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反響
水下五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5章 反響,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水下五米,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孫朝陽一聽,很驚喜,忙問是哪家出版社,是不是人民文學出版社之類的大機構。
老高:“你認為《思維的樂趣》能夠在大社出版嗎?”
孫朝陽:“以王驍波文章的質量,天底下哪裡都去得。”
老高笑了笑:“王驍波的散文係列才在我刊連載一期,總共三篇文章,確實在讀者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在大社出版實體書,還是不太合適。”
孫朝陽:“小出版社?”
八十年代是文學的時代,很多大單位都有自己的出版社。各名牌大學,各大國企,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反正是國家財政撥款,出的書能不能賺錢都不要緊。不過,現在的書都賣得不錯,文學類書籍虧本的事情倒少見。
老高點點頭:“一家叫《華夏出版社》的,今年年初剛成立的,做文藝類書籍也不是他們的強項。”
看孫朝陽有點茫然,悲夫同誌解釋說,華夏出版社是殘聯下屬單位,主要出版殘疾人康複之類的書籍,以人文學科為主。地方不大,實力有限,在文化界影響有限,文藝類書籍在那裡出版,不是太好的選擇。
“管他呢,隻要能出版拿稿費就好。”孫朝陽覺得華夏出版社這個名字好耳熟,一時間也想不起在哪裡聽說過,就問:“老高,你叫我回來有何指示?”
老高滿麵嚴肅:“我們《中國散文》實際上也成立沒幾年,記得你剛來這裡的時候,雜誌銷量慘淡,大夥兒都在混日子。沒辦法,散文的讀者群本就不大,讀者和作家隻認天津的《散文》。收不到名家作品,雜誌也賣不出去,惡性循環了。我年齡也大了,來這裡主持幾年就要退休,算是人生的最後一班崗。但我是不服氣的,我要給自己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還好有你,又有同誌們的努力,雜誌漸漸好起來,如今也算是國內響當當的散文月刊。不過,咱們雜誌除了你的《文化苦旅》,還是沒能走出去有影響力的散文家。王驍波讓我看到了希望,或許又一顆新星冉冉升起了。實體書出版對於一個作家,尤其是新人作家的重要性你我都知道,所以,不管出版社是大是小,能出書就是一種成功,我希望在《思維的樂趣》的出版上麵,你加一把火,看看能不能把這件事做成。”
孫朝陽點頭:“老高,我先去找大林了解一下情況。”
何老高的鄭重不同,大林卻是一臉的喜氣。看到孫朝陽就笑眯眯道:“朝陽,王驍波的《思維的樂趣》好受讀者歡迎,你來看看讀者來信,我和編輯組的同誌們這兩天拆信都拆到手軟。”
說著話,就指了指那邊的一個女編輯。
女編輯正在用鉛筆刀仔細地取讀者來信上的郵票。
八十年代集郵熱,很多郵票都被炒成天價。比如祖國山河一片紅、猴票什麼的。郵電局門口見天都是藏友在交流,自發形成了一個市場。
不過,猴票這玩意兒太貴,在市場上也不怎麼流通。現在生肖票中最火的是八一年雞票,八分錢一張麵額已經炒到驚人的六塊。
另外,最受藏友追捧的是紀念票,比如什麼什麼名人誕辰多少多少年。
孫朝陽對集郵一點興趣都沒有,這種玩意兒說穿了就是一件印刷品,機器一開,想要多少有多少。而且,郵電總局那邊也是糊塗,一張票動輒就敢印上千萬套。總量一多,通貨膨脹,也就不值錢了。
當然,八十年代的郵票印刷精美,很漂亮的,放手裡當藝術品看看也好,孫朝陽最喜歡的《遼代彩塑》《青銅器》和《齊白石作品》等幾套郵票。
對了,忘記是哪一年,中國舉辦藝術節,紀念郵票就設計得很不錯。紅底灑金,上麵是米芾手書的“藝”字,堪稱精品。
亂世黃金,盛世古董。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漸漸富裕,民間也開始搞起了收藏。
隻不過,收藏從來都是有錢人的玩意兒,即便郵票也是如此,好的紀念郵票動輒就能炒到幾塊錢,幾十塊錢,卻不是工薪階層能夠承受的,於是社會上還興起過一段時間的收藏火花,也就是火柴皮,最後弄得一地雞毛。
《中國散文》的編輯們都窮,但讀者來信多,集郵有先天優勢,所以,那位女編輯就承包了拆信的工作。
雖然說大部分都是毫無收藏價值的普票,但偶爾還是能找到幾張不錯的紀念票,屬於沙裡淘金,很有成就感。
女編輯顯然運氣不錯,居然找到一張有價值的,喜得笑顏如花。
孫朝陽看了一眼:“《菊展》?”
女編輯警惕地把信捏手裡:“我的。”
孫朝陽笑道:“我又不集郵,不跟你搶,《菊展》一套實在太多張,你靠讀者來信,想要湊齊,猴年馬月去了。”
女編輯正色:“能不能集齊不要緊,關鍵是過程。”
《菊展》最近也紅,炒到三十多一套。這票也是可惡,全套竟然有十多張,發行方騙錢已經喪心病狂了。
笑完,孫朝陽就拿起讀者來信一封封掃描起來。
一看,基本都是溢美之詞。有讀者來信說,他幾乎是笑著把九月號《中國散文》上《思維的樂趣》中的三篇散文讀完的。文章雖然輕鬆幽默,但其中卻暗含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當真是寓教於樂,感謝雜誌社為讀者奉上三篇精神糧食。
又有讀者說,文章首重教化,但能夠用這麼輕鬆的方式說出人生哲理的作品,他還是第一次讀到,開眼界了。
另外一個讀者說,他最近身體出了很大問題,抑鬱症發作,跑了好多醫院,吃了好多藥都不見效。內心中時刻有一股肝火在燃燒,看誰都覺得恨。讀了王驍波的作品,忽然笑出聲來,心裡也輕鬆了許多。感謝作家,感謝雜誌社。
當然,批評的聲音還是有的。
比如就有讀者來信說,作家的文字很不嚴肅,給人一種嬉皮笑臉的感覺。看得出來,作家是個有才華的人,但如此揮霍自己的靈感,合適嗎?而且,小孩子看了這種文章,變得漫不經心和沒有責任感,對社會也是有害的。
孫朝陽忍不住撲哧一聲笑起來,對旁邊的大林說:“小孩子可不看這種散文,也看不懂。”
。
。
在這個的新春佳節,祝大家春節玉快,闔家幸福,謝謝!
喜歡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