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45章 達成合作(中),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麵對楊賜的詢問,劉鑫笑著點了點頭,開口說道:“那是當然,如果本王不想這麼做的話,也不會把這件事情告訴楊老先生你了,所以本王也就算是給楊老先生你透一個底吧,這件事情本王是勢在必行,就算是楊老先生你最後也不願意幫助本王,本王也會獨自來完成這件事情。”

楊賜見劉鑫回答的如此堅決,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自己還能說什麼呢,不由得再次陷入了沉思,畢竟劉鑫口中的這件事情,可不是什麼嘻嘻哈哈之間就能決定下來的小事情,而是一件事關重大,足以影響如今大漢的官場格局的大事件,就算是作為大漢三公之一的楊賜,也不得不對此深思熟慮,思考劉鑫口中的這件事情到底是好事還是一件壞事。。。

而且就算是見多識廣,吃過的鹽比劉鑫吃過飯的還多的楊賜,也不由得對劉鑫這樣的想法給驚呆了,畢竟楊賜也算是在大漢官場之中呆了幾十年了,但是楊賜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那個人有重新提起了劉鑫口中的這件事情,或者說楊賜可以肯定,如今大漢百年以來,就沒有人提出過重置州牧製度的提議,畢竟州牧製度都已經廢棄數百年了,大家都已經算是默守陳規,早已是忽視了州牧製度的存在,就連楊賜自問如果不是劉鑫今天提起了這件事情,恐怕楊賜也不會想起來還有州牧製度這回事,不過楊賜也不得不承認,州牧製度雖然已經被廢置了數百年之久,但是州牧製度並沒有過時,相反還很符合如今大漢的現狀,畢竟如今的大漢已經處於一種風雨飄渺的狀態,雖然如今沒有實施州牧製度的大漢,中央朝廷對於地方官員的控製能力還算是非常不錯,但是受到了嚴重製約的地方官員在麵對一些突發情況下還是會顯得束手束腳,施展不開拳腳,隻能說是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楊賜作為大漢三公之一,自然是能夠接觸到不少大漢的機密事項,其中就有如今大漢的稅賦情況,可謂是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最近這幾年天災人禍一直從未間斷,楊賜發現這些年來的糧食收入幾乎直接呈現出了斷崖式下跌,至少下跌了六成以上,如此一來大有入不敷出的趨勢,這讓楊賜都不由得開始擔心起來,如果今年在發生一些諸如乾旱,蝗災之類的天災,亦或是在某些糧食重要產區發生一場嚴重的叛亂,到時候大漢就勢必會麵對一場大規模的饑荒了。

而且自古以來,饑荒往往會伴隨著數不清的混亂,小到兩個人為了一塊麥餅相互鬥毆,大到一州百姓直接在有心人的引導上發起叛亂,到時候又會因此形成惡性循環,饑荒越來越嚴重,叛亂的地區也越來越多,最終勢必會動搖到大漢的根基!

因此,就在楊賜思考劉鑫提出的這項合作自己到底該不該接受的時候,楊彪倒是在心中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在有必要的時候,幫助劉鑫來說服自己的父親,因為楊彪非常認同劉鑫提出來的想法!

而楊彪為什麼會同意劉鑫的想法呢,原因其實也是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楊彪也已經想過要在大漢重啟州牧製度。

因為楊彪的父親楊賜,早就已經認可了楊彪作為弘農楊家繼承人的身份,所以楊賜很多時候都會給楊彪透露一些大漢官場的重要消息,其中自然包括一些常人,或者說是連大部分高層官員都接觸不到的機密消息,其中就包括如今的大漢糧食儲備告急的消息。

因為民以食為天,大漢帝國穩定的基礎就在於糧食這一塊,簡單的來說如果大漢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的話,勢必會發生一次嚴重的騷亂,甚至可以動搖到大漢的根本,因此關於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問題,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機密事項,大漢官員之中也就隻有最頂級的這一批官員才有資格知曉,而中央朝廷則是都會一直對外宣稱,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十分充足,足以應付在一些緊急情況下向大漢百姓開倉放糧,保證大漢百姓的糧食需求。。。

但是現在,楊彪已經從自己父親的口中得知了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已經出現了問題,如果明年大漢再發生某些大規模的天災人禍,影響到大漢的糧食產量的話,那麼明年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就得告罄了。。。

楊彪在從自己的父親口中得知了這個嚴肅的消息之後,便也開始沉思該如何挽回現在這樣緊迫的局麵,畢竟楊彪雖然一直都在洛陽為官,但是楊彪的交友方麵非常廣,有許多的朋友都在地方為官,因此楊彪也得知了大漢地方的現狀,因此也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出現了這麼嚴重的問題!

首先便是大漢地方的原因,簡單的來說就是天災人禍了,最近這幾年裡,大漢多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水災,亦或是蝗災,因此地方的糧食產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且在大漢的河北地區還發生了嚴重的瘟疫,導致了大量的大漢百姓出現了死傷情況,因此也損失了大量的勞動力,並且在大漢的某些地區也發生了規模不等的叛亂,大大影響到了當地的生產活動,因此在根本上影響到了地方糧食的產出,導致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出現了問題。

然後便是地方官員的不作為情況了,楊彪從自己的一個朋友口中得知了這麼一個消息,在楊彪的這個朋友任職的縣城裡,因為當地的官員與當地的世家大族勾搭成奸,故意隱瞞下了這些世家大族的佃農,將這批本來應該上交糧食的農民轉化成了不用交稅賦的黑戶,從而將當地應該上交的糧食數量直接削減了一半有餘,這部分被隱瞞下來的糧食自然而然的落入了當地的官員與世家大族手中,而就算是知道這一切的楊彪,也對此隻能表示無能為力,畢竟簡單的來說,這樣的行為在大漢已經算是一種通病了,畢竟大漢最近這些年來發生了各種事情,導致不少的大漢百姓隻能委身於世家大族手下當佃農,而世家大族依然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選擇了用各種借口將這些原本應該承擔稅賦的大漢百姓變成黑戶,變相的成為這些世家大族的奴隸,就算是楊彪自己所在的弘農楊家,也收留著上千戶的佃農,因此楊彪也知道,想要讓這些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交出這些黑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算是當今天子也不敢貿然下令,畢竟這件事情涉及到了整個世家勢力了,因此這一方麵的糧食基本上是沒有機會重新獲得了。

然後便是大漢中央對於糧食儲備的管理工作,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漏洞,首先便是對於各地糧倉的管理,基本上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鼠災,黴變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糧食在儲備過程中的損耗也是非常驚人的,而且其中還涉及到了一個常見的問題——貪官汙吏!

雖然負責糧食儲備的官吏級彆不高,而且看起來也像是一個清水衙門,畢竟糧食這東西除非進行數量巨大的出售,否則這些官吏也是得不到多少好處的,而如果這些官吏大規模的貪汙這些糧食的話,也會很容易就被發現了,因此久而久之,正應了那句老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官吏知道自己雖然不能大規模的貪汙這些糧食,那麼自己便可以做到“細水長流”,時不時的拿走那麼一鬥糧食,又或是在收糧食的做一趣÷閣假賬中飽私囊,總之這些負責管理糧食的官吏,可謂是“大貪沒有,小貪不斷”,而且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氣,整個管理糧食儲備的官吏圈子都已經被腐化了。

因此,原本還算充足的糧食儲備,在這些已經被腐化的管理糧食儲備的官員,利用各種各樣的名頭,比如在每次報告糧食損耗的時候多加一趣÷閣損耗,亦或是乾脆找一個替罪羊一把火燒了一處空糧倉,然後就算是抵消了他們所貪汙的糧食,總而言之,楊彪也從一些渠道得知了這些負責糧食儲備的官吏,每年貪汙的糧食數量極為驚人,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最後,便是這些大漢官方的儲備糧食的使用問題了,這些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大致用於兩個方麵,第一個方麵便是平時對饑荒地區進行賑災,必要的時候也會起到穩定市場糧價的作用,畢竟不管是什麼時候,糧食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算是最穩定的硬通貨,而在最近的這幾年裡,大漢官方也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賑災,所以也消耗了一部分糧食儲備,但是這不算是重點,因為重點在於儲備糧食在第二方麵的使用問題。

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在第二個方麵應用,那便是大漢官員的俸祿了,在如今的大漢,官員的俸祿基本上都是以糧食作為基本單位的,比如某某官員佚多少石之類的,就是代表了這個官員每年的俸祿是價值多少石的糧食,當然了,對於一些大漢的高級官員而言,他們的俸祿一般是不會直接領取糧食的,而是轉化成為等值的布匹或是金銀,但是大漢的大部分官吏還都是會直接領取糧食作為俸祿的,而在最近的這些年裡,因為官吏的數量大量增長,所以糧食儲備的支出也日益增長,這也導致了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因此,深知如今大漢糧食儲備出現了問題的楊彪,自然而然也開始思考起了對策,而楊彪想到的最合適的對策,那便是恢複已經廢棄已久的州牧製度!

畢竟在州牧製度中,州牧擁有著自由的權利,能夠自行建立一州的糧倉,而且相當於州牧需要“自負盈虧”,每年都會按照規定上交糧食,因此州牧會更加儘心儘力的打理自己管轄下的地區,控製當地應該上交的糧食數量,那些當地的世家大族也不敢再肆意妄為的隱瞞黑戶了,畢竟之前的刺史也沒有權利直接對當地的世家大族出手,畢竟刺史無論是做出怎樣的決定,都需要提前上報中央朝廷,等到中央朝廷批準下來,這些世家大族怕是都做好了準備,刺史到時候也還更沒有辦法了。

而州牧就不一樣了,州牧在一定程度上可是擁有著先斬後奏的權利,萬一惹怒了州牧,州牧大可以直接抄了這些世家大族滿門,到時候再按給這些世家大族一個謀反之類的罪名,中央朝廷也不會多說什麼,畢竟州牧可以拿從這些世家大族抄家得來的財富作為戰利品送到中央朝廷去,至於那些被重新發掘出來的黑戶,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這些世家大族謀反的證據,畢竟私自窩藏這麼多的黑戶,不是就想要造反嗎?

因此,楊彪認為州牧製度在麵對如今大漢官方的糧食儲備問題上有著極大的幫助,不過楊彪在這之前這也不過是想想罷了,畢竟楊彪可沒有能力向上麵提出恢複州牧製度的能力,就算是楊彪的父親楊賜,想要在上麵提出恢複州牧製度的決議,恐怕也會付出一定的代價,甚至動搖到弘農楊家的根本,因此楊彪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自己的父親楊賜了,畢竟這也算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楊彪覺得自己是沒有必要這樣做的。。。

而現在,楊彪看著劉鑫,就像是看見了知音一樣,雖然劉鑫想要恢複州牧製度的出發點可能和楊彪不一樣,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那便是殊途同歸,總而言之,劉鑫現在的行為正好和楊彪所想的一樣,因此楊彪也願意幫助劉鑫來說服自己的父親楊賜,畢竟楊彪也明白劉鑫為什麼會找自己的父親來商量這件事情,因為如果劉鑫與楊賜一起向上麵提出恢複州牧製度的話,成功率至少在八成以上!

PS:多謝簡寐的月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