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章 年號之爭,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並非所有學子都能欣然接受這些全新知識。
有部分思想較為傳統、保守的學子,內心的抵觸情緒愈發強烈。
他們覺得這些知識違背了祖宗傳承下來的觀念,是蠱惑人心的歪門邪道。
其中一位學子義憤填膺地說:“這些洋人講的東西,簡直荒謬至極!什麼負數、美洲文明、電的力量,全然是離經叛道之語,我們怎能學這些無用且有害的東西!”
於是,他們聯名向楊名時提交了退出培訓的申請。
楊名時得知此事後,趕忙將這些學子召集起來,語重心長地勸道。
“諸位學子,我理解你們心中的困惑與擔憂,此次西學培訓,實是為了我大清的長遠發展。
這些知識雖與傳統不同,卻能讓我們看到世界的廣闊,學到西方的長處。
若因一時的難以接受便放棄,實在可惜啊。”
但無論楊名時如何苦口婆心,仍有部分學子心意已決,不為所動。
無奈之下,楊名時隻能讓之前未被選中學子進行替補,確保培訓能順利進行。
而那些選擇留下的學子,在這場知識的洗禮中繼續探索前行。
在傳教士悉心授課、學子們沉浸於知識海洋之際,朝堂之上因年號一事爆發了激烈的爭辯。
滿族大臣們率先呈上他們精心挑選的多個年號,除了“乾隆”,還有諸如“天佑”“隆盛”等,這些年號從滿語詞彙中汲取靈感,寓意皆為上天庇佑、國勢昌盛,飽含著滿族對新朝的美好祈願。
他們紛紛進言,強調這些年號與滿族文化緊密相連,是對民族傳統的尊崇與延續,定能為大清帶來好運與繁榮。
而漢臣們也不甘示弱,提出一係列富含漢文化底蘊的年號。
“乾元”,“乾”象征著天,“元”有元始、開端、大之意,寓意新朝乃是天下之始,如天之宏大,將開啟一個全新的盛世。
“昭明”,“昭”有光明、顯著之意,“明”即明亮,象征著新朝政治清明、光明磊落,能將聖德彰顯於天下。
“熙盛”,“熙”有光明、和樂、興盛之意 ,“盛”表示繁榮、強大,寓意新朝和樂安康、繁榮昌盛。
他們引經據典,闡述這些年號承載著漢文化對國泰民安的深切期盼,希望借此展現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為新朝賦予深厚的文化根基。
身為後世穿越而來的弘曆,心中早有打算。
弘曆心中明鏡似的,此前授意刊發的報紙,連篇累牘地宣揚中華民族同屬一脈,就是要在民間播撒下文化融合與民族平等的種子,讓這些理念在民眾心底紮根發芽,進而發自內心地接納認同。
在他看來,若將年號定為“中華” ,無疑是對這一理念的強力加持,使得中華民族同屬一脈的觀念更加堅如磐石,深深烙印在每一個子民的靈魂深處,成為凝聚天下人心的精神紐帶。
然而,弘曆此提議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滿族大臣們紛紛表示反對,他們皺著眉頭,言辭急切,認為“中華”年號缺失滿族特色,拋棄了祖宗傳承的文化符號,會讓滿族在新朝的地位受到威脅,更擔憂這會削弱滿族對朝廷的影響力。
然而,漢臣們大多表示讚成,他們滿臉欣喜,拱手進諫,稱“中華”涵蓋了廣袤的地域與多元的民族文化,是對中華文化的高度概括與升華,能彰顯新朝海納百川的胸懷,利於國家長治久安,更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
朝堂上,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互不相讓。
弘曆坐在龍椅之上,麵色沉穩,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眾人。
他深知這不僅僅是一個年號的抉擇,更是關乎國家未來走向的關鍵決策。
最終,弘曆憑借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強力通過了“中華”這一年號。
弘曆目光炯炯,高聲說道。
“朕意已決,以‘中華’為年號,便是要讓天下知曉,我朝乃滿漢蒙回藏一家,各民族平等共生,共築輝煌。
望眾卿齊心協力,輔佐朕開創盛世!”
儘管滿族大臣心中仍有不滿,但君命難違。
這場年號之爭落下帷幕,“中華”年號正式確立,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大清邁向融合與繁榮的新征程,也預示著這個古老帝國將在全新的理念下,開啟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篇章 。
朝堂之上為年號爭論得不可開交之際,民間也因第二期《中華日報》的發行熱鬨得炸開了鍋。
廣州府的茶館裡,茶香嫋嫋,茶客們人手一份報紙,熱烈地討論著。
一位身著長衫的書生,興奮地揮舞著報紙說道。
“諸位快瞧!這報紙上的‘華人行為準則’,真乃濟世良言!
‘對食物、情色、金錢等方麵的欲望保持適度和節製’,如今世風日下,多少人就是因為欲望過度,迷失了自我。若人人都能以此為戒,社會風氣肯定能煥然一新!”
旁邊一位商人模樣的人也跟著點頭。
“您說得太對了!就說我們生意場,有些人貪得無厭,為了賺錢不擇手段。要是大家都遵守這準則,誠信經營,生意肯定更好做,也更踏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