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政體之論,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徐元夢率領七百名貢士依次遊曆北京大學、政法大學與醫科大學。
沿途所見,不僅有琳琅滿目的西洋器物,更目睹了前所未有的新式授課場景。
其中,北京政法大學內的辯論會場,尤為震撼人心。
踏入辯論會場,環形階梯上坐滿專注聆聽的學子。
戴震頭戴瓜皮帽,右手緊握烏木教鞭,作為首批公派留洋英吉利研習政治學的佼佼者,翻開那本邊角卷起、布滿批注的《泰西政要輯覽》,書頁間還夾著威斯敏斯特宮微微泛黃的入場券。
"諸位!英吉利《權利法案》的革新意義,恰在於突破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政體優劣的傳統認知框架。
柏拉圖曾斷言,若統治者為充滿智慧的''哲人王'',君主政體將以最高效率實現社會穩定。
可一旦淪為昏庸無道的''僭主政體'',便成萬惡之源。
《權利法案》的精妙之處,在於通過法律條文將王權關進製度牢籠,將理想化的''哲人王統治'',轉化為可操作的法治體係——當征稅、軍事等核心權力收歸議會,當君主的每一項決策都需符合律法框架,即便統治者並非聖賢,國家機器仍能穩健運轉。"
戴震的指尖劃過黑板上的法案條文,聲音愈發激昂:"後續的《王位繼承法》以血統與法律雙重約束,避免宗教勢力乾涉國政,從根源上杜絕僭主產生的土壤。
《七年一屆法案》則通過定期換屆,為議會注入新鮮血液,防止貴族政體陷入精英壟斷的僵化困境。
這種將君主製、貴族製與法治精神熔鑄一體的製度創新,既保留了一人統治的決策效率,又規避了權力失控的風險,堪稱東西方政治智慧的完美碰撞。"
話音剛落,劉墉,朝廷重臣劉統勳之子,左手接過戴震遞來的教鞭,曾遠渡法蘭西鑽研政治哲學的他,握著教鞭輕輕點向講台。
"戴兄所言極是,但瑞典王國《政府組織法》的三權分立體係,更是對柏拉圖政體理論的革命性超越。
柏拉圖批判雅典民主因民眾易被煽動導致''暴民政治'',詬病貴族政體難以避免精英腐敗,卻始終未能找到破局之道。
而三權分立製度,通過立法、行政、司法的相互製衡,構建起前所未有的權力監督網絡——議會掌控財政,讓經濟決策貼合民生需求。
政務院統領軍務,實現國防管理的專業化,獨立的司法係統則確保律法的絕對公正。"
劉墉舉起書本,目光掃過全場:"這種製度設計,本質上是將''哲人王''的智慧具象為精密的製度齒輪。
即便統治者資質平庸,在權力製衡的約束下,也難以肆意妄為。
即便民眾情緒被煽動,立法程序的嚴謹性也能過濾非理性決策。
當然,權力分散確實可能導致決策效率降低,但相較於王朝因集權腐敗而崩塌的曆史周期律,這短暫的效率損耗,恰恰是換取長治久安的必要代價。
從這個意義上說,三權分立不僅是政體形式的創新,更是人類對''理想政治''的一次偉大實踐。
……"
教室外,七百名貢士擠在雕花廊下,鴉雀無聲的氛圍裡隻聽得見粗重的呼吸。
多數人攥著汗濕的經卷,指節因用力而發白——這些飽讀四書五經的才子,何曾聽過如此“離經叛道”的言論?
有人盯著屋內手舞足蹈的學子,喉結上下滾動,半晌憋出一句:“成何體統!竟鼓吹臣子束君權,這與亂臣賊子何異?”
“這些留洋學子,當真是見多識廣!”角落裡傳來壓抑的讚歎,卻立刻被嗤笑淹沒:“不過是學了些歪門邪道,我朝千年禮法,豈容他們信口雌黃?”
幾個頗有資曆的貢士更是氣得胡須亂顫,哆哆嗦嗦指著教室:“此等狂言若傳出去,必亂天下人心!”
徐元夢撫須微笑,折扇輕敲掌心:“諸位莫急,皇上早有明令,大學之內言論自由,不以言論定罪。
昔年董仲舒罷黜百家,卻未禁雜家典籍入藏,康熙爺開蒙養齋,西洋曆法算術照樣研習。
今日聽這些域外見聞,不是要棄祖宗之法,而是要知道哪裡該改、哪裡該守,閉門造車,方是真正的離經叛道。”
廊下議論聲漸息,貢士們若有所思的神情裡,仍夾雜著困惑與震撼。
待眾人步出校園,暮色已漫過琉璃瓦當。
徐元夢駐足回首,輕聲問道:"可有願留在大學深造者?"
話音未落,便見人群泛起漣漪——有人低頭緊攥腰間玉佩,有人不安地搓著手,更多人將目光投向同伴,神色中滿是猶豫。
徐元夢對此早有預料,畢竟貢士們寒窗數十載,此刻已站在科舉仕途的門檻前,隻需再邁一步便能入仕為官。
"不願亦無妨。"徐元夢折扇輕展,語氣從容,"不過是為諸位多添一條路罷了。"
徐元夢的話似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細微波瀾。
終於,有幾位年輕貢士對視一眼,踏出隊列,他們眼中閃爍著好奇與向往,雖不過寥寥十餘人,卻比徐元夢預想中多出幾分。
徐元夢展顏笑道:"日後,你們自會慶幸今日的抉擇。"
其餘貢士見狀,嗤笑低語聲此起彼伏。
有人撇嘴道:"放著現成的官路不走,偏要去學那洋人的奇技淫巧,真是愚不可及!"
也有人搖頭歎息:"寒窗苦讀數十載,臨了卻要從頭學起,可惜可惜。"
然而,那些選擇留下的貢士們,望著燈火漸明的教學樓,眼中卻滿是憧憬,仿佛已窺見一個嶄新的天地在眼前徐徐展開。
選擇繼續參加殿試的貢士還沒來得及暢想殿試高中的榮耀,朝廷新規便已悄然定下。
待殿試塵埃落定,無論授職六部還是外放州縣,眾人都需依任職方向,進入大學接受為期六個月的專項培訓。
培訓內容涵蓋大清各地人文地理概況,水利、農耕、疫病防治等實用知識,以及對應區域施政要點。
若想正式赴各地任職,通過考核是必經之路。但考核通過率僅六成,倘若接連三次未能通過,便需重新參加科舉考試。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1743年四月末,春陽暖煦,京師郊外的火炮試驗場泛著微光。
中華神威、震天火炮公司總工程師戴梓領著副總工程師明安圖及一眾匠人靜靜等候。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