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寶獵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一個發現,他是奸細,藏寶獵人,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張信來到了白雲寺。
遊客很多,都是聽說這兒的菩薩特彆靈驗,來許願的。
在大雄寶殿,一位年老的僧人,正領著幾個徒弟做法會。
他便是白雲寺的住持慧能大和尚。
聽說張信來自遙遠的龍國,慧能很高興,熱情地邀請他到方丈內喝茶。
“好多年沒聽到這熟悉的聲音了,所以你一說話,我就注意上你了。”
“大師為何如此在意我說話的聲音呢?”
“感覺好聽啊。不瞞您說,我就是來自中原。”
原來大師是安微滁州人,少年時在江蘇鎮江出家,在佛寺內苦讀經書佛卷。由於悟強極強,後來成為遠近聞名的博學僧人。
四十歲那年,開始雲遊全國。
從南京棲霞寺開始,經九華山,寧波天童寺,普陀山,峨眉山,華山,再到五台山,然後經北平,去了長城以北。
遊著遊著就刹不住腳了,出國了,來到了後金的國土上。
領略了不一樣的異國風情,大飽眼福。
他在雲遊中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僅僅隔一道長城,但這兒的佛教受眾,比國內不知少了多少倍。
後來他終於發現了原因,雖然佛法在民間也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但人們能接受佛法教育的地方卻少得可憐。
不像中原大地,五裡一寺,十裡一院,隨處可以參拜,領悟佛法。
這兒能見到的佛寺十分稀少,怕這就是看起來佛教在這兒沒市場的原因。
遂決定留下來,宣傳佛法,改變這一現狀。
他繼續在這塊土地上遊走,發現這兒的多數地方窮困潦倒,人口稀少。
這樣的環境確實不利於佛法的普及。
後來,他來到了白雲山,發現這兒不僅風景秀麗,有山有水,還特彆地富饒,而且人口眾多,不亞於江南富庶之鄉。
認為自己真發現了一塊人間福地,於是決定在這兒住下。
後來聽人講這兒還曾是佛教聖地,在白雲山上曾有白雲寺和白雲塔,可惜前些年的一次強震,佛塔被毀,白雲寺也破敗不堪,毀損嚴重。
慧能後來找到了那裡,看到現實情況確實如此。
三層佛殿,隻剩大雄寶殿還有保留,也成了危房。
從白雲寺向東走,經過一段石梯,就來到了一個山頂。上邊很平,是一個有四五畝見方的平台。
在這個平台的中心位置,有一大堆的泥土混合物,這便是叫當地人引以為傲的白雲塔遺址。
從土堆的高度可以判斷,當年的白雲塔十分巍峨壯觀。
它是這一帶最高的地標性建築,人們常用高於天齊來形容它的高大,可惜它被一場強震摧毀。
作為佛教聖地,這兒以前一定聚滿了前來燒香許願的善男善女。
可是,現在,這兒卻空無一人。
這時,慧能忽然感覺到,自己肩頭上的責任。他覺得自己能來到北國,並且能目睹到這座破敗的佛寺,絕非偶然。
這可能是佛祖見自己的道場毀壞了,無法普渡眾生了,心裡著急,才引導自己來這裡,收拾殘局的。
從這一刻起,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克服各種困難,重修白雲寺。
重修寺院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除了要有超強的毅力之外,這要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做後盾。
而他一個窮和尚,這麼多的錢,他當然掏不出來。
好在他有一副好體格,一副吃苦耐勞的精神。於是決定用最原始的方法,向人們募集資金,用化緣的方式,向民間發起捐款倡議。
為了白雲寺聖地,人人獻一份愛。
從此之後,白雲山周邊,就會出現一個身材偏瘦的僧人,穿著一件打了補丁的僧袍,身後背著一化緣袋,每到一戶人家,便雙手合什,口念佛號,請求人們施舍受心,為重新寺院,增磚添瓦,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說起來容易,乾起來卻無比地艱難。
他本身就是個吃百家飯的人,沒有一點積蓄,重修寺院的費用,都靠他,風裡來雨裡去,一點三從民間募集,著實不容易。
但他從沒有因此而後悔過。
就這樣,五年過去了,白雲寺還是那個破敗的樣子,一幢建築也沒修起來。
殘存的大雄寶殿,反而因維修不及時,在一場大雨後,又坍塌了一個角。
一天晚上,慧能來到一個洞裡,在燭光下,細細地打量著那一堆堆銅錢,那都是他辛苦苦摹捐來的。
每湊集一點,都送到這兒,積少成多,歡在幾成為一個數目。
根據預算,這些修山門的費用基本夠了。
於是,他決定再化緣幾個月,馬上就到秋天了,屆時秋高氣爽,先把山門建起來。
建好山門後,他準備回家鄉,去故國化緣,去故鄉籌集資金。
這兒雖相對富饒,但地方太小,比起華夏大地來,還是太弱小了。
在國內化緣要比這兒來錢快的多。
要想把白雲寺徹底恢複成原來的樣子,看來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己是不可能了。
隻有做為一個遺產,讓下一代人接力完成了。
這天,他回來的特彆早,路過白雲塔殘跡時,便在那兒坐著休息。
忽然,他發現從那堆廢墟裡,露出幾隻狐狸的腦袋。
它們四下瞅了一下,大概沒發現危險,便一個個鑽出來,一溜煙跑下了山崗,到山下覓尋食去了。
“這附近一定有狐狸的洞穴,”慧能想道。
站起來,來到狐狸出沒的地方,果然發現了一個小洞口,正在那堆廢墟的邊緣地帶,緊靠塔基。
洞口不大,四壁光溜溜的,是小動物經常攀爬留下的,這有一般動物身上特有的騷臭味。
他趴在洞口向裡看了一眼,黑咕隆咚的,一眼看不到底。
這時,慧能意識到,這可能是佛塔下的地宮。
佛教界有個傳統,但凡有佛塔的地方,塔基下必定修個地官,以供奉佛舍離子啥的。
有條件的,還在地宮裡放大量財寶,以表示對佛祖的虔誠。
這座佛塔是蕭太後時建的,當時她是大遼國的實際掌權人,一年來這兒數次,都是為了會老情人韓德讓。
這兒的群山也因她的到來增色不少,新修了許多建築,如腳下的白雲寺,還有許多涼亭。
富有的蕭太後,到底在這地宮裡都放了些什麼寶貝呢?
他決定下去看看。
喜歡他是奸細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他是奸細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