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2章 盛京焚城錄,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盛京城的心臟,正在被無數把燒紅的鐵鉗撕扯、攪爛。

當“懷遠門”那半扇包鐵巨門在紅夷炮的怒吼中轟然倒塌時,湧入的並非僅僅是李家軍沉默的黑色鐵流,更是一股裹挾著數十年血淚與滔天恨意的複仇洪流。然而,這座由努爾哈赤奠基、皇太極定鼎的“天眷盛京”,其筋骨遠非一座鐵嶺衛可比。城破,隻是這場最終絞殺的開始。

正陽門大街與四平街交彙的十字路口,成了第一座巨大的血肉磨盤。代善,這位年逾六旬、須發皆白的老旗主,一身鋥亮卻布滿刀痕的明黃棉甲,如同定海神針般矗立在一輛臨時充當壁壘的糧車之後。他手中那柄跟隨他征戰半生的沉重虎槍,槍尖已被粘稠的鮮血染得暗紅發亮。在他周圍,是數百名鑲紅旗最後的巴圖魯,人人臉上帶著困獸般的猙獰,以糧車、門板、甚至是同伴的屍體為依托,結成一道搖搖欲墜卻異常堅韌的防線。

“穩住!鑲紅旗的兒郎們!”代善的聲音如同破鑼,卻帶著一種穿透廝殺喧囂的力量,“身後就是皇宮!就是太祖、太宗的神位!寸土不讓!放箭!”

“嗡——!”

密集的箭雨如同飛蝗,從這道殘破的防線後騰空而起,狠狠紮入正沿著寬闊大街洶湧而來的李家軍前鋒陣列!衝在最前麵的輕甲刀牌手瞬間倒下一片,慘叫聲被後續沉重的腳步聲淹沒。

“火銃!抵近!放!”李家軍陣中,一個滿臉虯髯的指揮使聲嘶力竭。

“砰砰砰砰——!”

更加密集灼熱的鉛彈潑灑過來!糧車上的木板被打得木屑橫飛,躲在後麵的鑲紅旗士兵不斷有人悶哼著倒下,血花在棉甲上洇開。一個年輕的戈什哈被鉛彈掀飛了半邊臉頰,慘嚎著翻滾在地,被後麵衝上來的李家軍長矛手一矛釘死在凍土上!

“殺韃子——!”

李家軍陣後,一群抬著巨大撞木的民夫爆發出震天的怒吼!他們赤紅著眼睛,無視頭頂飛過的箭矢和鉛彈,如同發狂的犀牛,扛著沉重的撞木,狠狠撞向代善賴以支撐的糧車壁壘!

“轟!轟!”

巨大的撞擊聲震耳欲聾!糧車劇烈搖晃,後麵的鑲紅旗士兵被震得東倒西歪!代善虎目圓睜,猛地將虎槍插入車轅縫隙,用肩膀死死頂住!“頂住!頂住啊!”他嘶吼著,花白的胡須上濺滿了自己人和敵人的血點。幾個親兵撲上來,和他一起用血肉之軀抵住搖搖欲墜的防線。

“德盛門”內,一片低矮的商鋪屋頂上,幾個穿著藍色棉甲、臉上塗著鍋底灰的漢軍旗火銃手,如同狸貓般敏捷地移動著。他們是耿仲明殘部中被衝散的“夜不收”,此刻成了盤旋在巷戰上空最致命的禿鷲。領頭的哨總王疤瘌,一隻耳朵在鬆錦大戰時被削掉,眼神陰鷙如毒蛇。

“看到那個穿山文甲、騎黃驃馬的了嗎?”王疤瘌舔了舔乾裂的嘴唇,指向下方街巷中一個正揮舞令旗、指揮李家軍小隊包抄一處滿洲兵據點的年輕軍官,“是個值錢的貨色!給老子瞄準了!”

幾杆鳥銃黑洞洞的槍口,悄無聲息地從屋脊的瓦片縫隙中探出。王疤瘌屏住呼吸,獨眼死死盯著準星。

“砰!”

一聲沉悶的銃響混雜在震天的喊殺聲中,毫不起眼。

下方,那騎黃驃馬的年輕軍官身體猛地一僵,胸口爆開一團血霧,手中令旗頹然落地。戰馬受驚長嘶,將他甩落馬背。周圍的李家軍士兵瞬間陷入短暫的混亂。

“得手!撤!”王疤瘌低喝一聲,幾人如同鬼影般迅速消失在鱗次櫛比的屋脊之後。隻留下那具穿著山文甲的年輕屍體,在混亂的街道中央迅速變得冰冷,被無數雙奔逃或衝鋒的腳無情踐踏。

“文德坊”下,這座象征著滿洲“崇文重教”的巨大石牌坊,此刻成了最殘酷的諷刺戰場。牌坊巨大的石柱和基座,成了天然的掩體。一小隊由滿洲白甲兵和漢軍旗火器手混編的清軍殘部,正依托著牌坊負隅頑抗。

“放!”一個滿洲牛錄額真咆哮著,指揮僅存的兩門小型佛郎機向牌坊外猛烈開火!霰彈橫掃,將試圖衝過來的李家軍士兵打得血肉模糊。

“火油罐!扔!”李家軍陣中,一個百戶怒吼著。

幾個臂力驚人的士兵奮力將點燃的猛火油罐投向牌坊基座!

“轟!轟!”

粘稠的火焰瞬間在牌坊精美的浮雕和石柱上爆燃開來!火焰如同活物般蔓延、攀爬!一個躲在石柱後的漢軍旗火銃手被濺射的猛火油沾上,瞬間變成了慘叫翻滾的火人!那燃燒的身影瘋狂地撞向身邊的同伴,引發更大的混亂和恐慌!

火焰吞噬著“文德坊”上鐫刻的滿漢銘文,將“文治武功”、“德被蒼生”的字跡燒得扭曲、焦黑。濃煙滾滾,遮蔽了牌坊頂端象征祥瑞的石雕神獸。石料在高溫下發出劈啪的爆裂聲,不斷有燒酥的石塊剝落砸下。

一條狹窄的、被稱作“帽兒胡同”的死巷儘頭,一口青石井台旁,擠縮著十幾個來不及逃走的平民。有穿著綢緞的商人,有布衣的匠戶,也有瑟瑟發抖的婦孺。巷口外,是震天的喊殺和兵刃撞擊聲,每一次爆響都讓他們集體一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