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五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5章 不讓人喜歡的餘華,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水下五米,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去一個新地方,認識新人,獲得新友誼,這是餘華這次來北京參加改稿會的切實體會。

他人年輕,為人活潑,來的那天就跟大夥兒打成一片,都稱兄道弟,尤其是和室友史鐵森特彆合得來。

彆人提起作家的生活,自動帶入古代文人的浪漫,比如李白式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左牽黃右擎蒼”好像一天天的都是詩酒風流,都是玩。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很枯燥的,因為要寫作,而寫作又是一件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事兒。

餘華和史鐵森是文壇新人,新人有個特點,想法特彆多。有了新想法,馬上鋪開稿子就要乾,行動力驚人。實際上,在過去的一年中,二人都是碩果累累。餘華在大刊物上一口氣發表了三篇小說,史鐵森更厲害,每月都能收到稿費。

二人已經有點新中國第一代職業作家的味道——寫作是他們生命中為數不多的樂趣——除了當作家,其他也不會呀。

在外麵和同伴胡鬨完回到旅館房間,二人又開始碼字。依舊隔著書桌相向而坐,寫著寫著,又偷偷朝對方那邊看上一眼,看寫多少字了。

朋友歸朋友,拚字這事兒卻不能輸,他們都在暗中較勁。

今天餘華的寫作不是太順利,感覺筆頭很生澀,寫不了兩行就提筆抹了,從頭再來。可從頭再來也不對勁,得,把稿子扯了,糅成一團扔廢紙簍中。

那邊,史鐵森卻顯得逍遙,筆下生風,麵帶微笑,時不時摸摸下巴,露出喝到美酒時的愜意表情,他進入狀態了。

餘華一看,不行,這樣下去我不是要輸了嗎?眼珠子一轉,就有了主意:“鐵森,火柴給我用一下,我的都潮了。”

北京多麼乾燥的氣候,火柴能受潮?史鐵森把火柴盒扔過去。

“鐵森,剪刀漿糊借我一下,我改兩個字。”

餘華拿起史鐵森的剪刀,擦擦擦擦剪著紙片。

“鐵森,我鋼筆不出水了,借你用用……嘿,你文具盒裡有六支鋼筆,都是名牌……您等會兒,圓規量角器是怎麼回事,這玩意兒你用得上嗎?”

“鐵森,紅藍鉛筆我使使。”

“鐵森,你文具真多啊!”

……

史鐵森的寫稿子的節奏被打斷,一時間再進不了狀態,坐在那裡愣神,心中一陣陣窩火。

“鐵森你怎麼了,寫不動了嗎?”餘華得意洋洋道:“寫小說多簡單的事兒的,還能難倒你這個快手?”

餘華說,寫小說傳到底就是講故事,我們可以假設這篇小說是通過一個人的口說出來給讀者聽。這個說書人對故事的起因經過發展高潮和結局一清二楚,這叫上帝視角。這種寫法適合宏大敘事,適合表現人物和深刻的思想。

也可以通過主人公的眼睛觀察這個世界,隨著他的觀察,一步步講這個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故事展開,這叫主角視角。因為未來對於主角都是未知數,所有整個故事充滿了懸念,頁給了讀者期待感。這種寫法特彆適合寫緊湊的故事……

餘華倒好,反向史鐵森傳授起寫作經驗。

史鐵森無奈,把筆一扔:“不寫了,睡覺。”

餘華:“鐵森,開水沒有了,去夥房打兩瓶。”

史鐵森看看自己的輪椅,不知道說什麼好。

“鐵森,你洗衣服啊,等等。”餘華把自己換下來的背心扔進盆裡

很快,《北京文學》的編輯和一眾參加改稿會的作家們見麵了。

編輯先帶大家去雜誌社參觀,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看的,也就一個院子,十幾個房間,裡麵放著寫字台和藤椅什麼的。

唯一有可看性的是陳列室,裡麵陳設著《北京文學》以往每期所出的刊物,牆上還貼著曆任編輯的照片。

在照片中,大家看到了許多大師。有趙樹理,老舍、張誌民、汪曾祺。

負責這次改稿會的是一個姓林的中年男人,很嚴肅,他也是餘華、史鐵森的責任編輯。餘華忍不住對史鐵森道“有緣,有緣。”

林主編介紹說,《北京文學》創建於五十年代,前身是老舍擔任社長的《北京文藝》和趙樹理主持的《說說唱唱》,後來兩個刊物合在一起,改名《北京文學》。

老舍的小說風格樸實,寫作手法以白描為主,故事性很強。至於趙樹理,更是山藥蛋派的代表人物,小說更接地氣。所以,《北京文學》上刊載的小說在外人看來都很白,但真正的作家才知道,這種很白的東西特彆難寫。因為祛除了賣弄文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如果你人物故事寫不好的話,太容易露怯了。

《北京文學》帶著兩位創刊人的風格烙印,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另外,裡麵還陳列著不少北京文學旗下作家出版的實體書。

看到這麼多文學大師的照片和作品,大家都是心生敬仰,甚至戰戰兢兢。

餘華卻不以為然,吐槽:“老舍的《正紅旗下》又沒有在北京文藝發表,擺這裡做什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