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辰魚長白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電影——《獨立日》,誅紅與八十紅論,長辰魚長白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電影——《獨立日》
具備某種精神的思想,才能為人們銘記、乃至流傳。
具備精神思想的電影,才能被稱為史詩性電影從而影響一代人。
這樣,電影才更具備是文化的質感,而不僅僅是娛樂,哪怕它確實起源於娛樂。
怎麼理解從《獨立日》到續集《獨立日:卷土重來》將一部史詩片降級成為一部劇情片?
嗯,這麼看:
你和幾個哥們肝膽相照的喝了一頓大酒?
是的。
想象一下那場麵多麼感人。
但回到家,隔幾天弄了桌拚盤涼菜、自娛自樂非常愜意的享受了一番。
因為你發現:在這裡,我很舒適。
這是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心理活動。
所以,看過《獨立日:卷土重來》原來擔心續集質量下降成為現實、期望伴隨失望成為現實,爾後再想原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至少老麵孔一個不拉地擺在麵前了。電影是娛樂性社會元素。不是嗎?佐證這一切的是幕後花絮:第一部取得成功後,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立馬付給迪安·德夫林一大趣÷閣錢寫續集劇本。完成劇本後,德夫林覺得故事沒有第一部好,把錢還給了福斯公司。是的,這就是原因。
第一次看到《獨立日》感覺就是這是一部為克林頓助選的電影,1996年是美國大選年。
將比爾·普爾曼飾演總統托馬斯與比爾·克林頓重合沒有什麼奇怪。克林頓鑄就了美國上世紀繁榮的90年代,******完成克林頓某些未經功業,中間的“牛仔”喬治·布什怎麼看都多餘:克林頓造就繁榮,於是出現“敗家子”布什,於是******開始“救火”。老套的故事,基本的現實世界。很多人認為克林頓造成了高科技泡沫。但從資本角度看,這是正常的。正是上世紀繁榮的90年代形成了現在美國科技產業的“脊梁”,擠出的那些泡沫從美國經濟史看是“小場麵”。
《獨立日》可以看作是美國對世界宣示“我是老大”,《獨立日:卷土重來》則再說“老大也需要戰友”。《獨立日》是美國人對所有UFO事件的一次集體性宣泄訴求,《獨立日:卷土重來》則像霍金那樣敦促人類:趕緊強大起來,走出地球。影響中美關係的政治元素在受到經濟擠壓,如何將中國切實納入世界體係就像將“夥伴”變成“鐵哥們”一樣需要過程?需要一次共同的生命曆險?美國導演不理解美國政府為什麼非得打個“烏眼青”的架不可的心理?打一架再釋然的哈哈大笑一番?世界協作的曆程看來需要一個過程。
《獨立日》片尾戴維抽起史蒂夫的大雪茄煙,看著很完美。
《獨立日:卷土重來》片尾心情激動的老科學家憧憬著人類的未來。
這個未來也許在《獨立日3》那裡會再次經典起來。
2016年7月4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