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4章 大一統的潛在阻礙,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養心殿內,日光透過雕花窗欞,在地磚上投下細密的光影。

弘曆臨窗而坐,案頭攤開的新政奏報鋪滿半張紫檀桌案。

朱批未乾的折子上,"滿城解禁三日,商賈往來如織"、"滿漢通婚首對新人已擇吉時"等捷報字跡鮮紅奪目,與附呈的內城街景繪圖相互映照——畫中拆除的城門舊址處,各族百姓挑著貨擔、扶老攜幼自由穿行,護城河岸邊也多了販賣時新果蔬的商販。

一疊密報上赫然標注:"自新政推行,國安局已拘捕三十七名聚眾鬨事者,其中五名帶頭者於菜市口斬首示眾,餘者囚於警察局監獄",朱紅的圈點將"宗室子弟三人"幾字重重標記。

另有加急軍報顯示,第一集團軍雷霆處置近千名鬨事將士,當場斬首百人立威,其餘涉事將士均被開除軍籍,連同家眷一道,由移民服務局分彆遣送至瀾滄、紅河、安東三省安置。

弘曆指尖摩挲著奏報邊緣,忽然喟然長歎,望著窗外掠過的白鴿,各民族融合之路漫漫,就像試圖將萬千溪流彙入江海,隻能緩流浸潤、徐徐圖之。

案頭新政雖初顯成效,可北疆牧民仍著皮毛、江南百姓偏愛絲綢、西域商人常穿胡服,服飾之異背後,是千年風俗與族群界限,實為大一統的潛在阻礙。

想到此處,弘曆擱下朱砂筆,取過空白宣紙。

狼毫在硯台中飽蘸濃墨,隨著手腕輕轉,一幅幅後世常見的服飾設計圖躍然紙上。

改良旗袍線條流暢,高領盤扣簡潔利落,軍大衣雙排扣筆挺,配以寬腰帶與肩章,中山裝四個貼袋工整對稱,立領莊重,西裝翻領考究,搭配同色西褲。

牛仔褲以厚實棉布製成,五袋設計實用耐穿,襯衫款式多樣,既有立領中式款,也有翻領西式款,短袖長袖兼備。

而在另一遝宣紙上,弘曆則仿照後世陸軍、海軍服裝,精心繪製了新式軍裝。

陸軍製服采用灰綠色呢料,立領綴以金屬領章,肩章繡著代表軍銜的星紋,馬褲搭配作訓鞋。

海軍製服則以藏青色為主,白色立領襯衫外搭雙排扣呢外套,大簷帽上繡著錨鏈紋樣,長褲兩側鑲有銀色飾條。

這些設計摒棄傳統紋樣與族群元素,完全仿照後世流行樣式與軍事製式繪製。

"來人。"弘曆擲筆,袖擺掃過案頭未乾的墨跡。

待內務府造辦處催長姚宗仁(服裝首席設計師)佝僂著腰疾步而入,弘曆已將圖紙疊好。

"依樣製出樣品,民用服飾麵料選取各地優質棉布、呢料與綢緞,軍裝務必選用耐磨耐潮的特製布料,一個月後呈朕禦覽。"

姚宗仁指尖摩挲著宣紙邊緣,瞳孔驟然收縮——圖稿上的形製全然顛覆舊製,翻領、束腰、金屬扣環的設計分明浸染著西洋舶來氣息。

姚宗仁喉結輕滾,指尖重重叩在案幾上,擲地有聲:"一個月內,必呈樣衣。"

姚宗仁腳步聲漸遠,弘曆慵懶舒展筋骨,褪去明黃龍袍,換上藏青勁裝。

李玉捧著汗巾小跑跟上,主仆二人沿著養心殿朱紅回廊疾步而行。

繡金靴底踏過青磚,驚起簷下銅鈴叮咚作響,汗珠順著下頜線滑落,洇濕了交領衣襟。

七月的暑氣將宮牆煨成蒸籠,弘曆鬆著領口慢跑,藏青勁裝被汗水浸出深色雲紋。

經過文淵閣時,忽有清朗讀書聲穿透蒸騰的熱浪。

弘曆放緩腳步,鹿皮靴碾過青磚發出細碎聲響。

文淵閣的朗朗讀書聲吸引了弘曆的注意,便小跑過去。

每日卯時三刻(清晨五點),皇子永璋(1735年出生,生母江南漢女蘇氏),弘毅(1736年出生,生母江南漢女陳怡),弘洋(1740年出生,生母英吉利公主路易莎),弘琪(1741年出生,生母蒙古八旗名珂裡葉特氏)便在此學習。

作為宮廷教育最嚴苛的場所,文淵閣課業至申時(下午三點)方歇,全年僅除夕、元旦等五日得享休憩。

為讓皇子們儘早接觸新知識,弘曆降旨宣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教師入宮任教,將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等九大學科納入文淵閣課程體係。

這套皇室專屬的教學方案,特意比民間科舉多設英語一科。

在弘曆看來,大清與西洋往來日密,皇子們掌握外語,方能在未來的外事交涉中從容應對。

此外,還安排特勤局將士指導皇子們每日進行體能鍛煉,以防重蹈曆史上皇室成員體弱早逝的覆轍。

弘曆駐足於文淵閣朱漆廊柱後,透過半卷湘妃竹簾,望見錢大昕正執檀木教鞭指點沙盤。

這位來自北大的史學新秀,玄色長衫下擺垂墜如墨,在蒸騰暑氣中更顯文人風骨。

“諸位殿下請看——夏商周三朝更迭,看似天命輪轉,實則暗合土地兼並與人口遷徙之規律。”

混血的弘洋藍眼睛映著沙盤上的青銅鼎紋,忽然舉手發問:“錢老師,《史記》所述與殷墟甲骨刻辭多有出入,該以何者為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