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2章 小人物的野望,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蒙古王公被軟禁京城王府,未掀起絲毫波瀾。

滿城百姓的目光,早已被首屆華人運動會牢牢吸引。

運動會開幕次日,《中華日報》以整版特刊記載盛況:各地運動員執旗列隊入場,軍樂聲中,兆惠將軍親率的將士方陣踢著正步壓軸登場,鐵靴踏地的聲響與鼓點共振。

高台之上,中華皇帝激昂演說引得萬民山呼,當戰歌奏響,龍旗冉冉升起,頒獎環節將氣氛推至頂點——皇帝親手為冠亞季軍佩戴獎章,將盛典氣氛推向高潮。

山東選手劉海峰勇奪首金,瞬間成為全城焦點。

報章上他領獎時的照片被反複描摹,街巷間處處傳頌著他衝刺時的矯健身影。

這位年輕俊傑不僅一戰成名,更因未婚的身份引得無數遐想。

不出三日,京城富商攜厚禮登門提親,勳貴之家也爭相拋出橄欖枝,願以千金許配。

消息傳開,引得同輩青年既羨慕又歆羨,街頭巷尾儘是"恨不生作劉海峰"的喟歎。

茶寮裡,幾個秀才湊在角落,酸氣幾乎要漫出竹簾。

穿月白長衫的秀才捏著半闕殘詩,折扇敲得桌案咚咚響:"可笑!朝廷重武輕文到這般田地?我等懸梁刺股十二載,竟比不過他撒丫子跑幾步?"

"可不是!"鄰座戴圓框眼鏡的秀才推了推鏡片,冷笑出聲,"聽說京城富商張閣老家的千金,原是要招狀元郎的,如今倒巴巴往武夫院裡送庚帖,真是世風日下!"

說罷將茶盞重重一擱,濺出的茶湯在《中華日報》的劉海峰專訪上暈開墨漬。

角落的清瘦書生突然把算盤一摔,驚得茶客紛紛側目。

"諸位可知?那劉海峰家三代務農,連之乎者也都不識!這般粗鄙之人平步青雲,我等寒窗苦讀還有何用?"

話音未落,外頭突然傳來孩童笑鬨:"快看!劉英雄的畫像掛到綢緞莊去啦!"

幾個秀才麵麵相覷,抓起酸詩揉成團,重重砸進痰盂,濺起的汙水正巧沾濕牆上新貼的劉海峰剪報。

茶館門口的黑木板被桐油刷得發亮,白粉筆寫就的獎牌榜層層疊疊,京城代表隊以三金五銀的戰績穩坐榜首,直隸省、山東省緊隨其後。

圍觀百姓踮腳辨認字跡時,總有人咂舌議論:"到底是天子腳下,連賽跑抬腿的高低都比旁處講究!"

綢緞莊的賬房先生晃著折扇點評:"這規則裡的門道可深了。

聽說跳遠要從特定紋路的石板起跳,投壺的箭杆弧度都按京城標準削磨。"

話音未落,幾個外鄉商人擠進來,操著山東口音抱怨:"俺們那兒練的跳遠,哪管什麼紋路?頭回見比賽還得盯著地麵使力!"

街角餛飩攤前,老者用旱煙杆敲著板凳:"早年走南闖北,從沒見過比賽比得這般精細。

光是標槍握法就分了七八種講究,能不失分才怪!"他身旁書生搖頭歎息。

"這賽事越看越像朝廷練兵——待下屆開場,各地健兒怕不是都得照著京城的模子刻出來?"

暮色漸濃時,茶館夥計舉著雞毛撣子清掃黑板,白粉灰簌簌飄落。新寫的賽況裡,南方代表隊在水上賽艇項目扳回一城,卻仍難撼動京城的領先之勢。

往來行人駐足時,總有人喃喃:"到底是皇城根兒的氣派,連熱鬨都比彆處多幾分講究。"

隨著外地客商如潮水般湧入京城,商貿區化作永不熄滅的不夜城。

天未破曉,前門大街的吆喝聲已此起彼伏,燈籠次第點亮,子夜時分,商業街的燈火仍與星月爭輝,算盤珠子的脆響混著討價還價聲,直鬨到更夫打第五遍梆子。

綢緞莊的雲錦一匹匹騰空,老字號醬菜缸見了底,就連街邊茶湯攤的銅壺都冒了整日熱氣。

最搶手的當屬京城特產,二鍋頭的酒壇堆成小山,酒氣醺得行人邁不開腿;中華自行車的鈴鐺聲穿街過巷,訂購單摞起來足有半人高。

自鳴鐘、望遠鏡、老花鏡這些手工業品,剛擺上櫃台就被搶購一空,掌櫃的笑得合不攏嘴,直往夥計手裡塞賞錢:"快!連夜補貨!"

前門大街轉角處的水泥地麵被日頭曬得發燙,"京華表"的金字招牌下,鎏金銅鐘在秋風裡泛著晃眼的光。

未到整點,店門口早擠滿踮腳張望的人,忽聽得齒輪哢嗒輕響,十數座自鳴鐘同時撞響《將軍令》,激昂樂聲驚得簷下麻雀撲棱棱亂飛,連隔壁茶館的茶客都舉著茶碗湧到街心。

四十出頭的李東搖著竹扇立在櫃台後,棱角分明的臉上帶著笑紋。

早年他南下廣州,在十三行的西洋鐘表鋪當學徒,幸得老鐘表師傾囊相授,才將西洋鐘表的精巧技藝學到骨子裡。

前幾年回京城創業時,家人變賣田產鼎力支持,又憑借過硬的製表技術,從中華銀行拿到一筆低息貸款,這才盤下前門大街的旺鋪。

此刻,李東看著夥計們在人潮裡打轉,眼神裡滿是欣慰。

穿石青長衫的老學究王鶴齡攥著銀票,白須氣得亂顫:"我卯時就在這兒候著!那座嵌和田玉的定要給我留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