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9章 悲哀的魯國國君,話說史記,鳴雁,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魯哀公時代,已是春秋晚期,各諸侯國大權旁落,權臣當道,如果國君不聽話,侵害了權臣的利益,就有可能被殺害,另立他人。反正公子多的是,隨便抵摟一個來,就可以做國君。
哀公即位,其實就是一個傀儡,一切都是季康子說了算,魯哀公心有不甘,但也隻能忍著,等待時機。但哪裡會有機會,聽到的都是不好的消息。魯哀公六年,齊國大夫田乞殺害了國君齊孺子,魯哀公同病相憐,對齊孺子產生悲閔之情,心想這也許就是自己的明天,不知不覺悲從中來。
魯哀公七年,吳國開始強大,也想稱霸中原,率兵攻打齊國,齊國大敗,吳王夫差率兵一直打繒地。又向魯國索要牛、羊、豬各一百頭。魯國大夫子服景伯前去交涉,他據理力爭,指出如此龐大的數量不合周禮。
可吳王夫差根本不聽,仗著吳國兵強馬壯,蠻橫地說若不獻上,便踏平魯國。季康子不敢得罪吳國,竟勸說哀公答應。魯哀公憤怒不已,卻又無力反抗,隻能眼睜睜看著魯國的牛羊豬被吳國掠走。
此事過後,魯哀公越發覺得自己的處境危險,季康子在吳國的威脅下也更加跋扈。而此時,齊國經此一敗,內部也動蕩不安,田氏勢力愈發強大。魯哀公心中暗暗思索,或許可以聯合同樣受權臣壓製的齊國勢力,共同對抗權臣,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但他也深知,這一步棋充滿風險,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可若不嘗試,自己隻能永遠做一個任人擺布的傀儡。於是,他開始秘密派人前往齊國,探尋合作的可能。
魯哀公八年,齊國率兵攻打魯國,占領了魯國的三座城邑。魯哀公又驚又怒,他本以為能與齊國受壓製勢力合作,沒想到等來的卻是齊國的進攻。季康子聽聞此事,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大臣們各執一詞,有人主張求和,隻有冉有主張抵抗。
就在魯國君臣焦頭爛額之時,冉有主張抵抗。季氏任命冉有為統帥去迎戰齊軍,還真的把齊軍打敗了。原來,這是齊國權臣田氏的陰謀,他想借此削弱魯國,同時打壓齊國國內的異己勢力。
季氏任用冉有打敗了齊國,也使季氏想起了當年孔子參加齊魯會盟時的威嚴與果敢,震赦了齊國,為魯國找回尊嚴。季氏有重新任用孔子的意思,孔子便從衛國返回魯國,還想為魯國再出一把力。
魯哀公聽後,心中燃起一絲希望。他與季康子的權力之爭,魯國人沒人敢介入,隻有孔子敢堅持真理,不懼權臣。要是孔子真的返回魯國,自己還有機會翻牌。魯哀公決定,要重用孔子,以求扭轉這不利的局麵。
魯哀公十四年,齊國大夫田常在徐州殺害了齊簡公,這是田氏再一次殺害君主,孔子請求魯哀公出兵討伐田常。魯哀公心中也覺得田常此舉大逆不道,可又顧慮重重。
季康子在一旁卻連連搖頭,說道:“如今魯國國力有限,若貿然出兵討伐齊國,恐引火燒身,招來齊國的報複,於魯國不利。”
哀公猶豫了,一方麵他敬重孔子,深知此舉乃正義之事;另一方麵又懼怕與齊國交惡,危及自身地位。孔子見哀公遲疑,言辭懇切道:“田常弑君,違背天理人倫,若魯國不出兵,天下正義何存?君上若能以正義之名出兵,必能贏得諸侯敬重,魯國也可借此重振聲威。”
哀公被孔子的話打動,正欲答應,季康子卻使了個眼色,讓幾位大臣紛紛進言勸阻。哀公最終還是沒能下定決心,隻能婉拒孔子。孔子長歎一聲,失望離去。魯哀公望著孔子的背影,心中滿是無奈,他深知自己離真正掌控魯國大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自從孔子請求魯哀公,出兵討伐齊國田常弑君之罪遭拒,便不再上朝參政議政。魯哀公知道孔老先生氣了。因齊國田常剛剛當上齊相國,魯國應派使者前去祝賀。
魯哀公派子服景伯、子貢為使,出使齊國,齊國歸還了所占魯國領地。因為田常剛剛當上齊相,想親睦各諸侯。
魯哀公二十七年,季康子去世。魯哀公想利用季氏辦喪事的機會,借諸侯之力解除三桓武裝。三桓也擔心哀公借機鬨事,便做了軍事準備。君臣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魯哀公見無機可乘,便放棄了解除三桓武裝。
然而,魯哀公並未就此放棄奪回權力的念頭。他暗中與一些對三桓不滿的大臣密謀,準備尋找新的時機。就在此時,越國勢力逐漸崛起,其國君勾踐有意在中原地區擴大影響力。魯哀公聽聞後,覺得這或許是個機會。他秘密派使者前往越國,向勾踐表明自己的困境,希望能得到越國的支持。
勾踐正愁沒有合適的借口介入中原事務,見魯哀公主動求援,便答應相助。越國軍隊很快抵達魯國邊境。魯哀公的種種行徑,終於惹惱了三桓。三桓決定聯合起來,討伐魯哀公。
魯哀公的衛隊哪裡是三桓的對手,一個衝擊即潰敗。魯哀公見大事已去,便逃亡到衛國,隨後又到鄒國,最終逃到越國。
魯哀公抵達越國後,勾踐熱情接待了他。魯哀公向勾踐哭訴自己的遭遇,請求勾踐出兵幫他奪回魯國大權。
三桓得知魯哀公去了越國,擔心越國介入魯國內政,便派使者前往越國,試圖與勾踐談判。使者向勾踐表明,隻要越國不插手魯國之事
魯人把魯哀公接回魯國,但沒有送魯哀去國都,而是安排魯哀公住在有山氏家中,最後死在有山氏家中。季氏又擁立他的兒子公子寧繼位,就是魯悼公。
悼公時代,三桓地位強大,魯國君反倒像個小諸侯。地位低於三桓。魯國隻知有三桓,不知有國君。魯國最後一位國君是魯頃公,魯頃公二十四年,楚國考烈王消滅了魯國。魯頃公逃跑,遷居到下邑,成為平民百姓,魯國的祭祀滅絕。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話說史記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