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5章,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弘曆剛回到養心殿,戶部尚書蘇琦與工部尚書周明遠便旋即求見。
蘇琦躬身行禮後,弘曆開口便問:“兆惠奏報大小金川繳獲價值四千萬兩白銀,鄂彌達也遞折說蒙古三部繳了黃金兩百萬兩、白銀兩千五百萬兩,牛羊無數,這些都入了賬嗎?”
蘇琦忙回道:“回皇上,大小金川的繳獲已儘數登記造冊——其中現銀兩千五百萬兩已入庫,其餘礦產、商鋪、宅邸等不動產正加緊清點變賣。”
蘇琦稍作停頓,補充道,“蒙古三部的金銀前幾日剛押運到京,也已全數入庫,牛羊暫托當地牧民代養,開春後由移民局統一調配。”
弘曆頷首,蘇琦遞上賬冊:“皇上,此前戶部發行的三千萬銀元國債已全部售罄,算上這筆收入與近期各項開支損耗,國庫存銀目前還剩兩億銀元。”
弘曆接過賬冊翻閱,指尖輕叩著紙麵,心中暗自盤算:蒙古設省要建衙署、安移民,金川善後需駐兵馬、修道路,加之新政鋪開處處要用錢,這兩億看似不少,實則撐不了太久。
弘曆抬眼道:“再發行一億國債,利息照舊。
商人逐利,有此前的先例,想來會踴躍認購。
三年後蒙古、金川商貿鋪開,國庫進項自會增長,償還本息不在話下。”
蘇琦麵露喜色:“皇上聖明!有了這筆款項,各項工程便能穩步推進,再無需為周轉犯愁。”
這時,周明遠上前一步,躬身奏道:“啟稟皇上,公共圖書館已正式竣工,恭請皇上前往揭幕。”
弘曆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這兩個多月來,他的精力全被倭國、蒙古局勢牽扯,竟險些忘了這樁事。
回想上次視察時,圖書館主體已初見規模,紅磚主樓的輪廓在京城街景中格外顯眼,如今看來,這幾個月的功夫,內部裝飾想必也已妥帖。
弘曆當即點頭:“好,朕這便去看看。”
說罷,換了一身素色便服,在特勤局護衛下,攜周明遠、蘇琦兩人登上馬車。
車駕緩緩駛出紫禁城,朝著公共圖書館的方向而去。
離開紫禁城沒多久,馬車緩緩停了下來。
弘曆掀簾望去,公共圖書館已在眼前。
三棟建築錯落而立,在周遭低矮民房間格外醒目。
主樓以紅磚砌就,線條平直規整,三層樓宇拔地而起,透著雄渾氣象。
旁側是灰瓦覆頂的單層食堂,古樸雅致,毗鄰的六層住宿樓則輪廓方正,牆體厚實,與主樓相映成趣。
圖書館主事王文鼎帶著幾位館員在大門口垂首等候,他是京城文壇耆宿王老先生的長子,自幼隨父研習典籍校勘,練就紮實功夫,為人忠厚篤實,由禮部尚書楊名時舉薦掌館事。
見弘曆下車,王文鼎躬身行禮:“恭迎皇上駕臨。”
弘曆望著他,想起楊名時“守得住書,耐得住寂寞”的評語,溫聲道:“有你父親的家學,又得楊尚書舉薦,這書館交予你,朕放心。”
王文鼎再拜:“臣定承父誌,守好典籍,不負聖恩與舉薦之德。”
周明遠上前一步,奏道:“館內諸事已備妥,請皇上為書館揭幕。”
弘曆頷首,緩步走向大門。
門楣上方懸著一塊覆著紅綢的匾額,紅綢四角係著鎏金流蘇。
王文鼎捧著托盤上前,盤中放著一把小巧的銀剪。
弘曆接過銀剪,抬手輕輕剪斷紅綢——紅綢滑落,露出匾額上“中華公共圖書館”七個大字,筆力遒勁,在日光下愈發顯得莊重。
弘曆目光掃過匾額,又望向身後等候的眾人,朗聲道。
“此書館自今日起,正式向天下學子開放。願入館者皆能靜心研讀,不負典籍,不負光陰。”
王文鼎與館員齊聲應道:“臣等遵旨!定不負皇上囑托!”
弘曆拾階而入,書館尚未開放,廳內靜悄。
空氣中彌漫著書墨與芸香交織的氣息,弘曆深吸一口氣,轉頭問王文鼎:“這館裡,一共收錄了多少藏書?”
王文鼎躬身回道:“回皇上,共計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本。
數雖討個吉利,卻無一本虛設,涵蓋了人文地理、自然哲學各類典籍,連那些孤本、善本也算在其內了。”
弘曆目光掃過一樓書架,見中西典籍錯落陳列,其中西洋譯本占了三成,便對王文鼎道。
“這些西洋譯著,都是按先前的旨意,由留洋學子陸續整理的?”
王文鼎躬身回:“回皇上,正是。
自前些年選送學子出洋,凡他們帶回的西洋典籍,皆由譯館逐本校譯,確認無悖於常理的,才收入館中。
像這《航海術》《天文初論》,都是近些日子剛譯完的。”
弘曆抽出一本《萬國律例》譯本,書頁間夾著譯官的批注,墨跡工整。
“這些學子在外多年,既通洋文,又熟漢文,譯出來的東西倒少了些生硬。”
弘曆翻到一處,見“公法”二字旁注著“類我朝‘萬國來朝’之禮,而更詳於條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