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28章 研究所江院長,踏準風口成巨富,風起雲淡,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樓的二層是小靈通部門的實驗室,三層給了MP3研發部門。至於四層,則被改造成研究所部分員工的宿舍。對於這棟大樓目前的區域劃分,李舜一時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研究所畢竟還處於草創期,再加上研究的方向比較單一,規模上自然不能和一些成熟的大研究所相提並論。再加上招聘人才困難,所以整個研究所直到現在,也不過隻有區區80多人的規模。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港島現在的就業誤區了。隨著這些年港島製造業的內遷,港島的產業結構開始了空心化。基礎領域的研究,也開始越來越不被廣大市民所重視。

就連港島那些大學在學科的設置上,也出現嚴重的偏差。像工科等基礎性學科,報考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而像商科,金融,法律等專業,報考的人可以說是人滿為患。

哪怕林妙雲帶人四處出擊,可在港島想招攬到合適的人才,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哪怕有一些前來應聘的人,拿著工科的學曆。可他們畢業後的經曆,往往都沒有再從事過本專業。

還有一些應聘者,雖然有一些相關領域的工作經曆。可那些工作經驗幾乎都是幾年之前的了,與當下的技術趨勢已經有了很大的知識斷層了。

林妙雲等一眾HR部門的人員,在港島忙活了半天也是收效甚微。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不過在港島找到區區的兩三名相關的人才。

後來林妙雲聽從了李舜的意見,委托獵頭公司幫忙尋找的同時,也和鵬城酈新悅的萬邦中介取得了聯係。粵省作為華國電子領域的強省,相關的人才自然眾多。

電子研究所開出的薪酬水平,應該算是國內行業內頂尖的存在。林妙雲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談妥了40多名合適的人才。有了這些人才的加入,電子研究所相關的技術骨架,才算是初步搭建完成。

“咦,研究所的人怎麼這麼不懂事?老板都已經站在門口了,居然都沒有安排人出來迎接?”陪在李舜身邊的冷傳福,很是不滿發出質疑。作為一個一直生活在體製內的人來說,必要的規格和麵子還是要有的。

“彆瞎說,這個是我提前關照的。又不是什麼國營單位,一些沒必要的形式能省就省吧。”李舜也知道冷傳福性格耿直,再說他也是維護自己的麵子。因此並沒有訓斥,而是很和氣的解釋了一句。

“嗬嗬,還是老板你的格局高,風格高。”冷傳福也知道是自己話算是逾越了,趕忙往回找補了幾句。眾人都知道冷傳福平時是什麼德行,也知道他有時說話不過腦子,因此都哄堂大笑起來。

“各位,打擾一下。我是這裡的所長,歡迎各位領導的蒞臨。”正在大家嘻嘻哈哈之際,一個略帶蒼老的聲音傳了過來。

李舜抬眼望去,就見人群外,一個戴著黑框眼鏡,嚴重秀頂的腦袋探了進來。“這是?”李舜略帶好奇的看向了梁淑怡。

“哦,這個是研究所的江院長,大家把路讓開。”梁淑怡看了一眼來人後,趕緊示意安保散開。這下,這個禿頂的男人也終於露出了尊容。

這個男人的年紀,目測大概在5.6十歲上下。上身穿著一件略微有點泛黃的老頭衫,下身則穿著一條與這個時代有點格格不入的闊腿黑色西褲。

足下則蹬著一雙,看起來有些年頭的皮涼鞋。看這個老人的打扮,應該和粵北那些在國營廠上班的工人,裝扮上差不多。

老頭顯然也注意到梁淑怡了,滿臉微笑的,就梁淑怡站著的位置徑直走來:“我也是聽所裡人說,總公司今天要有人來。不知道,原來是粱總大駕光臨,歡迎歡迎。”

說著,老頭已經佝僂的朝梁淑怡走來,雙手還不忘熱情的伸了出來。正主還在這裡,這個老頭卻搶先和自己打招呼,這讓梁淑怡的臉上多少帶著點尷尬。

好在梁淑怡還算機靈,趕緊斜跨了一步,來到李舜的身旁。在這個江院長略帶錯愕的眼神中,梁淑怡指著李舜介紹道:“江院長,你來的正好。我給你介紹下,我身邊的這位是公司的老板李先生。”

“哦,哦、”這個江院長不算糊塗,一聽梁淑怡的介紹,趕緊轉身朝著李舜走來:“原來是李先生大駕光臨,難怪會蓬蓽生輝。請恕我眼拙,切勿怪罪。”

說實話,今天這個江院長的出場,給人的感覺有點LOW。梁淑怡也擔心李舜會有輕視之心,趕忙為李舜補充介紹道:“這個江院長,叫江玉良,是段永宏幫忙介紹的。他以前是羊城電子研究所的高工,也是電子方麵的資深專家。”

經梁淑怡這麼一提醒,李舜才想起,自己的確看過這個江院長的資料。這個江院長,的確是貨真價實的專家。他早年畢業於華清大學的電子係,八十年代時被公派去了約翰牛的帝國大學。

回國後,就一直在羊城電子研究所工作。曾經帶領團隊,主持過幾項追求世界水平的通訊設備的研發工作。後來在單位被人排擠,調到了研究所的三產單位。

在三產單位工作時,這個江院長得以和段永宏相識。後來段永宏得知李舜要在港島籌建電子研究所,也就把這個江玉亮介紹給了林妙雲。

通過數輪考察後,林妙雲非常認可江玉良這個人,於是也就向他發出了聘用的邀請。一開始這個老頭聽說,是港島一家研究所的邀請還不肯來。

後來還是因為他兒子結婚需要錢,江玉良無奈之下,這才勉強同意辦理病退來港島任職。當時的研究所,可以說除了錢之外就一無所有了。

江玉良也算是臨危受命,一開始就帶著幾個人以及一些裝修工人,就一點點的把研究所的架子給搭建起來。隨著眾多專業人士的加入,整個研究所這才有了一個科研單位的雛形。

喜歡踏準風口成巨富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踏準風口成巨富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