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良鏞先生和三石小友
水下五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1章 良鏞先生和三石小友,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水下五米,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庸先生說起話來不緩不急,稿子文筆優美,顯示出很深厚的國學修養。他最後寄望作協在成立之後成為HK文學界交流的論壇,成為溝通兩岸三地的橋梁。
查先生是一個很有家國情懷的人,對於九七回歸很期待,並感到很高興。
他是個傳統文人,大節不虧,至於私生活嘛,還是那句話,和外人沒有任何關係。
金庸講話後,最後上台的是HK作聯的主席《會彙報》副主編作家曾敏之先生。實際上,HK在之前就成立過一個作家聯合會,曾敏之是首任主席。不過,這個協會畢竟帶著殖民地色彩。現在回歸談判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港島要和內地接軌,成立作協,也算是一種態度,很有意義,這也是新華社分社的極力促成此事的緣故。
參會作家中除了倪框這種通俗文學作家之外,還有大量兼職的純文學作家和詩人,比如陶然、黃維梁、吳羊壁、黃慶雲……大夥兒都很興奮。
唯獨倪框很不以為然,更是對金庸先生提出的作協成為溝通三地的橋梁甚是不屑。
孫朝陽這次能夠得到邀請與會,其實就是蹭蔣見生的麵子,過來開開眼界,追追查良鏞先生的星。實際上,等金庸講完話下台後,他就湊了過去,做了自我介紹,掏出筆記本請查先生給自己簽個名。
金庸卻是聽過孫朝陽的名字,眼睛亮了,笑著小聲道:“孫三石,我讀過你的《棋王》,很有意思,每次看的時候,都忍不住笑出聲來。對了,蔡瀾是個美食家,他也對你小說中關於美食的描寫連聲叫好。”
旁邊的蔡瀾笑著點點頭,也低聲說:“三石,你小說裡說到蛇羹這道菜,下來約一下,我請你吃蛇咬雞。”
金庸又道:“三石,說來也巧,我小說裡也有寫下棋。”
孫朝陽:“《碧血劍》我很喜歡,木桑道長嘛,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二十歲不成國手,終身無望。不過,先生寫的是圍棋,我寫的是象棋。”
金庸:“都是國粹,一樣一樣,有機會咱們手談一局。”
孫朝陽:“圍棋我隻知道死活,其他就不懂了。如果先生有機會去內地,我給你介紹一位高手。電視劇《濟公》主演遊本倡知道吧,他下得不錯,佛法修為頗深。”
金庸意動:“聽說過,遊先生是有大德的,我下次去內地,一定和他見見。下棋就免了,談談佛法吧。”
旁邊,蔡瀾:“下什麼棋啊,三石,到時候介紹幾家好館子。”
金庸哈哈笑著,從包裡掏出一本書,正是他所著的《碧血劍》上集,簽了名,遞給孫朝陽:“還請三石小友斧正。”
孫朝陽:“不敢,不敢。”
半本《碧血劍》是明河出版社出版的一版書,裝幀精美,裡麵的插圖是某著名畫家畫的。金庸社會活動多,包裡都會塞上幾本自己的書,用於應酬。
這是第一版金書,又有他的簽名,頗具收藏價值。
三人相談甚歡,還互相交換了通訊地址和電話號碼。
但旁邊的倪框卻一言不發。
會議很快進入了討論階段,蔣見生那個哥們兒請大家談談自己的對於即將成立的作協和對於文學的見解。
HK作家們都很興奮,皆說,港島畢竟太小,總共才幾百萬人,而且大家讀的都是通俗小說,純文學受眾太小。因此,大家要發表作品大多投稿去寶島。但寶島那邊文學正處於井噴階段,出了好多優秀作家。比如詩人餘光中、散文家三毛、小說家李碧華,小說家於梨華。現在於梨華正紅,長篇小說《再見棕櫚,再見棕櫚》賣到爆。寶島競爭激烈,要過稿也難。
如今內地刊物眾多,幾百家文學刊物,可謂難得一見的盛況,如果投稿過去,也多了許多選擇,就是不知道內地的用稿標準是什麼。
蔣見生那個哥們兒頓時激動,高聲說,大家這個問題問的還真是巧了,今天與會的蔣見生先生是通俗文學《今古傳奇》社長,乾了幾十年文學編輯,孫三石先生則是《中國散文》的主編,要不,歡迎孫先生給大家講講。
眾人熱烈鼓掌。
孫三石倒是很心動,上次雜誌搞了個內蒙古作家專輯,反響還算可以,銷量比以前好了不少。今天機會難得,不妨收點稿子回去也弄個專輯,緊跟《中英聯合聲明》時事,再加上自己的《文化苦旅》,效果應該會很好。
他就說了《中國散文》的投稿地址。
一眾作家忙掏出紙筆記錄。
孫朝陽接下來開始談雜誌用稿標準。
《中國散文》的用稿標準其實就是一個:有趣的人間煙火氣。
寫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要寫得有趣。你可以寫吃,你可以寫下棋,可以寫某人的怪癖,可以寫釣魚,也可以寫一次旅途經曆。
要說寫吃,蔡瀾先生可是美食家,要不請他幫寫一篇?隻是不知道老先生有沒有動筆的念頭,這事不好強求的。
實際上,這種小確幸的散文正是HK和寶島作家最擅長的,也寫得非常好。比如寶島作家餘光中,就是寫出過“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的那位大詩人,其實是一個偉大的散文家。他的文章立意就比較小,追求的是文字的筆墨和生活的趣味。餘光中先生後來出版的散文集《聽聽那冷雨》中就有一篇寫牛蛙的文章,說的是他所居住的小區池塘裡不知道何時出現了一隻牛蛙。每到夜裡就發出牛叫聲,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睡眠,讀來非常有意思。
還有逃到寶島,已經去世很多年的胡適之,就寫過一篇關於蘿卜燉肉的文章。對其中的滋味,和全家人吃燉肉的情形做了細致描寫。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蘿卜燉肉要想做的好吃,就得肉多蘿卜少,最上品是肉燉蘿卜。
突然,倪框道:“有趣的人間煙火,恕我直言,你們那裡可沒有什麼人間煙火,貧窮落後可沒有什麼趣味,尤其是在出版嚴格管理的情況下。文學需要的是自由浪漫之精神,沒有什麼比自由創作更珍貴的東西。孫三石先生,如果想讓我們寫歌德派文章,勸你趁早打消念頭,我們也是有氣節的。孫先生是官員吧,這次是兩地民間作家交流,你的官方背景顯然是不合適的。”
這已經是在開炮了,並且對孫朝陽進行人身攻擊。
喜歡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