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章 輿論戰,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乾清宮內,弘曆眉頭緊鎖,手中緊攥著江南地區的密報。
儘管兆惠與田文鏡的抓捕行動成效顯著,江南各地表麵上平靜了下來,但密報中詳實的信息表明,民間排斥西學的暗流依然湧動。
街頭巷尾,到處都能聽到百姓私下裡議論紛紛,指責朝廷暴力鎮壓學子,一些地方士紳趁機煽風點火,四處散布謠言,搞得人心惶惶。
麵對愈演愈烈的輿論,弘曆沉思片刻後,當即傳旨,命令中華社刊發係列報道,揭發抵製國子監改製背後力量,以此引導民眾正確認識西學,推動改製順利進行。
中華社領命後立即精心策劃,接連推出三期深度報道,直擊抵製國子監改製背後的黑幕。
首刊《錢權交易,抹黑改製》,將蘇州、揚州等地官紳勾結的醜態公之於眾。
蘇州布政使收受豪紳價值連城的瓷器與巨額金銀,對豪紳焚燒西洋書籍的惡行視而不見,還派衙役保駕護航。
揚州知府每月收取高額賄賂,為士紳出謀劃策,偽造公文欺瞞上級,致使抵製活動愈演愈烈。
次刊《科舉積弊,排斥革新》指出,儘管科舉尚未納入西學內容,但士紳階層擔憂,一旦西學普及,以四書五經為核心的傳統教育體係將被撼動,進而失去在科舉中的優勢地位。
當下,科舉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僵化,墨守成規,部分學政官員與士紳狼狽為奸,僅以八股文定乾坤,真正有學識、有見解的人才往往被埋沒。
而西學涵蓋數學、天文地理等實用知識,將西學與傳統科舉內容有機結合,取長補短,既能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能彌補傳統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短板,必能為國家選拔出兼具深厚文化底蘊與實乾能力的棟梁之材。
三刊《守舊逐利,螳臂擋車》指出,廣州青雲書院中,士紳以金銀為誘餌,蠱惑家境貧寒的學子帶頭抵製改製,部分學子受利益驅使,在校園內散布錯誤言論,致使校園秩序混亂不堪。
《中華日報》的係列報道如同一股強勁的旋風,迅速席卷江南各地。
起初,士紳們還妄圖封鎖消息,命令家丁不許傳閱報紙,可大街小巷都在熱議報道內容,消息根本無法阻擋。
在蘇州,平日裡趾高氣揚的王士紳,看著自家下人們私下傳閱報紙,怒不可遏,正準備發作,卻聽見管家憂心忡忡地說:“老爺,如今百姓們都信了報紙上的話,咱們要是再硬來,怕是犯了眾怒。”
揚州的張士紳不信邪,執意將寫好的狀紙散發出去,結果剛張貼出去,就被憤怒的百姓撕了個粉碎。
一位曾被士紳蒙騙的年輕人,指著張士紳的鼻子罵道:“你們這些人,為了一己私利,勾結貪官,打壓西學,現在還想汙蔑朝廷,簡直是天理難容!”
隨著輿論的一邊倒,許多士紳慌了神,不少原本參與謀劃的人紛紛退縮,那些還想負隅頑抗的頑固分子,在民眾的聲討和朝廷的威懾下,也隻能偃旗息鼓。
在這場輿論交鋒中,支持朝廷改製的呼聲愈發高漲,各地的學堂裡,學子們對西學的熱情空前高漲。
在京城的各大府邸中,一些原本抱著“看戲”心態的高官,麵對江南輿情的逆轉,震驚得合不攏嘴。
禮部尚書府中,幾位平日裡自恃清高的官員圍坐在一起,臉上滿是不可思議。
“原以為朝廷這一抓,會激起千層浪,沒想到一篇篇報道,竟讓民意瞬間倒向朝廷。”一位侍郎一邊搖頭,一邊感慨。
“這中華社的報道,如同一把利刃,將那些士紳的陰謀撕得粉碎,不僅沒引發民憤,還讓百姓看到朝廷改製的決心,贏得一片讚譽。”禮部尚書楊名時放下手中的報紙,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敬佩。
和親王府深處,弘晝指尖捏著報紙,目光定在字裡行間,臉上滿是驚歎。
“皇兄好深的謀略,此前早早布局《中華日報》,先借兆惠、田文鏡的抓捕行動穩定局麵,再靠這報紙揭露真相,把輿論導向拿捏得恰到好處,徹底扭轉了局勢!”
管家站在一旁,看著若有所思的弘晝,小聲說道:“王爺,聽聞翰林院已經聯名上書,支持在全國推行西學新政,宮外民間的西學集會也是一場接著一場,支持朝廷的呼聲越來越高。”
弘晝微微點頭,思索片刻後,他轉身對管家吩咐道:“密切留意朝堂動向,暫停與反對新政官員的往來。”說罷,他望向窗外,或許是時候重新審視皇兄的新政布局了。
隨著民間西學熱潮如野火般蔓延,大清民眾的思想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平日裡,茶館酒肆、街頭巷尾,人們熱議的話題不再僅僅局限於家長裡短,科舉製度弊端逐漸成為眾人探討的焦點。
不少開明官員紛紛指出,八股取士的模式嚴重束縛了人才發展,學子們為求功名,日夜沉溺於八股文的死板套路。
學子們熟讀四書五經,卻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學知識與現實需要嚴重脫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