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1章 八九兩一斤
血沃中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241章 八九兩一斤,開局一把刀,狂掃八荒,血沃中華,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曲師傅不相信,從玉嬌手裡拿過杯子去聞,飽吸一口酒分子後仰麵朝天把胸腔裡麵的廢氣全部吐出,大呼好酒,仰脖子咕咚咕咚喝了個底朝天。 趙炳炎看得心驚膽戰。 仙人板板,這才是酒仙呐。 那半缸子酒少說得有八九兩一斤,那丫竟然一口燜? 很快,曲師傅就變得滿臉通紅,眼睛像在噴火。 趙炳炎怒斥道:“不要命啊,這酒比起水酒凶猛十倍,就是不醉死也會傷胃,趕快去吐出來。” 曲師傅哈哈大笑,大呼妙哉,妙哉。 左右的工匠疑惑的看著趙炳炎,都想吃酒。 他指著曲師傅說看吧,都開始打醉拳了,去弄點綠豆粥給他吃。 趙炳炎拿起不鏽鋼酒杯到閥門口接少許熱酒放在地上,找來一根小木棍去灶裡點燃,抽出來伸向不鏽鋼酒杯,剛挨著邊緣就聽得“轟隆”一聲響,酒杯裡的熱酒竟然燃燒起來。 眾人大驚,這才相信他所言不虛。 要知道,這些人釀了一輩子的酒,還沒聽說過哪家的酒一點就燃。 他說頭酒純,度數高,可以用作醫療手術的消毒液。尾酒苦,味兒淡,一鍋白酒蒸餾出來後可將頭酒,中酒,尾酒依據食客的喜好進行勾兌,調製出大多數人愛喝的口感。 趙炳炎叫掌櫃把測量白酒度數的儀器取來教他檢測,水酒經過蒸餾後度數在七十度上下,這樣的白酒必須經過勾兌才能銷售。 這時,劉老幺喝得麻麻的回來了。 這家夥老遠聞到酒香,大呼小叫的要吃酒,他要吃十八碗漢王釀的瓊漿美酒。 瑪德,以為自己是武鬆呢。還要吃十八碗,作死。 趙炳炎叫弄去一邊先醒醒酒。 他說:“這酒有了,酒坊的名字也該改一改。” 王掌櫃舍不得他幾十年創下的品牌,還想用他的燒坊名。 趙炳炎說使用新式燒鍋的燒坊已經不是原來的小店,是敘州州府的燒坊,改叫誠義燒坊,做實誠的買賣。 掌櫃的表情更加彆扭。 當初說好的,隻要漢王來教他釀酒,他就把燒坊送給漢王當學費,自己甘願做學徒。臨到頭了舍不得啦。 趙炳炎掏出一根特供煙來點燃,吐出一口煙圈說不是在強占他的燒坊,而是他一個人根本就運作不了這個燒坊 且不說今後如何銷售,就是眼前如何釀酒?需要手把手的教,新酒的五糧配方也需要他這裡提供。 燒坊一年要用十萬二十萬斤糧食釀酒,這些海量的原料從哪裡來?隻能靠敘州府衙去采買。 更彆說如何展開大規模銷售?這裡涉及到朝廷調整釀酒征稅,最好的辦法是燒坊隻管釀酒,銷售交給朝廷來辦。 所以,每一道都是王掌櫃跨不過去的坎。 他將玉嬌拉過來說道:“眼下的燒坊作個價入賬,玉嬌整日到碼頭守候本王釀酒,心誠誌堅算一份,兩份合計算一成的股份,納入今後的燒坊利潤的分成,足夠王掌櫃吃上一百輩子。” 掌櫃的馬上跪謝趙炳炎。 他將王麻杆拉起來說大宋不興跪禮,免啦。 掌櫃惶恐的說能得到漢王賜釀酒新法,是他粘了玉嬌的福氣,隻要釀出新酒便心滿意足啦,彆無他求。 趙炳炎覺得此人虛偽了,剛才那眼神、那表情裡都是一百個不舍呐。 次日,朱靜怡帶著州府的幾個通判和參謀過將來現場辦公,接受趙炳炎訓示。 他讓靜怡領著先去參觀新式蒸鍋,品嘗蒸餾酒,回來再討論如何發展敘州的釀酒業。 一群人進去看到奇怪的蒸鍋震撼了。 王掌櫃指著亮晃晃的鐵器嘚瑟的說全是用又九天玄鐵打造的神來之物,蒸餾酒晶瑩剔透毫無雜質,純度上升百倍。 幾個通判品嘗過後嘖嘖稱奇,從來沒有吃過如此純香、甘烈,浸人心脾的玉液瓊漿。一個個都是讚不絕口,其品味遠勝貢酒荔枝青。 朱靜怡端起酒杯要乾,被趙炳炎攔住,告訴她此酒太甘冽,隻能小口品嘗。 女子喝下一口立即對著他伸舌頭。 趙炳炎見兩鍋酒蒸餾完畢,讓王掌櫃試著用他說的勾兌辦法勾兌出四十五和五十二兩種不同度數的白酒。 他帶著一眾官員來到燒坊後邊的小茶室坐下,指著燒坊說他和這間酒坊的掌櫃談妥啦,酒坊的一切歸敘州官府,掌櫃的保留一成股份分紅。 他叫朱靜怡安排個賬房過來盤點入賬。 小女子開森的上去就要抱他,左右的官員早就曉得他們的知府大人談戀愛超級生猛,立即把頭轉向一邊。 趙炳炎瞪了朱靜怡一眼,小女子馬上老老實實的回去坐下,咳嗽兩聲說道:“漢王為敘州經濟謀劃,吃住在酒坊三日建起新式燒坊,然燒坊欠缺釀酒原料,諸位說說看,咋辦?” 名為饒毅的通判約莫三十歲樣子,最年輕,小夥子稟報敘州的酒坊多在仁懷堡采購釀酒作物,那裡山高坡陡,土地貧瘠缺水,隻能種植雜糧,特彆是高粱的種植麵積大,收獲屬上乘。 趙炳炎頷首,問他咋辦? 年輕人說仁懷堡現在歸屬潼川府代管,我們要去仁懷購糧,若能得到陳知府相助則事半功倍。然眼下就要到年關,估計老百姓手裡的餘糧都是過年的口糧,要想大批量采購有點難。 趙炳炎點點頭說要是他撥出五萬斤上等大米和五萬斤上等白麵知會潼川府路的陳公,饒通判能否以此換來十萬斤釀酒原料? 小夥子先是一愣,旋即起身拱手施禮,給他保證完成這項差事。 他叫小夥子回去準備,和百姓兌換雜糧時一斤兌換一斤,不許多換,也不能少換,所需雜費全部由州府支出。 饒通判走後,他接著講:好酒釀出來還需要好包裝,一斤的酒壇,三斤的酒壇需要精工製作,大量生產,這就拉動了陶瓷作坊新品的產出,咱們敘州有上好的陶瓷作坊嗎? 幾個通判和參謀麵麵相覷,不知所雲。 對他們來說酒壇就是個裝酒的器皿,好一把,不好一把,能裝酒就行,因為酒好不怕包裝次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