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3章 發現澳洲新大陸,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禎十年,馬尼拉港。
黎明時分,海風裹挾著鹹腥的氣息掠過港口,吹動艦隊旗艦“探險者號”上的大明日月旗。十八歲的李長山站在船頭,手扶桅杆,眺望著遠處尚未散儘的晨霧。
他的身後,是三十艘戰船組成的龐大艦隊——五艘三桅炮艦、十五艘武裝商船、十艘補給艦,載著兩千名精銳士兵、五百名工匠、三百名農戶,以及足以建立一座小型城鎮的物資。
“四爺,風向正順,可以起航了。”副將王鎮海抱拳稟報。
李長山深吸一口氣,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傳令——揚帆!”
此時的澳大利亞,在歐洲人的地圖上仍是一片模糊的輪廓。
1606年,荷蘭航海家威廉·揚鬆(Willem Janszoon)首次登陸澳洲北部的約克角半島,但認為這片土地貧瘠無用,未進行殖民。
1616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隻“德雷克號”偶然發現澳洲西海岸,將其命名為“新荷蘭”,但仍未建立據點。
崇禎十年(1637年),澳洲仍未被任何國家正式殖民,僅有少數荷蘭商船偶爾經過,視其為“無主荒地”。
因此,李長風的計劃極具前瞻性——趁歐洲人尚未重視澳洲之前,搶先占領這片蘊藏豐富鐵礦、羊毛和耕地的南方大陸。
艦隊從馬尼拉出發,借助季風南下。李長山手持李長風親手繪製的海圖,上麵標注了一條隱秘航線——經呂宋、蘇祿群島,穿越帝汶海,直抵澳洲西北海岸。
“四爺,這航線……靠譜嗎?”王鎮海有些忐忑。
李長山咧嘴一笑:“大哥說,這條路上有‘黑潮’暗流,能讓我們快三成!”
果然,艦隊順黑潮南下,速度極快。但海洋從不仁慈——
第七日,風暴來襲。
滔天巨浪如山崩般砸向甲板,一艘補給艦的桅杆被攔腰折斷,船艙進水,士兵們拚命舀水,才勉強保住船隻不沉。
李長山渾身濕透,卻死死抓著舵盤,吼道:“穩住!跟著旗艦!”
風暴持續了整整兩日,艦隊被吹散,但最終,他們在預定的彙合點——帝汶島附近重新集結。
第三十六日,了望手突然狂吼:“陸地!陸地!”
李長山衝到船頭,舉起望遠鏡——遠處,一片廣袤的紅色海岸線逐漸清晰,沙灘後方是連綿的矮灌木,更遠處隱約可見蒼翠的山脈。
“就是這裡!”他興奮地一拳砸在船舷上,“澳洲!”
艦隊在西北海岸的一處天然港灣下錨。李長山親自率領一隊精銳登陸,腳踏上鬆軟的沙灘時,他彎腰抓起一把紅土,攥在掌心。
“四爺,這地方……真荒啊。”王鎮海皺眉環顧,四周除了幾隻蹦跳的袋鼠,幾乎看不到人煙。
李長山卻大笑:“荒才好!這土地,往後就姓李了!這不是有會跳的大老鼠嗎?這可比大象有趣多了!”
他下令在海岸高處建立第一座堡壘,命名為“長風堡”,並派斥候向內陸探索。
第三日,斥候帶回驚人消息——
“西北方有一條大河!兩岸土壤肥沃,還有……奇怪的巨獸!”
李長山立刻帶隊前往,果然見到一條寬闊的河流,河岸棲息著成群的袋鼠和鴯鶓。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在河邊發現了裸露的鐵礦脈!
“大哥說得沒錯!”李長山狂喜,“這澳洲,果真是天賜之地!”
第五十日,探索隊遭遇澳洲原住民。
一群皮膚黝黑、手持長矛的土著從灌木叢中現身,警惕地盯著這些不速之客。
“彆動手!”李長山下令,隨後舉起一塊閃閃發亮的鐵礦石,緩緩走向為首的土著老者。
老者盯著礦石,眼中閃過驚訝。李長山比劃著,示意“交換”。
最終,雙方以鐵器、布匹換取土著向導和食物。
(曆史上,早期歐洲殖民者因傲慢與土著衝突不斷,但李長山采取懷柔策略,為後續殖民減少阻力。)
半年後,“新明城”初具規模。
長風堡擴建為石製棱堡,架設火炮,扼守海灣。
內陸開辟農場,種植小麥、甘蔗,並引入南洋稻種。
鐵礦開始開采,工匠就地打造武器、農具。
艦隊派回馬尼拉報信,並運回更多移民。
李長山站在新修的了望塔上,望著這片逐漸繁榮的土地,心中豪情萬丈。
“大哥,你看到了嗎?”他低聲自語,“這裡,將是李家未來的根基!”
崇禎十一年(163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隻“海豚號”途經澳洲西北,震驚地發現——
海岸線上,一座中式城堡巍然矗立,炮口森然!
船長範德林登在日記中寫道:
“那些東方人……竟搶先占領了新荷蘭!他們的旗幟上繪著太陽和月亮,士兵訓練有素,我們不敢輕舉妄動……”
自此,歐洲殖民澳洲的計劃,被硬生生推遲了百餘年。
一年後,馬尼拉港。
李長風看著弟弟寄回的密信和澳洲地圖,放聲大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