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北京大學,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隨著海外貿易愈發興盛,天津港雖未對外商直接開放,卻憑借京畿要地的優勢,成為南北物資轉運與國內貿易的重要樞紐,碼頭上始終熱火朝天。

1740年十二月中旬,一艘英式商船緩緩駛入天津港,帶來令人振奮的消息——赴英吉利留學的學子歸來了。

天津道台、知府等一眾官員身著官服,匆忙趕到碼頭迎接,將學子們接入寬敞的官邸,安排豐盛膳食,幫他們緩解長途勞頓。

之後,選派經驗豐富的護衛,精心護送學子奔赴京城。

幾日後,乾清宮內莊嚴肅穆,留洋學子整齊列陣。

隨著弘曆邁入大殿,簷角銅鈴輕響,絕大多數學子“唰”地跪地,叩拜之聲此起彼伏。但有兩三名學子身形微滯,他們受西方平等觀念熏陶,僅微微躬身,在滿殿伏地身影中,顯得格外突兀 。

禮部尚書楊名時見狀,厲聲斥責:“放肆!麵聖之際,竟敢不行跪拜大禮,這是目無君上,公然違背祖製!該當何罪!”

洪亮的斥責聲在大殿內久久回蕩,跪地的學子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沒跪拜的學子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就在氣氛緊張到極點時,弘曆擺了擺手,和聲說道:“楊尚書且退下。學子遠渡重洋,為大清帶來新見識,實乃有功之臣。行個躬身禮,便足夠了。”弘曆的話如春風拂過,瞬間化解了劍拔弩張的氛圍。

經一番詢問,弘曆得知這批學子均順利獲得英吉利頂尖學府授予的學士學位,另有十名學子憑借優異成績,留在英吉利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大致了解學子們的學業情況後,弘曆略作思忖作出安排。

“此番歸來,諸位憑借所學,已然成為大清的寶貴財富。

擅長數理機械的學子,即刻前往清華大學赴職。研修軍事戰略,對西洋陸軍操典、戰術謀略了若指掌的,前往皇家陸軍大學。鑽研海軍戰術,熟悉西洋艦船製造、海戰指揮的,奔赴皇家海軍大學。”

下旨完畢,弘曆目光掃過台下躊躇滿誌的學子,語重心長地叮囑道:“朕對你們寄予厚望,望你們不遺餘力,將所學傾囊相授,不負朕的期許,不負大清的未來。”

就在眾人以為安排即將落定時,一位麵容堅毅的學子拱手說道:“陛下,學生在英吉利研習西洋曆史,知曉各國興衰變遷,探究其中得失規律。此番所學,似未被適才安排囊括。”

此語一出,又有數名學子相繼站出。一人神色恭謹,稟報道:“陛下,學生鑽研法學,深入剖析過各類西方司法案例 ,在律法釋義與司法實操上頗有見解。”

另一人緊接著說道:“學生於海外攻讀政治學,對權力製衡、政體構建等領悟頗深。”更有學子提及在經濟管理、財務會計、神學等方麵的所學,均不在既定安排之內。

弘曆聽聞,目光看向禮部尚書楊名時下令道:“楊愛卿,即日起,將國子監更名為北京大學。依學子們所學,增設對應學科。讓傳統經典與海外新知相互交融,為我大清培育經世致用的棟梁之材。”

楊名時抬眸望向弘曆,眼中滿是震驚。

作為禮部尚書,多年來負責掌管禮教典章,他太清楚國子監在大清的崇高地位了。

國子監曆經數朝修繕擴建,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傳承,不僅藏有海量珍貴典籍,更是天下學子心中的學術聖地,其教學體係、師資選拔都遵循著嚴格的祖製。

如今,陛下竟為了留洋歸來的學子將其改製。回過神後,楊名時立刻跪地領旨:“臣領旨!”

與此同時,學子們交頭接耳,難掩興奮。

弘曆目光深邃地掃視了一圈台下的學子,語重心長地吩咐禮部尚書楊名時:“楊愛卿,這些學子遠渡重洋,為我大清帶回寶貴學識,乃是國之棟梁。

你務必安排妥當,確保他們的安危,不可有任何閃失。”

楊名時立刻跪地,恭敬回應:“臣遵旨!”

隨後,弘曆在一眾侍衛的簇擁下轉身離去。

待皇帝離去,大殿內原本壓抑的氣氛瞬間消散,學子們緊繃的神經徹底放鬆,迅速圍聚在一起,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激動。

學子留洋歸來並獲皇帝親自接見、委以重任的消息,宛如燎原野火,借著往來京城的商隊、信使之力,以驚人的速度傳遍大江南北。

在江南,蘇州城最熱鬨的茶肆“沁芳樓”內,眾人圍坐,桌上茶香嫋嫋,話題正熱。

“聽聞留洋回來的學子,不但拿到洋學位,還深受皇上重用!”身著綢緞長衫的中年男子,端著茶盞,滿臉驚歎。

鄰座折扇輕搖的年輕公子附和道:“沒錯!去英吉利留洋的,如今各個平步青雲,成了朝廷的棟梁之材!”

而在北方,濟南府的“聚賢閣”裡,幾位商賈也在熱議此事。“我侄子要是當初留洋,說不定現在也能衣錦還鄉!”一位留著山羊胡的商人,滿臉遺憾。

另一位胖商人接話道:“誰說不是呢!當初都覺得留洋危險,誰能想到有這般機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