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辰魚長白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正視阿拉伯民生的失去與得到,誅紅與八十紅論,長辰魚長白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視阿拉伯民生的失去與得到

完成寫作是因為思緒牽連的不定向;世界的鏈接性質使得與人無關的事物因為個人關注而在腦海顯得重要,一個的眼界會看向哪裡、一個人的心緒流向何方,這些在趣÷閣下呈現突顯的或許正如隨著微風浮動飄動的世事烽煙。那麼,看看下麵所說:

“民族、民權、民生”這些在100年前革命先行者為之奮鬥但沒有實現的理想,現在看著當今時代昌盛的國家、充滿朝氣間奔忙的人群那些遺憾已經成為曆史。幸福生活的人們什麼會成為關注所在,除了國內身邊新聞、人們開始看向國外。

世界:2016年6月12日,美國佛羅裡達州奧蘭多一家酒吧發生的一起大規模槍擊案,共造成58人死亡,44受傷,這是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初步認定行凶者為29歲的美國公民奧馬爾·馬丁,其父母為阿富汗移民;7月13日,英國新任女首相特蕾莎梅宣誓就職,其一篇關於“我知道你正湊合地活著”的演講,敲擊著英國人的心坎,以至於連稍早前因“脫歐”而帶來的不安似乎也有所緩釋;7月14日,法國國慶日,南部海濱城市尼斯的市民和遊客正在觀賞節日焰火,一輛卡車衝進人群,槍聲伴隨著慘叫聲……

發生在美國與法國的事件是令人遺憾的,其因果糾纏已經成為西方社會性的問題;英國新首相“脫歐”後演進似乎在告訴英國民眾:我們的重點是回歸傳統、讓我們自己好好的生活。似乎英國的孤立主義要回來了;保守思潮在西方開始蔓延似乎已經開始是普遍現象。

在表麵看以美國的西方正在軍事上保持強勢,但依然沒有自安感覺使得各國政治走上保守確實難以理解。反過來思索又似乎順理成章:這些國家對自己造成的一些亂局還是束手無策沒有解決方法,在蔓延到自身後引發了無力感的後遺症。現在已經有人提出:從巴黎到尼斯是不是意味著法國恐怖襲擊常態化?

造成這些的源頭的“阿拉伯世界大混亂”正是西方社會。而阿拉伯世界現狀又如何?北非混亂,最大源頭恐怕是被推翻原政權的利比亞;埃及不穩;沙特周邊的“隔離牆”國家,因為某些國家的小心思也出現混亂,比如:也門,這並不是“阿拉伯之春”想要的結果;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的“******國”已經成為不易切割的腫瘤;伊朗這個西方敵視的國家也在起著奇異的“隔離牆”作用;阿富汗政局依然沒有起色。2011年5月1日那個著名的本·****就已經被擊斃,但時至5年後的今日他的理想在西方推翻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削弱敘利亞的情況下正在被實現,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諷刺。可以想象如果按西方原意推翻那些最後的“隔離牆”國家之後局麵。也許意味著古阿拉伯時代帝國的重新出現,這個帝國可能是無形的、不統一的,但因為宗教主義原因它可能會確實存在;也許意味著古阿拉伯時代那些金庸趣÷閣下的“山中老人”以恐怖主義的形式持續存在影響一代代的西方人成為他們的心理陰影。

人們知道的“木桶定律”或者“短板效應”,那麼阿拉伯世界正在變成“地球村”的短板。可以看到阿拉伯世界在現代社會的變遷曆史:“一戰”因為反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贏得獨立;“二戰”時的貢獻,即戰後以色列建立後阿拉伯各國的強烈反應引起的四次“中東戰爭”;因為“石油危機”帶來的黃金時代,隨著兩伊戰爭、海灣戰爭化為雲煙,阿拉伯人民的安全失落與美國黃金上世紀90年代形成對比,這也許推動了本·****去製造“9·11”事件;結果是西方對阿拉伯世界敵視國家“動手”形成這樣的亂局。如果知道這些後果,美國前總統布什在2003年3月20日還會發動“伊拉克戰爭”嗎?而且這一場戰爭引發了後來對利比亞政權的推翻,以及現在一係列的事件。要看到即便現在的恐襲事件依然存在“指向性”,針對的是對阿拉伯世界發動戰爭的國家或者支持人群,將來會不會變得像伊拉克恐襲的那樣隨意性不得而知。但如果西方社會在政策上再有什麼重大失誤,未來阿拉伯的傷痛可能加重乃至傷口腐化,從而漸漸變得難以治愈,使得局勢變得控製莫測。

曆史沒有如果。阿拉伯世界從繁榮有逐漸成為“窪地”的趨勢,但這個“坑”是西方人挖的,但正從想賺一趣÷閣後變得漸漸不知怎麼來添;阿拉伯世界正在被恐怖主義綁架有成為像一匹不知方向狂奔“驚馬”的趨勢,但站在旁邊的西方各國偏偏也開始手足無措。

二十餘年前阿拉伯各國還是生活在富足的社會環境裡麵,如果用十年的時間使得阿拉伯人民回歸以前的生活,西方各國會不會同意?會不會控製資本獲取的欲望以資本換取自身安全安慰?

100年前我國民國時代的革命先行者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理想,阿拉伯人民會有人追憶過往提出自己國家的未來目標嗎?阿拉伯世界因為苦難成為難民風起之地,但也是生存、發展訴求最集中的地區,基本的民生建設會不會成為他們為了發展的主方向?

如何將國內人員的外流趨勢刹住?如何使得敘利亞男童艾蘭在土耳其海岸的傷感不在演化成千千萬萬類似的悲劇?如何使得阿拉伯各國重新變成存在希望的地方,使得百萬計的阿拉伯人民走上返鄉的旅程?

西方各國能否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在承認自身錯誤而不是僅僅局限於一紙報告?能否將軍事人員撤走的同時換上切實為當地人民建設謀福祉的工程建設者?阿拉伯世界建設的突破點在哪裡,是城市還是撒哈拉建設?

我國“********”鏈接的西端是阿拉伯世界,是否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在克服蘇丹遇襲事件後,援助事業能否在向前發展?我國在聯合國框架下,對外支援體製是完備的、人員是過硬的,西方各國能否本著正義、人道的精神效仿以避免殖民掠奪思想打著幫助援助旗號持續複蘇?

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像丘吉爾那樣的“鐵幕演說”隔離一個他們認為敵對的世界是變得越來越不現實,西方世界停下過去的腳步反思自身,本著曆史形成的國際解決問題基本原則,正視阿拉伯世界在民生方麵的基本訴求、給予其民族的發展願景是比較現實的思考方向。

2016.7.1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