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惟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8章 第一招,我才不是大文豪,李惟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晨六點鐘,作協的手段尚未使出來,錢浩便先一步更新了《三國演義》。

隻有一章,可已儘顯風流。

隻看書的讀者,不關注文壇的事,頓時驚喜於《三國演義》,尤其是曆史類讀者。

在這邊,較之其他朝代,三國也挺有名。但是,名聲到底一般,沒有演義的傳播,一大批文人武將都名聲不顯。

倒是曹操,依舊名聲煊赫。

不過,因為魏朝太短暫,他的名聲未經美化,依舊有些不好聽。

其他人物,雖然不至於名聲全無,但大多都很一般。至於三國那些耳聞能詳的故事,在這邊也很少流傳。

比如桃園結義。

第一章講的是黃巾起義,劉關張結義。故事還沒正式開始,但已經很吸引人。

亂世,英雄,姿勢已經擺出來了。

另外,開篇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令許多人驚豔不已。

他們乍一讀到,覺得說的很對。一部華夏曆史,不就是這樣的嗎?

黃巾軍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也讓他們熱血沸騰,甚至為此喜歡上黃巾。

至於桃園結義這樣的橋段,更是讓他們眼睛一亮,尤其喜愛。

錢浩起初還不理解,覺得這麼俗的橋段,大家怎麼這麼熱衷?後來,他仔細一想,就明白了,他自己看多了,當然覺得俗套。

可是,讀者們沒讀過,自然覺得新鮮。

當然,也因為這結義的確經典。試想,寫結義的書那麼多,哪一個有這桃園結義出名?

除了這些,還有一點特彆吸引人,那就關張兩個角色。那種性格,讓讀者乍一看見,就喜歡上了。

由於這種種原因,《三國演義》仆一更新,就引起巨大的反響。

小白讀者,喜歡它的故事和人物,為它投票打賞。老白讀者,不僅喜歡故事人物,還喜歡那種半文半白的行文方式。

在書評區,他們為之驚呼。

“好文,這絕對是網文中質量最高的。”

才開始更新,這樣的口號就有人喊出來。很多人覺得誇張,覺得也就文趣÷閣好一些,故事新一些,其他和網文也沒不懂啊。

隻能說,他們眼光太淺了。

相比純讀者,一些關注文壇的讀者,以及那些作者,不怎麼在意《三國演義》。倒不是不看好這書,而是他們的興趣,傾向於文壇之事。

可是,他們的這種傾向,在純讀者看過三國,喊出種種驚人口號的之時,徹底調轉了方向。

“這書,真有那麼好?”

起初,他們半信半疑。

可看過更新之後,他們便睜大眼睛。因為,他們發現書確實好,而且似乎很不簡單。

這並不誇張。

《三國演義》雖然名聲奇大,是人人稱道的名著,但和其他名著不同。其他名著名聲大則大,但一般人都看不下去。

一般人覺得,名著都太枯燥了。

三國不是這樣,它前世產生以來,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即使現代,也是如此。

正是因為這種可讀性,錢浩才一發表,就吸引一大批人。這些人恐怕想不到,這隻是開始,這本書會越寫越精彩。

並且,塑造一係列經典的人物。

那個時候,他們恐怕會悚然,被這本書真真正正的嚇到。

書才剛剛寫,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隻是覺得開頭有點意思。但是,一些眼光獨到的人,已經看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

半文半白的行文方式,曆史演義的套路,這不是明清小說的模子嗎?

彆看不起明清小說,那可是中國式小說的集大成。

沒錯,中國式小說。

這一點,很少人想到,但想到的都眼睛一亮。

“一脈繼斯文,錢浩這是要重塑中華文脈嗎?”

想到的人都很震驚,因為這目標太宏大,比戰鬥作協還讓人震驚。

有些人迂腐,可能覺得錢浩封建。但這些人不這麼想,他們都明白,一個民族想要長盛不衰,就必須深深紮根於自己的文化之中。

文化亦是刀,殺人不見血。

君不見東瀛打下滿洲,便從文化上動手,想將其徹底融入本國嗎?

因為關注文壇一事,很多不看網文的人,也忍不住翻看這本導火索――三國演義!

這些人中不乏精英,看過之後,猛然猜到錢浩的用意。

“嘶,好個錢浩!”

他們震驚不已,各處宣揚,引得更多的人震驚。

“怎麼可能,錢浩有那麼厲害?”

“說笑吧,華夏文脈那麼容易重塑?嗬嗬,多少仁人誌士前仆後繼都沒有成功,他錢浩憑什麼?”

“樓上說的不對,彆人是仁人誌士,錢浩為什麼不是?至少他在努力,比我們好多了。”

“沒錯,至少他在努力,我佩服他。”

……

熙熙攘攘,大家都不相信。而相信的少數人,也都覺得錢浩沒有那個能力。

重塑文脈,豈是那麼容易?

不管他們相信與否,也不管錢浩引起怎樣的風波,作協還是有條不紊的進行自己的計劃。

上午十點,他們的手段開始顯露。

第一招,令人悚然。

他們翻出好些人的黑曆史,將這些人從文壇除名,徹底封殺。如果有人注意,就會發現,這些人都是昨天支持錢浩的。

就這一招,文壇人人自危。

無論傳統圈子,還是網文圈子,氣氛一下變得極為壓抑。

昨天發言的,還沒被整治的,大多都第一時間刪除自己的言論。刪不了的,也站出來道歉,或者宣稱帳號被盜。

總而言之,作協就這麼一招,“錢盟”霎時間分崩離析。

這招看似隨意,其實很厲害,大大震懾了作者們。

如此一來,支持錢浩的作者銳減。也就是說,文壇之內,錢浩的根基已經毀的差不多了。

作協選擇這麼做,可不僅為了震懾,還為了鋪墊第二招。

第二招,抹黑錢浩。

這個時間段,文壇萬馬齊喑,沒有多少人替錢浩說話。試想,以作協的身份抹黑錢浩,圈外人會相信誰?

就像基督教迫害伽利略,當時是,世人可是絕對支持基督教。

果然,作協第二招一出,錢浩頓時就身陷囫圇。(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