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中華日報,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弘曆掃視著朝堂上神色各異的官員,內心暗忖。

此次軍事改革意義重大,一是為緊握軍權,如今軍隊體係繁雜,各方勢力交錯,威脅皇權,改革能讓軍權集中,政令暢達。

二是要提升作戰效率與戰鬥力,舊軍製調度遲緩、戰術落後,新製度配合新戰術與訓練,能增強實戰能力。

三是得縮減軍費,龐大軍事體係耗財甚巨,裁撤冗軍、優化配置,能減負並助力民生。

要完成改革,妥善安置裁撤軍人極為關鍵,否則易生叛亂。

組建警察局與反貪局,既能分流安置人員,又能為新機構注入活力,還能讓各部門專注主責,提升效率。

在弘曆看來,這隻是開端,未來大清所有部門都要走向專業化以順應時代。儘管阻力巨大,但身為國君,他決心堅定,絕不退縮。

隨著弘曆轉身離去,官員們紛紛跪地恭送,待皇帝身影消失在視線中,才小心翼翼地起身,三兩成群、神色各異,低聲議論著退下朝堂。

回到養心殿的弘曆,稍作休憩,便即刻下令:“傳工部尚書、通政使司長官前來見朕。”

不多時,工部尚書鄂爾奇與通政使司長官湯之旭匆匆趕來,進入殿內,兩人整齊跪地,高聲行禮:“臣等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弘曆微微抬手,示意二人平身,神色關切地開口問道:“鄂卿,朕今日想了解一下,當下的造紙術發展到何種境地了?紙張成本如何?還有印刷技術,能否滿足大量印製物件的需求?”

鄂爾奇恭敬地向前一步,有條不紊地回道:“陛下,如今造紙術已十分成熟,能造出多種紙張,像竹紙成本較為低廉,每百張成本約二十文;

皮紙質地優良,每百張成本大概五十文 ,不過大規模采購興許還能再降些。

印刷技術主要是雕版印刷,技藝成熟,但效率不高,熟練工匠每日能印兩百張左右。”

弘曆微微頷首,轉而看向湯之旭,問道:“湯卿,朕還想知道,各地驛站公文傳遞速度如何?”

湯之旭趕忙上前,恭敬回道:“陛下,京城周邊加急公文,快馬一日一夜可行六百裡;普通公文日行三百裡。

距離京城較遠的省份,如雲南、貴州等地,加急公文送達京城需七八日,普通公文則要半月有餘。

西北邊境軍情緊急時,借助烽火傳訊配合快馬加急,可縮短傳遞時間。”

弘曆聽完,神色凝重,在殿內踱步片刻後說道:“二位愛卿,朕有個想法,此事關乎朝廷日後發展,極為重要,你們務必全力配合。”

兩人正襟危坐,頭壓得極低,大氣都不敢出。

“朕有意成立報社,發行一種名為報紙的刊物。這報紙,能將朝廷政令、民生要事、各地見聞等,以文字形式定期刊發,廣為傳播,讓天下百姓都能知曉朝廷動向、世間時事。”

弘曆目光炯炯,望向鄂爾奇和湯之旭,繼續道。

“此事意義重大,關乎國計民生與朝廷聲威。

朕命你們即刻著手籌備報社相關事宜。工部尚書,由你擔任社長之職,統籌報社事務。

通政使司長官,你出任副社長,協助社長,重點負責報紙傳遞,務必確保報紙及時分發到各地分社。”

鄂爾奇與湯之旭趕忙跪地叩謝皇恩,可二人麵麵相覷,滿臉都是疑惑,對報紙到底是什麼,實在毫無頭緒。

弘曆見狀,神色溫和,吩咐太監取來紙張筆墨。

他將一張宣紙緩緩折疊兩次,隨後和聲細語地講解:“鄂卿、湯卿,你們瞧。

這報紙分成四個版麵,各有獨特用處。”

弘曆修長的手指輕點第一版,“首頁至關重要,專門刊載皇帝口諭,要讓天下百姓第一時間聽聞朕的旨意,感受朝廷關懷。”

接著,他翻開第二版,耐心說道:“這第二版用來詳述朝堂上的重大決策,比如新頒法令、稅賦調整,讓百姓清楚朝廷施政方向,明白各項政策背後深意。”

再翻開第三版,“此版主要展示各省情況,民生疾苦、豐收災荒、官員政績,都在其中,使百姓能知曉四方動態。”

最後,弘曆指向第四版,“這第四版彙聚各地新鮮事兒,不管是新奇技藝、民間趣聞,還是風土人情,都能拓寬百姓見識。”

鄂爾奇心中暗歎,這報紙果真是個新奇物件。若把這報紙普及全國,那皇帝的影響力必將無人能及,朝廷的威望也會大大提升。

他穩了穩心神,躬身向前,雙手抱拳,畢恭畢敬地說道:“陛下,如此承載著革新使命與深遠意義的報社,唯有陛下賜下的名號,方能彰顯其非凡地位與價值。

懇請陛下為報社賜名,使其在聖上的庇佑與期許中,成為啟迪萬民、宣揚國威的不二喉舌。”

弘曆目光如炬,沉思片刻,雄渾有力地說道:“朕賜名‘中華社’,發行的報紙就叫《中華日報》。

‘中華’乃我華夏傳承之精髓,是萬民共仰的精神根基。這‘中華社’與《中華日報》,當以弘揚中華之正氣、傳播朝廷之德政、展現天下之萬象為己任,成為聯結四海、凝聚民心的紐帶,讓我大清的光輝,隨著這份報紙的發行,普照中華大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