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辰魚長白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電影——沉重曆史《與狼共舞》,誅紅與八十紅論,長辰魚長白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電影——沉重曆史《與狼共舞》
曆史的沉重感也許不僅僅源於幾件重器,還來源於血腥與罪惡。回顧曆史中的電影《與狼共舞》這種感覺是深刻的,如果想進一步拓展的可以看看《最後的莫西乾人》和《晨星之子》。
哥倫布在1492年10月12日發現新大陸是一個傳奇。哥倫布相信地圓說,因此開啟了那個偉大航程。當然,在橫渡大西洋中也有波折,如果不是哥倫布解釋了磁偏角,船員沒準就嘩變了。大海航行人心穩定是一件難事。像現在依然有人擔心磁極倒轉或消失一樣。哥倫布命名當地為西印度群島,當地人被他稱為印第安人,美洲原著民的苦難從此開始。哥倫布本人不必說,其後紛至遝來歐洲各國列強為了黃金和資源瘋狂屠殺印第安人。從曆史看印第安人的新世界對世界的貢獻除了土地資源,還有像包穀(玉米)、馬鈴薯(土豆)、甘薯、花生、西紅柿、黃瓜、南瓜、西葫蘆、辣椒、菠蘿、鱷梨、草莓、可可、煙草、奎寧等等這些事物(據說中國引進甘薯解決了基本糧食保障,才使得清朝人口開始成億的暴漲;糧食含有油脂、蛋白質、澱粉,甘薯裡麵澱粉充足)。但這些並沒有換來殖民者的仁慈,相反隨軍的傳教士焚毀了大量的印第安人文獻,印第安人的人口也在銳減。
時間推移到了由凱文·科斯特納執導主演的這部《與狼共舞》則反映的是美國西進運動時期的故事。美國自獨立後就開始從北美沿海的十三個州向東擴張,除了與英國、法國和墨西哥紛爭外,就是對美洲原住民的不斷向西驅趕。英國自獨立戰爭後對這個孿生兄弟往往也就意思一下;法國自獨立戰爭沒有獲得便宜,反而使本國人學會自由獨立民主後就把國王的腦袋丟了,所以後來拿破侖乾脆把路易斯安娜賣錢了事;墨西哥人比較菜,常年被美國當個練兵場。印第安人由於是家園之戰和美國人打得激烈,可是文明程度太落後。
這樣看印第安人和美國人在片子裡麵的表現就很容易理解。印第安人厭倦了戰爭隻想安靜過祥和質樸的日子;美國人野心勃勃隻想掠奪更多的土地財富,這就是主人公約翰·鄧巴中尉戰友那麼粗魯野蠻的原因。鄧巴在南北戰爭中負傷本來應該鋸腿保命,傷心下闖入兩軍陣求得戰死沙場,不想如有神助一彈未中,反而激勵戰友打垮了南軍,自己也獲得救治,戰馬西斯科也成了他伴隨始終的朋友。戰後想尋找新的生活的鄧巴來到西部,長官範布若少校聽到他是為了看看“在它消失之前”的西部而完全對印第安人沒有什麼概念就決定派他到前哨站賽德葛維克堡去駐防;鄧巴和運送給養的車夫提蒙斯剛走出駐地,範布若少校就飲彈自縊,原因:可能是病體折磨;保皇黨思想破滅;或者預見到什麼,反正他莫名其妙的喊著“國王死了”就去了。鄧巴在欣賞西部壯麗景色的同時開始認識到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的蛛絲馬跡:遺屍的骷髏;空無一人的營地;汙染的河流;坡地上用來防禦的山洞,他是經過訓練的軍人,如果不明白點什麼就白活幾十年了。對於美國人來說與印第安人的戰爭也是消耗戰,範布若少校這些人有些像消耗的炮灰,隻是美國人優勢明顯。
在哨站除了戰馬西斯科外,一隻被命名“兩隻襪子”的孤狼也成了鄧巴的朋友。這一天,蘇族印第安人首領踢跳鳥無意來到營地,看到本應空無一人的地方插旗了旗幟,就進來查看,瞧見西斯科就想套走,因為草原上馬匹是重要的代步牲畜;正在洗澡的鄧巴不顧一切地赤身衝向踢跳鳥,使得他落荒而逃;回到部落與族人討論的結果竟然是這個白人可能擁有法力,為了試探他們想弄回那匹馬;結果兩次包括部落勇士風漫發、他們都失敗了,西斯科知道主人是誰,在鄧巴不斷的巡視防區時早就認得道路而跑了回去。本應該兵戎相見的兩方接觸成了滑稽劇。
這時,部落與波尼人的戰鬥失敗,白種印第安女人握拳而立的丈夫被殺。鄧巴決定不再等待,他掩埋多餘的裝備後決定去拜見印第安人。他拂去軍裝的灰塵、擦亮軍刀和馬靴,打扮得戎裝齊整的像個大使一樣,舉著戰旗,想去見見那些騷擾他的印第安人。結果,半路鄧巴遇見因為丈夫離去而割腕的握拳而立,救下人他已經像個紅十字會員的模樣,到印第安人營地結果被風漫步驅離。第二天,印第安人正式回訪鄧巴,語言障礙的雙方溝通的第一個詞是關係重大的預備貯備糧食“塔唐卡”野牛;鄧巴用咖啡款待客人,並用糖讓印第安人認識到甜蜜,踢跳鳥用熊皮回報鄧巴,使得他對印第安人秉性有了了解。在逐漸交往中,握拳而立充當了翻譯,鄧巴開始學習蘇族語言。有一天鄧巴發現了野牛群,並報告了印第安人,隨後開始那精彩的獵牛場麵。鄧巴終於被蘇族人接納,從與踢跳鳥同吸一口煙到和風漫發同食野牛心再到與風漫發互換戎裝,鄧巴這個對印第安人一點都不了解的人、被派到戰爭最前線後成了印第安人的朋友。這是《與狼共舞》上部內容。
《與狼共舞》下部講述鄧巴如何從一名聯邦士兵轉成為“與狼共舞”的故事。早上,兩隻白襪打來一隻鳥酬謝鄧巴,深深思索後他在夜幕下的篝火旁跳起大巫靈媒之舞,期間西斯科和兩隻白襪似乎在眼神中建立起鏈接。第二天,鄧巴去部落兩隻白襪想跟去,鄧巴怕它被殺進行驅趕而打鬨起來,這場麵被印第安人看見後使他獲得了蘇族人的名字“與狼共舞”。印第安人似乎隻有有故事才能有名字。其後就是與握拳而立的戀愛故事正式成為一名蘇族人,期間他們利用前哨站的火槍擊敗了進犯的波尼人。在鄧巴告訴蘇族人美國軍隊將大批而來後,他們決定遷徙到彆處。鄧巴想起日記還在營地就回去拿,結果駐紮的軍隊被當作印第安人抓了起來,西斯科與兩隻白襪先後被殺害。領軍的少校可不是範布若那樣軍力緊張時期的湊數軍官,隨行的士兵也是南北戰爭國內穩定下來後久經戰陣的精銳。日記被士兵斯比威當作故事書收藏,鄧巴馬上被認定叛國:擅離職守、挪用軍備、裡通外國,少校想讓他充當翻譯與蘇族人談判,試圖利用他和蘇族人充當馬前卒,就像《最後的莫西乾人》那樣利用挑撥印第安人矛盾為殖民者牟利,鄧巴認定自己是與狼共舞拒絕了。在被押回海茲堡準備處決鄧巴時,蘇族救回了他。鄧巴知道美國軍隊不會善罷甘休,決定離開以便不給蘇族人惹麻煩,在依依不舍中和自己的族人告彆,蘇族女孩交還給他在斯比威死後落在河裡被撈起的日記,他和握拳而來踏上奔往他鄉的路途。
印第安人在西方人到達美洲後經過短暫的貿易後,馬上迎來了殖民者的血腥掠奪和屠殺。西方殖民者為獲得這片新大陸使用了各種手段,《最後的莫西乾人》反映的就是殖民者利用印第安人內部矛盾挑動他們自相殘殺,結果故事中隻有一名莫西乾人幸存下來,這種種族滅絕和屠殺成為人類曆史上黑暗的一頁。而美國為爭奪西部土地過程中的西進運動,同樣是驅趕印第安人不斷遷徙的過程,這遷徙之路也被印第安人稱為“血淚之路”。在《與狼共舞》反映時期,印第安人雖然取得過影片《晨星之子》放映的小大角河戰役的勝利,但在巨大的文明差異下麵對美國軍隊的反攻最終失敗,印第安人被迫前往貧瘠的保留地。在美國逐漸客觀看待曆史之後,印第安人的地位才逐漸被人們肯定,印第安人也被美洲原著民所取代。
2016.8.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