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4章 電報研究院,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742年四月初十清晨,京城驛道煙塵驟起。

驛兵騎著冒汗的戰馬衝進正陽門,胸前的加急文書被汗水浸得結了鹽花,背後還斜插著一麵破破爛爛的安南旗子。

穿馬褂的老頭扶了扶眼鏡,湊過去看:“這金羽毛……是八百裡加急吧?”胡子都快碰到驛兵腰間的火漆印了。

旁邊有人搭腔:“可不是嘛!上回見著這麼急的陣仗,還是世宗爺打青海羅卜藏丹津的時候呢!”

大夥兒七嘴八舌猜:“南邊怕是打勝仗了!”

“可不咋的,安南那小地方,之前還殺咱們的商人,糟踐咱的辮子,早該收拾了!”

“朝廷這仗打得痛快,就得讓他們知道咱的厲害!”

紫禁城養心殿。

傅鼐疾步入殿,趨前跪奏。

"啟稟皇上,安南前線八百裡加急捷報!我軍已攻克升龍府,鄭氏一族儘數歸降,現下大軍正乘勝南下,要不了多久便能控製安南全境。

此外,安南國王黎顯宗正由精銳押解,半個月後將抵京謝罪!"

弘曆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撫掌笑道:"好!傳朕口諭,凡參戰將士,著兵部從優議敘,陣亡者加倍撫恤。另賜皇家禦釀千瓶,犒賞三軍!"

"皇上聖明!如今捷報傳遍京城,百姓奔走相告。

那些因''剪辮令''而起的流言蜚語,果然消弭了不少。"

弘曆目光深邃,緩緩展開手中的折扇:"此次發兵安南,勝敗倒在其次,關鍵是要讓天下人明白變法的必要。

讓《中華日報》開辟''新軍風采''專版,重點報道剪辮兒郎陣前破敵之勇——須讓百姓見得,辮子剪得,舊俗破得,方能鐵馬冰河,威服四夷。"

稍作停頓,弘曆起身踱至殿中懸掛的《皇輿全覽圖》前,沉聲道:"至於安南善後...愛卿可知,此地自秦三十三年便設象郡管理,乃我華夏故土?"

傅鼐會意,立即接道:"皇上明鑒!臣請仿秦製,改升龍府為象郡府,設流官治理。

再擇吉日告祭太廟,以彰我朝恢複疆土之偉業!"

弘曆龍袖一揮:"準奏!著禮部擬訂章程,工部即刻重製輿圖!"

傅鼐退下後,弘曆凝視著《皇輿全覽圖》,手指輕叩案幾:"安南距離京城將近五千裡,八百裡加急尚需七日..."

弘曆轉身望向殿外漸暗的天色,"若遇陰雨,驛道泥濘,怕是十日也未必能到。"

太監李玉輕手輕腳地添了盞燈,弘曆忽然開口:"傳新任工部尚書周明遠。"

不一會兒,周明遠匆匆趕到。

這位新任工部尚書年約四十,麵容清臒,額頭上還帶著趕路時的細汗。

"愛卿平身。"弘曆虛扶一下,"聽聞你對器械頗有研究?"

周明遠慌忙俯身:“皇上謬讚,微臣不過粗通匠人技藝……

弘曆微微一笑,從案幾抽屜中取出一冊裝幀古樸的線裝書,封麵上用篆書寫著《雷火玄機》。

"朕近日偶得此古籍,其中記載甚是有趣。"

弘曆翻開書頁,指著一段文字道:"''陰陽相激而生雷電,其速瞬息千裡,若能馴之,可通萬裡之訊''。

周愛卿,你精於器械,可知''電''為何物?"

周明遠微怔,目光落在書頁"雷火"二字上:"回皇上,西洋傳教士曾說''摩擦琥珀能吸芥'',或與''電''相關,然……"

"不必拘於現有之知,朕欲以電傳訊,名曰‘電報’。"弘曆指尖敲了敲"瞬息千裡"四字。

"朕命你即刻組建電報研究院,從清華大學挑選優秀學子,照古籍所載試造''傳訊之器''。"

弘曆忽而起身,在輿圖前負手踱步:"待他日成器,京城與象郡府之間,一盞茶工夫便能傳訊——那時候,你便是張衡在世,必將名流千古。"

周明遠望著皇帝袍角翻卷的金龍紋,忽覺掌心微汗:"臣謹遵聖訓,縱此生長夜摸索,亦要為後世鋪就電傳之路。"

弘曆沉聲道:“去吧,按書中所載細細推演,每一步嘗試、每一分原理都要詳實記錄,整理成冊。

此乃開天辟地之業,或成一門新學科。”

弘曆忽而壓低聲音,目光如刀:“記住,此事絕密。

研究院進出需持朕親發金令牌,無關人等敢窺得一字,便以謀逆論處。”

周明遠伏地叩首,額頭幾乎觸到金磚:“臣必以性命護持機密,縱肝腦塗地,也要讓這‘電報’見得天日。”

弘曆望著周明遠離去的身影,心中暗忖,曆史上1844年莫爾斯方才架設首條長途電報,而如今大清疆域之廣,政令傳遞之難,已非驛馬所能勝任。

"若無此物,"弘曆的手指重重按在圖上,"縱打下萬裡疆土,終難逃政令不暢、分崩離析之局。"

弘曆親手撰著的《雷火玄機》中,詳辨導體絕緣體,細述電流電壓之理,更繪有繼電器圖例、手搖發電機圖譜與電磁感應圖示,另按《康熙字典》編就"電報碼"。

周明遠等人隻需依書中所載循序漸進,弘曆相信要不了十年便能將電報試製成功,屆時京城與邊疆瞬息通訊,萬裡疆域指掌可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