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0章 崇禎十年清軍征朝記,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禎十年二月初七,鴨綠江畔。
寒風如刀,刮得旌旗獵獵作響。多鐸勒馬江邊,望著對岸隱約可見的朝鮮邊城輪廓,呼出的白氣在胡須上結了一層薄霜。他身後,數萬八旗精銳靜默肅立,隻有戰馬偶爾噴出的鼻息打破這肅殺的氛圍。
"貝勒爺,冰麵已探明,足可渡江。"一名探馬跪地稟報。
多鐸點點頭,轉向身旁的副將:"傳令下去,按原定計劃,前鋒輕騎先行渡江,控製渡口後發信號。步兵分三路跟進,注意保持隊形。"
"喳!"
命令如漣漪般傳開,八旗將士動作迅捷地整備兵器。多鐸眯起眼睛,望向灰蒙蒙的天空。這場仗,皇兄籌劃已久。朝鮮屢次拒絕稱臣納貢,更與明廷暗通款曲,是該給他們一個教訓了。
"出發!"
隨著號角聲響起,第一批騎兵踏上冰封的江麵。馬蹄裹著粗布,踏在冰上隻發出沉悶的聲響。多鐸親自率領三百精騎作為先鋒,馬蹄下的冰層發出細微的"哢哢"聲,卻堅固如初。
對岸的朝鮮哨塔上,兩名哨兵正圍著炭盆取暖。年長些的搓著手,抱怨道:"這鬼天氣,誰會來打——"
話音未落,一支利箭已穿透他的咽喉。年輕的哨兵還未來得及反應,第二支箭已釘入他的胸口。他踉蹌後退,撞倒了炭盆,火星四濺。
"敵...敵襲..."他用儘最後力氣敲響了警鐘,但為時已晚。
清軍騎兵如潮水般湧上岸邊,迅速控製了渡口。多鐸一馬當先,長刀出鞘:"前鋒營隨我來!其餘人等守住渡口,接應大軍!"
義州城的城門尚未關閉,清軍騎兵已殺至城下。守軍倉促應戰,箭矢稀稀拉拉地射下,大多被清軍盾牌擋開。多鐸冷笑一聲,揮手示意。數十名清軍下馬,從馬背上取下早已準備好的鉤索,嫻熟地拋上城頭。
"上城!"
八旗兵如猿猴般敏捷攀爬,轉眼間已有二十餘人登上城牆。朝鮮守軍大驚失色,慌忙挺槍來刺,卻被清兵靈活閃避,反手一刀便結果了性命。城頭頓時亂作一團。
城內,義州府尹李浚正與部下商議春耕事宜,忽聞警鐘大作,緊接著便是震天的喊殺聲。一名滿臉是血的士兵跌跌撞撞衝入廳內:"大人!清...清軍攻進來了!"
李浚手中茶杯"啪"地摔碎在地:"什麼?邊哨為何不早報?!"
"他們從冰上直接渡江,哨兵全被殺了!"
李浚臉色煞白,強自鎮定道:"速閉城門!調集所有守軍上城!派人快馬向漢城告急!"
然而命令尚未傳完,城外已傳來"轟"地一聲巨響——清軍的紅衣大炮開火了。炮彈準確命中城門,木屑鐵釘四散飛濺,守在門後的十餘名朝鮮士兵頓時血肉橫飛。
"殺!"
八旗兵如洪水般湧入城內。多鐸身先士卒,長刀所向,朝鮮守軍紛紛倒地。這些久經沙場的滿洲勇士,個個悍不畏死,配合默契。五人一組,盾牌在前,長槍居中,弓箭壓後,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朝鮮守軍雖奮力抵抗,但平日疏於訓練,麵對這等虎狼之師,很快便潰不成軍。街道上屍橫遍地,鮮血在嚴寒中迅速凝結成暗紅色的冰。
李浚見大勢已去,含淚對左右道:"我受國恩多年,今日唯有以死報國。爾等各自逃命去吧!"說罷,他整肅衣冠,回到府衙正堂,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火油。
當多鐸率兵攻入府衙時,隻見熊熊烈火中,李浚端坐案前,手持官印,神色平靜。
"倒是個硬骨頭。"多鐸冷哼一聲,"傳令下去,全城搜捕朝鮮官員,抵抗者格殺勿論,投降者押送大營。速派快馬向皇上報捷!"
與此同時,鴨綠江上,清軍主力正源源不斷渡江。皇太極立於中軍大帳前,望著對岸升起的狼煙,滿意地點點頭。
"皇上,多鐸貝勒已攻下義州,殲敵兩千餘,我軍傷亡不足百人。"探馬跪地稟報。
皇太極微微頷首:"傳朕旨意,大軍即刻開拔,按原定路線南下。告訴多鐸,休整一日後繼續推進,務必在十日內抵達漢城城下。"
"喳!"
帳前諸將無不振奮。皇太極目光深邃,望向南方。這次出征,不僅要讓朝鮮臣服,更要斬斷明廷的這條臂膀。他摸了摸腰間佩刀,那是去年從明朝降將手中得來的寶刀,鋒利無比。
"朝鮮王若識時務,或可保全宗廟;若執迷不悟..."皇太極沒有說下去,但眼中寒光讓周圍將領都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三日後,漢城景福宮。
朝鮮國王李倧麵色鐵青地聽著兵曹判書的彙報:"...清軍主力已攻陷義州、定州、安州,正向平壤推進。沿途守軍或潰或降,幾無抵抗之力..."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李倧猛地拍案而起,"邊軍每年耗費多少糧餉,竟連三日都守不住?!"
滿朝文武噤若寒蟬。領議政崔鳴吉上前一步:"殿下,清軍此次來勢洶洶,恐非尋常擄掠。以臣之見,當速遣使議和,免遭滅頂之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