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2章 皇太極稱帝,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盛京的清晨,薄霧籠罩著這座正在崛起的都城。皇宮內,侍女們捧著金盆玉盞穿梭於廊柱之間,侍衛們身著嶄新的鎧甲肅立兩旁。今日,是皇太極登基稱帝的大日子。

範文程站在大殿外,看著工匠們最後調整著殿前的九龍丹陛。這位漢人謀士年近五旬,鬢角已見斑白,卻仍精神矍鑠。他伸手撫平官服上並不存在的褶皺,心中感慨萬千。

"範先生,大汗召見。"

聽到侍衛的傳喚,範文程整了整衣冠,邁步走向崇政殿。殿內,皇太極正背對著大門,凝視著牆上懸掛的《坤輿萬國全圖》。他身材魁梧,身著繡金龍的朝服,腦後垂著精心編結的辮子,整個人散發著不怒自威的氣勢。

"臣範文程,叩見大汗。"範文程恭敬地行禮。

皇太極轉過身來,方正的臉上帶著罕見的笑意:"範愛卿免禮。今日之後,便該改口稱''皇上''了。"

範文程直起身子,注意到皇太極眼下淡淡的青黑,顯然昨夜未得安眠。"皇上夙興夜寐,為國操勞,還望保重龍體。"

皇太極走到案前,手指輕敲著那份剛剛擬好的即位詔書:"朕思慮再三,改國號為''清'',年號''崇德'',範愛卿以為如何?"

"清者,水德也。水能克火,正應明朝''火德''。皇上聖明。"範文程頓了頓,"隻是,臣擔心諸貝勒中或有異議..."

"代善他們?"皇太極冷笑一聲,"自父汗駕崩以來,他們何時真正服過朕?不過是礙於朕的軍功和權謀,不得不低頭罷了。"

殿外傳來腳步聲,多爾袞大步走入,單膝跪地:"稟大汗,登基大典已準備就緒,請大汗移駕。"

皇太極的目光在多爾袞年輕俊朗的臉上停留片刻。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曾經是他最大的政敵,如今卻成了最得力的助手。"起來吧。十四弟,今日之後,我大金...不,我大清將翻開新的一頁。"

多爾袞起身,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大汗...不,皇上雄才大略,必能帶領我族問鼎中原。"

皇太極大笑,拍了拍多爾袞的肩膀:"好!有十四弟相助,何愁大業不成?走,隨朕去接受萬民朝拜!"

盛京皇宮正門大開,旌旗獵獵。八旗將士分列兩側,盔明甲亮。皇太極登上高高的祭壇,身後跟著代善、多爾袞、豪格等宗室重臣。壇下,文武百官、蒙古各部使者、朝鮮使節等黑壓壓跪了一片。

禮官高聲宣讀即位詔書:"...今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順應天命,統禦萬邦..."

跪在前排的代善低著頭,眉頭緊鎖。這位年長的貝勒始終認為保留"大金"國號更能凝聚女真各部。他微微側頭,瞥見身旁的多爾袞一臉狂熱,心中不由冷笑:年輕人,隻知道追隨權勢,卻忘了根本。

詔書宣讀完畢,皇太極接過侍從奉上的玉璽,高舉過頭。陽光下,玉璽上的"大清皇帝之寶"六個篆字熠熠生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朝拜聲中,皇太極的目光越過人群,望向南方。那裡,有他夢寐以求的中原沃土,有他日思夜想的紫禁城。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北京城,乾清宮內。

崇禎皇帝朱由檢正在批閱奏章。這位二十出頭的年輕皇帝麵容清瘦,眼下帶著疲憊的陰影。登基九年來,內憂外患從未間斷,讓這位勵精圖治的君主過早地顯出了老態。

"陛下,兵部急報。"太監王承恩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呈上一份加急文書。

崇禎展開一看,臉色驟變:"東虜酋首皇太極僭號稱帝,改國號為清?"

王承恩低著頭:"據遼東巡撫方一藻奏報,偽清已改元''崇德'',並遣使赴蒙古各部及朝鮮宣諭。"

崇禎猛地拍案而起,案上的茶盞被震得叮當作響:"狂妄!蠻夷小醜,安敢如此!"他急促地在殿內踱步,"傳旨,命兵部即刻議處,加強山海關防務!"

"老奴這就去傳旨。"王承恩正要退出,又被崇禎叫住。

"且慢...陝西流寇近日如何?"

王承恩麵露難色:"回陛下,闖賊李自成近日連破宜川、延長等縣,勢如破竹..."

崇禎長歎一聲,頹然坐回龍椅。他望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奏章,西北旱災、東南水患、朝廷黨爭...每一件都亟待解決。現在,北方又添新患。

"傳朕口諭,明日早朝,群臣集議東虜之事。"

當夜,盛京皇宮內燈火通明。皇太極設宴款待群臣,席間觥籌交錯,歌舞升平。

多爾袞舉杯上前:"臣弟敬皇上,願我大清國運昌隆,早日一統天下!"

皇太極飲儘杯中酒,笑道:"十四弟豪氣乾雲!不過..."他環視四周,壓低聲音,"欲取天下,當步步為營。明朝雖內憂外患,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多爾袞眼中精光一閃:"皇上深謀遠慮。臣弟願為先鋒,直搗黃龍!"

"不急。"皇太極搖頭,"先穩固遼東,收服蒙古,再圖南下。範愛卿,你以為如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