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章 組建處理小組,草根選調生,我是老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家灣大隊和田家洲大隊為了爭水,發生大規模的群眾性械鬥,在全地區引起了極大的震驚。寒江地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還從來沒有發生過兩縣之間的群眾性械鬥。
省委常委、地委書記張柏誌正在省裡開會,會議剛剛結束,腳步還沒有走出會議室,秘書朱曉峰就和他彙報,說寒州縣的田家洲大隊和寒東縣的李家灣大隊,為了抗旱爭水,在今天上午十一點多鐘發生群眾性械鬥,兩個大隊都動用了土炮、鳥銃。目前受傷的已經有二十多人,其中重傷5人,沒有死人。
張柏誌聽完秘書的彙報,也不吃會議餐了,馬上和省委書記請了一個飯假,要司機開車上路,儘快趕回地區。
從省城到寒江地區三百八十多公裡,開車需要六個多小時的時間。在回地區的路上,張柏誌秘書朱曉峰,和地位辦公室聯係,通知在家的地委委員、行政公署的副專員、政法委、公安處、農村辦、水電局的主要負責人,五點三十到地委第一會議室開會。
張柏誌和秘書、司機在中途簡單的吃了一下中餐,就又急急的趕起路來。司機劉大輝是從部隊汽車連連長轉業回來的,駕駛能力特彆強,他以最快的速度在路上趕,弄得車的外殼灰蒙蒙的。回到寒江地區時,已經是下午五點二十分鐘。
下車後,張柏誌沒有進辦公室,直接走向會議室,同時安排秘書到辦公室把有關械鬥的材料拿到會議室來。朱曉峰將有關資料放到張柏誌的會議桌上後,張柏誌便習慣性的戴上老花眼,開始看寒東、寒州兩縣各自上報的關於械鬥事件的報告材料,以及公安處的報告材料。
四點三十分,與會人員準時趕到了地委一會議室。張柏誌清了清嗓子,低沉地說道:“今天通知大家開一個緊急會議,會議的內容大家接到了通知。同誌們,在黨的十二大即將勝利開幕前的十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二日,今天上午,寒東縣寶平公社李家灣大隊,和寒州縣大曆縣公社的田家洲大隊,竟然發生了大規模的群眾性械鬥!我不知道大家對這一事件,了解得怎麼樣了?”
張柏誌說到這裡,摘下老花眼鏡,十分嚴肅地看了大家一圈,然後接著說道:“這可不是一個一般性的打架問題!我們寒江地區解放三十多年來,還從來沒有發生過縣際之間的大規模械鬥。雖然這次大規模的群眾性械鬥,起因是抗旱爭水,但它的性質卻是十分嚴重的,影響更是十分惡劣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一起嚴重的新的階級鬥爭!”
“今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專門發出了《關於加強政法工作的指示》,要求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全黨動手,綜合治理,務使社會風氣、社會治安在今年有一個明顯的好轉。7月份,中央還專門召開了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指出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治,加強人民民主專政,保衛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張柏誌喝了一口茶後說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雖然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指出階級鬥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但同時也說了,階級鬥爭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
“同誌們啊,你們想想,好好想想,李家灣和田家洲之間的大規模械鬥,不就是在天乾缺水的這種條件下,激發的階級鬥爭嗎?!從表麵上看,它是兩個大隊之間的矛盾,是兩個縣之間的矛盾。但透過這個表麵現象進一步去看,這不是他們向我們黨組織挑戰嗎?不就是想擺脫我們共產黨的領導,另立山頭嗎?這不是階級鬥爭新動向,又是什麼呢?”
“我們現在雖然不能以階級鬥爭為綱了,但階級鬥爭一抓就靈,是被實踐反複證明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所以,我們今天召開這個緊急會議,專門來研究這種新時期出現的新的階級鬥爭,堅決打擊階級敵人,決不允許再發生類似的事件,就是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理!更重要的是,在黨的十二大召開之前,我們把這一事件處理好,就是向黨的十二大最好的獻禮!我作為黨的十二大代表,必須是帶著處理好這一事件的結果,到北京去開會,而不是帶著一個還沒有處理好的問題進京!下麵,先請孫洪培同誌講講整個事件的情況,然後,我們再來討論對這起事件的具體處理辦法。”
孫洪培是地區行署分管政法工作的副專員。張柏誌點名後,他開始介紹這次事件發生的前後過程、原因,講述目前兩個縣對這次事件處理的情況,以及兩個縣在上報情況時的分歧。最後,他特彆強調道:“從總體上講,寒州縣和寒東縣對事件的報告還是實事求是的,客觀的,事後各自還專門成立了處理工作組,現在已經或正在進駐到大隊,負責對這一件事的調查處理。應該說,兩個縣對這一事件的處理是高度重視的,也是積極主動的,采取的措施也是可行的。”
“但在對發生這一事件的原因分析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顯然,兩個縣都有一些地方保護主義思想。更嚴重的是,兩個縣對這起事件的認識,還沒有達到省委常委、地委書記張柏誌同誌剛才所說的高度,即還沒有把這一事件上升到階級鬥爭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我個人認為,隻有把同誌們的認識,都提高到階級鬥爭這個新的高度,才能正確的對這起械鬥事件進行定性,也才能正確的處理好這一事件!”
“由於這一事件涉及到兩個縣,因此,我建議,地委、行署要成立一個高規格的專門領導小組,負責對這一事件處理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同時給每個縣派去一個工作小組,這兩個工作小組在地委、行署領導小組的領導之下開展工作。”
孫洪培講完後,大家都沉默起來,開始重新思考起這次械鬥的性質問題。行署專員廖德華拿出一根煙點上後,一邊漫不經心的吐著煙圈,一邊快速的思考著整個事件。他對張柏誌上綱上線的定性並不讚同,心想,這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老做法。對孫洪培剛才對這起群眾性械鬥事件的突然“提高”,更是感到吃驚。這本來就是一件群眾性械鬥事件,屬於典型的人民內部矛盾。如果不是包產到戶後,晚稻的收成與農民直接聯係了起來,哪個農民會冒著受傷挨痛,甚至會被打死的風險去械鬥?但是,張柏誌是省委常委、地委書記,我又不能直接和他唱對台戲,提出不同的意見,那我怎麼講才能做到既不得罪他,又不把矛盾激發?剛剛想到這裡,張柏誌點到他的名了。
廖德華咳嗽了一下,然後不緊不慢的說:“書記就是書記啊,站得高,看得遠。你對這一事件的定性,使我真正感到,是你一語驚醒了我這樣的夢中人啊。我很讚成洪培同誌提出的處理辦法,同意成立高規格的‘8·22’事件處理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下麵再成立兩個工作小組,分彆負責處理寒東縣和寒州縣的問題。我建議,兩個工作小組以公安處的力量為主。最後由張書記定奪。”
其他與會人員聽廖德華說完,就曉得了廖德華的話外之意,紛紛發言表態,表示同意前麵領導的意見。張柏誌見發言人員的態度大同小異,就做了最後的表態性總結。
張柏誌說道:“同誌們都講了很好的意見,我同意德華同誌的意見,地委成立一個高規格的‘8·22’事件處理領導小組,下設兩個工作小組,一個到寒東縣,一個到寒州縣。領導小組由我任組長,孫洪培同誌任常務副組長,具體負責整個事件的處理工作。政法委、公安處的主要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配5個工作人員,兩個工作小組,分彆由一名政法委副書記和公安處處長任組長,每個工作小組再從公安處抽一名副處長任副組長,另配3名工作人員。”
“所有工作人員,由洪培同誌負責,從地區政法委、公安處、農村辦、水電局四個單位抽,政法委、公安處、農村辦、水電局,要把工作能力最強的同誌抽出來。兩個工作小組的同誌,必須在明天上午下到縣裡,和縣裡的工作組一道,紮紮實實的搞好調查,嚴嚴肅肅的處理到位,絕不放過一個壞人!對牽頭人物,要絕不手軟,從嚴打擊;對開炮開槍的凶手,要堅決打擊,從重法辦;對參與人員,要舉辦培訓班,抓好教育!整個事件的處理,必須在月底,就是十二大召開之前結束。也就是說,我希望在我赴北京參加十二大會議之前,能夠聽到一個好消息。這是政治任務,隻能提前,不能延遲!”
張柏誌掃視了一圈與會人員後,接著說道:“為全麵處理好‘8·22’這次突發事件,針對當前兩個縣的抗旱工作的實際情況,我決定,派到兩個縣的工作組,除了政法委和公安處的人員參加外,每個工作組各加一個市農村辦和市水電局的工作人員進來。他們的職責,主要是調查、研究、擬定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進行科學抗旱,同時配合查處這次械鬥的有關事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