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五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 在謝樺家,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水下五米,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孫朝陽白跑了一趟京城倒覺得無所謂,他的觀念就是:人生的意義在於折騰,要在有限的生命長度中可勁地亂跑,去沒去過的地方,吃沒吃過的美食,見有趣的人。

前世他是在兩千年後才來北京的, 那時候的京城已經很發達了,這次能看到明清的幽燕,卻是難得的體驗。雪落下,紛紛揚揚,路邊的四合院,遠處的白塔,多麼的美麗。這裡是林語堂的煙雲,這裡是魯迅先生的紀念,這裡是林徽因冰心沈從文的青春歲月……

唯獨就是有點冷,身上的薄衫實在扛不住燕山之雪大如席。

孫朝陽就是後悔,後悔沒有聽媽媽的話穿棉襖。

回賓館坐了片刻,沒辦法,他隻得鑽進接邊一家百貨公司,買了套英式格子羊毛大衣,買了雙翻毛皮鞋。嘿,還彆說,穿身上頓時感覺到久違的溫暖,另外,他還給沙舵爺買了支派克金筆。老沙對自己還真是不錯,以後自己參加各類文化圈的活動,會請很多假,必須和老領導搞好關係。

八二年,改開四年,市井逐漸繁華,在首都這種大都市,市井已經極是繁華,很多消費都不用票證,直接付錢就可以,一切都顯得方便。除了糧食、食用油這種關係到民生的大宗商品。

所以,吃飯還是需要糧票的,還是得去國營飯館。孫朝陽手頭的全國糧票不多,午飯也就胡亂啃了兩個芝麻燒餅了事。

吃過飯,他想起二妹今年七月份中考的事情,決定去拜訪一下謝樺,麵對麵請教,就依著通信地址,上了公交車一路尋去。公交車擠得極其我靠,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乃是生育高峰,到處都擠,他被塞進沙丁魚罐頭式的車廂裡,大冷天的竟然出了一身汗。

謝樺家在她父親單位的家屬樓二樓,敲了半天,門終於開了一條縫,一個中年婦女的腦袋探出來,問找誰。

孫朝陽說了自己的名字,是謝樺的朋友,有事想問問她,請問這裡是謝同誌的家嗎?

中年婦女既不說是也不說不是,隻把著門,反問孫朝陽多大年紀,是農村戶口還是城鎮戶口。在聽孫朝陽回答說是城鎮戶口後,阿姨繼續問有單位沒有,全民所有製還是集體所有製。

孫朝陽回答說是全民。

阿姨還不肯放過,接著問他家庭成分,政治麵貌。

這不是查戶口嗎,孫朝陽心中不悅,但還是耐著性子說,自己家五代貧農,根正苗紅,預備黨員,估計今年能夠轉正。

阿姨微微頷首:“工作崗位?”

孫朝陽:“工會。”

阿姨:“這麼說是乾部了?”

孫朝陽:“暫時以工代乾,今年應該可以轉為國家乾部。”

阿姨的臉色終於好看起來:“是得轉正,畢竟是關係到前程的大事,應該不難吧?”

孫朝陽想了想,肯定地回答:“有關係,不難。”

阿姨最後問:“多大了,有對象沒有?”

孫朝陽終於忍無可忍,道:“阿姨,這裡究竟是不是謝樺家?”

阿姨點點頭:“是,請進吧。”終於拉開了門,然後回頭對屋裡喊:“老頭子,謝樺的朋友,姓孫,叫孫朝陽,是個好孩子。”

沒錯,阿姨就是謝樺的母親。孫朝陽被當犯人一樣審了半天,內心中有無數個法克想要講,但看在謝樺的麵子上,也就罷了。

謝樺的父母正在吃午飯,按說客人來訪,他們應該問聲“吃了沒?”然後熱情邀請他入座。

但說來也怪,二老竟隻顧著拿眼睛看孫朝陽。從頭打量到腳,然後互相交換眼色。

謝樺的母親長得挺好看,她父親也是高高大大,典型的北方漢子。

孫朝陽今天打扮得周正,皮鞋雪亮,加上他人才還算不錯,仿佛有些英俊。

二老看了半天,謝樺父親才對妻子說:“長相倒還可以,就是矮了點,半殘廢。”

孫朝陽是四川人,一米七十二的身高在西南地區五零後那代人中也屬卓異,但放在北方就不夠看了。按照北方的說法,一米七五以上才算是正常男人,一米七到一米七五屬於半殘,一米七以下就是全殘。

被人評頭論足,孫朝陽很生氣,但考慮到謝樺的父母,隻能忍了:“伯父,伯母,我找謝樺,她在不在?”

謝樺不在,因為剛進單位,沒有教學經驗。又因為是名牌大學分配來的畢業生,學校很重視,就派她去上培訓班,要學二十來天,早出晚歸,忙得很。

孫朝陽撲了空,略微失望,但一想自己要在京城呆三天,有的是時間過來請教。便把手中的口袋遞過去,說,上次聚會的時候答應過給謝樺同誌帶老家零食,這次登門拜訪,總算沒有食言。小小禮物,不成敬意,還請伯父伯母賞光收下。今天我來就是認個門,既然謝樺不在,我改天晚上再來。

零食都是老家的特產,有桃片,有麻糖,有怪味胡豆,其中還有後來被評上非遺的地方名片之一《張記芝麻糕》。

謝樺的母親接過去,不住翻看,甚至還拿起來看上麵的商標,顯得很不禮貌。半天,才驚訝地說:“都是四川的土特產,你四川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