在並州的工匠並不缺乏鐵礦之類的原材料。

但是由於原本的工坊的規模,還是無法大規模的打造兵器和甲胄,這個問題,他必須要解決。

不過這個時候,一名身穿著正紅色紅鷹服的鷹衛千戶,穿過向堂外走去一眾黃巾軍將校,走入了大堂內。

許安見狀停下了腳步,能讓一名鷹衛千戶親自來送的情報,定然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拜見大賢良師。”

那鷹衛千戶雖是匆匆走入大堂,不過也沒有忘記禮節,先向許安行了一禮,然後雙手將手中的信件遞向了許安。

站在許安一旁的劉辟上前了一步,從那鷹衛千戶的手中先接過了信件,交到了許安的手中。

許安拆開信件,閻忠站在許安旁側和許安一起看起了書信的內容。

一般的鷹狼衛的情報,許安從來麼有避諱過閻忠。

隻有狼衛監察官員、將領遞交上來的密報,許安才是一個人查閱。

密報一般都是在晚上的時分,由劉辟或則狼衛的鎮撫使親自送來的。

許安麵色一喜,因為這書信上寫的是一個對黃巾軍來說,

鷹衛抵遞來的書信上,說明了高邑近日發生的事件。

冀州牧王芬密謀廢帝,但是計謀敗露,被繡衣使者察覺。

蹇碩領三營禁軍,親至高邑抓捕王芬,查詢叛逆之事,王芬知曉事情敗露,恐懼非常,畏罪自殺。

然後常山周圍的軍兵被調動了起來,繡衣使者也更為活躍。

所以原本駐紮在常山的鷹衛想要避開風頭,全線收縮的時候,遇到了正在被繡衣使者追殺的王芬同黨。

常山駐守的鷹衛成功的救下了王芬的同黨。

一人名叫許攸,一人名叫周旌。

讓許安欣喜的正是被鷹衛救下的這兩個人,準確來說,就是許攸。

“這繡衣使者,倒是給我送來的一名大才……”

漢廷設立繡衣使者的消息,許安自然早就收到了鷹狼衛的稟報。

漢廷設立的繡衣使者用來應對他的鷹狼衛,鷹狼衛暗中已經和繡衣使者打過了很多交道。

有著漢帝國官方支持的繡衣使者越發的強大,也讓許安感到了很大的壓力。

鷹衛在漢地設立的情報處,屢屢被繡衣使者破襲,這段時間來,許安從鷹狼衛中收到的消息都不太好。

不過這一次,繡衣使者卻是給許安送來了一份大禮。

“南陽許攸?沛國周旌?”

閻忠看著許安拿在手上的書信,他也看到了許攸和周旌的名字。

“軍師可是有印象?”

許安將書信放下了一些,詢問道。

他對許攸非常熟悉,隻要讀過三國,了解過東漢末年曆史的人,都能記得許攸。

官渡之戰,這一場決定了東漢末年北方霸主地位的關鍵之戰。

袁紹和曹操兩軍在官渡展開廝殺。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紹攻滅公孫瓚,兼並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擁眾數十萬.

以審配、逢紀統軍事,許攸、田豐、荀諶為謀主,顏良、文醜為將帥,準備攻打許都。

許攸能作為袁紹勢力的謀主,其智略自然是不用懷疑。

官渡之戰的轉折點,便是火燒烏巢之役。

袁紹拒絕采納許攸的計策,反而剛愎自用,想要正麵擊敗曹操,捉住曹操以泄心頭之恨。

而剛好不久,鄴城許攸家裡有人犯法,留守鄴城的審配將他們逮捕。

袁紹勃然大怒,怒斥許攸。

而後更是生出了猜忌之心,任為許攸和曹操曾經有舊,心中生出了其他的心思。

許攸一氣之下,轉投曹操,曹操跣足出迎,許攸大為感動,向曹操獻出了火燒烏巢之計。

曹操聽從許攸計策,選精兵假扮袁軍,馬含銜枚,士兵拿著柴草向烏巢出發。

曹軍在烏巢大破袁軍,糧草儘燒,更是斬殺了袁軍多名將領,擒獲了袁軍大將淳於瓊。

烏巢失守後,正在攻打曹軍營寨的張郃、高覽投降,自此袁紹軍全盤崩潰。

官渡之戰以曹操大獲全勝而收尾。

袁紹大軍喪儘,僅帶著八百騎兵逃回河北,而後更是一蹶不振。

隻不過是周旌此人,許安卻不並熟悉他的生平。

隻知道許攸曾經確實和冀州刺史王芬密謀廢帝,想要趁著漢靈帝劉宏北巡河間國舊宅時行廢帝之舉。

王芬上書言黑山賊攻劫郡縣,求得起兵。

會北方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上言“當有陰謀,不宜北行”。

於是漢靈帝劉宏,敕命王芬罷兵,不久又征召他入京。

王芬以為事情敗露,非常恐懼,於是自殺身亡。

周旌的名字,就是在這段記載中,和王芬、許攸兩人同列。

不過其他的事,許安就不太清楚了。

聽到閻忠低聲念叨,所以向閻忠詢問,若是這周旌也是一名文士,那麼自己的幕下有多了一名可以出謀劃策的人。

確少謀士確實讓許安感到難受無比,無論是在民政,還是軍事,謀士的稀缺相當程度上製約了黃巾軍的發展。

之前黃巾軍剛剛占領上黨郡的時候,全麵軍管,民政方麵隻是依靠閻忠一人。

閻忠在時還好,但是有時候,許安又需要和閻忠來製定軍略之事,這個時候,民政離開了閻忠,轉瞬間便又堆積成山,閻忠隻能是兩頭奔走。

而後隨著地盤的擴大,也是越發的力不從心。

幸好涼州叛亂愈演愈烈,楊績、龐渤、傅祁三人舉族而來,帶來了大量能識字算術的人才。

道堂的第一期符祝也培養了出來,總算是解決了黃巾軍關於民政方麵的難題。

隻不過軍略方向可以為許安出謀劃策的人,還是沒有幾人。

這一次的軍議,也是許安和閻忠對於代郡、上穀郡兩郡,實在沒有辦法,才試著征詢其他將領的意見。

“南陽的許攸,我曾經見過倒是頗為聰穎,且熟讀兵法,此人有軍略方麵的才能,不過此人性格頗為驕傲,言語多有些刻薄。”

“至於周旌,我沒有見過,但也有所耳聞,此人是豫州有名的遊俠,出身於沛國的豪強家中。”

“原來隻是遊俠……”

許安搖了搖頭,如果隻是遊俠的話,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湧出。

不過有許攸一人,就已經是讓許安十分欣喜了。

官渡之戰,袁紹如果不優柔寡斷,見小利而忘命。

隻要聽取許攸、田豐、沮授三人任何一人建議,恐怕都能贏下這場至關重要的一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