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聊電影
水下五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3章 聊電影,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水下五米,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劉新武可是去年茅盾文學獎得主,全國人民都知道他的《鐘鼓樓》,如今正在改編成電視連續劇。
實際上,在後來,《鐘鼓樓》先後拍了兩個版本,後一個版本梗出名一些,其中劉威還在裡麵出演了一個角色,成為抖音裡的一個梗。
加上他又是《人民文學》的總編,在文學愛好者心目中像神一樣。
老劉剛下班,迎麵就被王驍波抓到:“站住,走,喝酒。”
劉新武:“喝什麼酒,不跟你喝。”
王驍波嗬嗬一聲:“總編大人社會活動多,瞧不起我們這些窮親戚。”
“倒沒有應酬。”劉新武:“飯可以請你,但酒不能喝。讓你們領導孫朝陽曉得了,還不把我罵死。”
孫朝陽可是給王驍波下了禁酒令的,除了紅酒,彆的酒一概不許喝。
王驍波:“我理他個屁。”
劉新武看到王驍波身邊低眉順眼的冉雲,問這位同誌是誰,王驍波忙介紹她的身份:“冉雲同誌,你們四川的老鄉,她哥哥筆名神聖的迷迭香,獲得過星星詩刊的大獎,和朝陽一起出道的,算是哥們兒。冉雲同誌給我們社投了征文稿,這次來京城出差,順便過來玩玩。朝陽事多,讓我負責接待。”
王驍波的《思維的樂趣》大紅,連出兩版,賺得厲害。他和蔣見生合作的《一頭特立獨行的豬》,各大書商都非常有興趣,雖然還沒有正式發行,但預售情況良好。
如今,王二也算是在文學圈裡如雷貫耳。
八十年代是文學時代,作家就好像是後世的明星,很受追捧,尤其是青年男作家,身邊不少女文青的。
看到冉雲,劉新武以為她是王驍波的粉絲,內心本有點不以為然:想不到啊想不到,滿臉凶相的王驍波也有女粉絲了,還有法律嗎?
聽說是孫朝陽的哥們的妹妹,心叫一聲慚愧,笑道:“今天晚飯算我的吧,冉雲同誌,很高興認識你。說起來我們也是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冉雲靦腆一笑,和劉新武握手。
雖然王驍波說“我理他個屁”但酒還是沒有喝,隻一個勁地吃菜。原因很簡單,他怕死。
前段時間,《中國散文》社組織了一次全員職工體檢,王驍波被查出了三高,在全員瘦子一星期吃一次肉的年代,他竟然得了富貴病,被大夥兒笑話了很長一段時間。
王驍波琢磨了一下,估計是在匹茲堡留學的時候,糖分攝入太多,加上平日也能吃,才落下了這個毛病。
對了,玉米糖那玩意兒也相當地戕害身體。
資本社會工業化的食品生產,害人啊!
王驍波問劉新武最近在寫什麼,又開玩笑地說自己要跟領導彙報一下工作,談了正在弄的幾篇散文和小說。
劉新武和王驍波認識時間不長,但感覺和他在一起比孫朝陽還談得來,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性相吧,彼此都在一個頻道上。按照古人的說法,就是傾蓋如故。
劉新武:“那我也跟你彙報一下吧,我現在也不怎麼寫東西了,就研究紅樓夢。“說罷就從包裡掏出一本冊子,翻開了遞給王驍波看。
冉雲也把腦袋湊了過去。
裡麵是劉新武做的閱讀記錄,大概是用乾隆朝的人事和紅樓夢裡的朝局做比較。
王驍波對劉新武這樣浪費文學才華很不以為然,但也能理解。老劉這種東西很有趣,屬於腦洞大開,如果寫成書,肯定會大賣。版稅搞不好比他以前的書都高,賺錢嘛,不磕磣。
自己窮狠了,又接受過西方教育,那是給錢什麼都做的。
聊完文學,劉新武才想起一事,問:“你不是在孫朝陽那裡上幾個月班等著分配嗎,今天怎麼不坐班跑來找我了?“
王驍波指指冉雲:“還不是要陪冉雲同誌旅遊,這也是朝陽交代下的任務,儘地主之誼。我今天在故宮遇到一件趣事,專門跑過來見你。”
冉雲在旁邊柔柔道:“那是師父看我一個人來北京,帶我出來開眼界的。”
劉新武好奇:“什麼事?”
王驍波:“我今天看到《巴黎的最後的探戈》的導演了。”就大概把剛才在故宮的事情說了一遍。
劉新武對貝托魯奇還是不熟悉,有點茫然。
王驍波沒有辦法,隻得把先前和冉雲的話再說了一遍;“馬蘭白龍度主演的片兒,《教父》你知道嗎?”
劉新武色變,然後激動地叫起來:“和馬蘭白龍度合作過的導演,真的是他嗎?他竟然到北京來了,不行,我得去找他要個簽名,我想象文化圈兒你的人誰知道這事。”
《教父》雖然沒有引進國內,很多人也都是九十年代初才知道有這麼部經典電影。
但當年西風漸進,國內文化圈逐漸和外國接軌。像劉新武這種頂尖文化人,自然是知道《教父》大名的。
他也看過這部電影的錄像,驚為天人,也喜歡主題曲。
故事說的是一個西西裡島的孩子,童年的時候目睹父親死在當地惡霸手裡。隨船逃到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海關的人問他叫什麼名字,小孩說自己來自意大利柯裡昂村,被錯聽成名字叫柯裡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