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一八章 武官,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不得不說,在大漢的所有地方部隊中,就數東吳子弟兵的戰鬥力最強悍,東吳子弟兵的戰績最輝煌。
當然了,如果並州軍如果沒有和西涼軍合並混編的話,單論個體實力來說這兩支地方部隊都算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但是在被董卓強行混編後,並州軍和西涼軍並沒有發生什麼良好的化學作用,反而戰鬥力被不斷削弱,最後都在內耗中逐漸消亡。
因此,東吳子弟軍絕對是孫堅發跡的最大保證。
如果沒有江東子弟軍的幫助,孫堅就不可能成為曆史上的那個江東猛虎孫文台了,至於孫仲謀與孫伯符,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出息了。
所以,劉鑫現在拉孫堅一把,看似幫助了孫堅,實際上卻是讓孫堅失去了未來。
因此,劉鑫並不打算出手幫助孫堅,不過劉鑫還算會幫孫堅打開名氣,讓孫堅少走一些彎路,再者說了,劉鑫也不想讓孫堅和袁術取得聯係,讓孫堅和曆史上一樣成為袁術的部下。
想到這兒,劉鑫的表麵功夫還是要做全套,於是乎劉鑫滿口答應道:“這事沒問題,我相信文台兄的能力,不過現在說這些事情還為時尚早,我現在還沒有能麵見當今陛下,落實我的身份,所以文台兄還請等我一段時間,我一定會將文台兄引薦給合適的人。”
孫堅立馬笑著點了點頭,開口說道:“那就多謝劉仙師了。”
周異也適時站了出來,笑著說道:“好了,我們進去吧,宴會已經準備好了,大家先用餐吧。”
劉鑫和曹操與袁紹三人,自然是跟著周異三人進了主廳就餐,而薑維等人則是在周府一位管事的招待下,在一間偏廳就餐。
周異府上準備的宴席,自然是大漢傳統的分餐製度,也就是一人一份菜,一份酒水,然後排排坐,各吃各的。
而周異準備的飯菜對於劉鑫來說,就是傳說中的黑暗料理,當然了,也可以說是十分原生態,少鹽寡味,儘量保證了食材的原滋原味。
因此,劉鑫一臉微笑的吃下了這些並不對胃口的飯菜,不過飯量小了一大半。。。
在宴席上,劉鑫也得知了更多關於孫堅的消息。
孫堅今年才二十五歲,從小學習家族中的兵法與武藝,因此不論是單挑還是兵法推演,整個吳郡都沒有人都夠勝過孫堅。
不過孫堅對於兵法之外的書籍毫無興趣,因此孫堅對於四書五經一竅不通。
當然了,術業有專攻,在大漢可沒有北宋那般重文輕武,因此孫堅並不覺得自己不懂四書五經有什麼不對的,反而引以為豪,孫堅覺得讀書並沒有什麼卵用,反正在孫堅看來,拳頭硬才是硬道理。
至於如今的大漢,實際上武職官員的實權遠在文職官員之上,尤其是在西涼並州這樣的邊疆區域,名義上刺史是一州主官,掌控著一州地區的軍事政治,但是實際上的主權人還是那些封邊大將,他們兵馬在手,怎麼可能會甘心聽刺史的話呢?
而且在邊疆地區,與異族的衝突時有發生,甚至偶爾還會發生小規模的戰爭,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將們自然是借機抬升自己的地位,架空當地刺史的權利,因此西涼等地的刺史早就成為了傀儡。
至於其他地區的校尉縣尉等官員,他們也是擁兵自重,與同等品級的官員相比,地位高出了不少,尤其是在那些局勢不穩定的地方,校尉縣尉甚至已經取代了太守縣令,在當地發號施令。
到了朝廷中央,大漢三公在名義上屬於最高級彆的官職,但是說到話語權,還數大將軍何進,何進現在已經自認為是百官之長,每次朝會時都很自然的站在最前麵了,袁逢都隻能表示無可奈何。
當然了,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袁逢等人的注意,武官與文官的權利對比就像是一個天平,一邊地位的提升,就代表這另一邊地位的下降。
而袁家和弘農楊家這些大漢頂尖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是走的文官路線,家族成員從事武官的基本都是庶出旁係,因此武官地位的提升,自然是影響到了宗法製的權威,畢竟庶子旁係的官職地位淩駕於嫡出本家之上,這不是在打臉嗎?
至於讓家族的嫡係成員棄文從軍,開始將重心放在軍隊上,那不是開玩笑嘛。
雖然現在還沒有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但是如今儒術正盛,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
而且前麵也提到過,如今大漢所有的文化知識,可以說都掌握在這些世家大族手上,因此世家大族在從事文化活動時都有著buff加成,有著天生的優勢,所以走文官路線可謂是如魚得水。
而在武官方麵,世家大族的優勢就不是很大了,雖然能在練武的時候飲食方麵跟得上,至於兵器也都能用上最好的,能請來更多的名師培訓,少走不少歪路。
但是紙上學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尤其是對於武官來說,升遷之路永遠都是來自於實績,來自於戰場之上.
同人不同命,這是世家大族們的共識,他們自認為自己的性命要比那些普通老百姓們高貴的多,但是戰場上可是刀劍無眼,不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世家大族的家主,都是說死就死,可不會管你的身份高低。
因此,世家大族中從事武官的成員,大多數都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說的是頭頭是道,但是一到真正的戰場上,就變成一個個無頭蒼蠅,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於是乎,在東漢三國之中,武將大都是出身於草莽,尤其是最頂尖的那批一流武將,呂布關羽和張飛,趙雲典韋和許褚,沒有一個是世家出身,好一點的就像張飛的地主出身,差一點就是普通平民罷了。
而再細數世家出身的武官,還真找不出幾個人來,至於一流武將中,更是一個沒有。
因此,現在武官地位在文官之上時,也讓不少出身普通的武官在不斷地戰鬥中獲取功勳,一步步走上高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董卓了。
董卓出身的家族和孫家差不多,隻能算是當地豪強,甚至因為立足在邊疆山區,與異族混居,並沒有被承認為世家。
但是董卓自身條件很不錯,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還和當地的異族成為了朋友,拉攏起了一支強大的私兵。
而現在,如今的董卓在一點點的升遷中,董卓從最開始擔任的羽林郎,統管元郡地區的羽林軍,不久之後董卓便升為軍司馬,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並州反叛的羌人。
在征戰之中,董卓因為出身豪強,本身就不像世家弟子那般惜命,所以董卓極力表現自己,充分發揮他勇猛強悍的優勢,縱橫衝殺,左右開弓,由於戰績突出,很快因功遷升為郎中,後來又因功升遷為廣武令、郡守北部都尉(統治益州西南大部分地區的官職,主管軍事方麵)、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務,可以理解為專門管理異族事務的武官),如今董卓已經被征拜為並州刺史、河東太守,至此,董卓可謂是平步青雲!
要知道在大漢十三州中,除去那些通過買官上任的刺史之外,其他刺史都是世家大族的成員,隻有董卓這個另類,是出身於豪強家族。
而對於孫堅這樣的世家成員來說,董卓就是一個很好的模板,孫堅完全可以複製董卓的升遷之路。
孫堅和董卓一樣,在自家地區聲名頗旺,結交甚廣,完全能夠拉出一支素質不錯的軍隊,而且孫堅身邊還有不少實力不俗的家將與朋友,整體實力尤勝董卓。
西涼有異族作亂,而動物也有百萬山越割據一方,而且山越各自為政,一個部落的人數都不是很多,進行清剿的壓力並不是太大,而且數量極多,這也代表功勳極多,孫堅不說要成為一州刺史,至少也能成為一郡太守。
而現在,孫堅差的就是一個機會,一個出兵攻打山越的機會!
作為一個縣尉,孫堅可沒有權利帶兵入山清剿山越。
ps:繼續去團年,回來之後還有一兩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