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呂宋島の來信,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暮春的瓊州海峽湧動著不安的潮聲,李長風站在水寨箭樓上,望著海天相接處翻湧的烏雲。三日前收到的密函此刻正貼在他胸口發燙,那是用硨磲貝粉混合著人血寫就的求救信。

"癸酉三月廿七,佛郎機人聯生番作亂,馬尼拉八連市場已成血海。婦孺藏身水井,刀斧破骨之聲徹夜不絕......"

字跡在第二頁陡然淩亂,仿佛寫信人突然被拖入煉獄。伊莎貝拉認得這是呂宋的合作夥伴陳文定的筆跡。如今那些工整的小楷被血汙浸透,在信末凝成觸目驚心的手印。

"求將軍速發舟師!十萬生靈懸於刀俎!"

驚雷炸響時,李長風的指甲已深深掐進掌心。身後傳來鐵甲相撞的聲響,親兵王五捧著蓑衣欲言又止。雨點開始砸在箭樓的青磚上,帶著鹹腥的水汽。

"備船。"李長風將信箋塞進貼身的魚鱗甲,"去兩廣總督衙門。"

李長風覺得,海外華人的事不是自己的私事。此事甚大,他被彈劾的次數已經夠多了,這件事還是得知會一下朝廷大員。

馬蹄踏碎街市青石板上的水窪,戌時三刻的總督衙卻燈火通明。兩廣總督周延儒端坐在黃花梨官帽椅上,指尖摩挲著鈞窯茶盞的冰裂紋。當那封沾著海鹽的信箋攤開在紫檀案頭時,燭火突然爆出個燈花。

"寧遠伯忠義可嘉。"周延儒用茶蓋撥了撥浮沫,"然閩粵水師半數調往遼東,廣東衛所餘船不過二十艘。且呂宋乃化外之地......"

"大人!"李長風霍然起身,腰間镔鐵腰牌撞在案角錚然作響,"萬曆年間呂宋土酋戕害我民,朝廷尚遣使詰問。如今佛郎機人屠戮更甚,豈能坐視?"

雨聲忽然大了。穿堂風卷起周延儒的緋色官袍,露出內襯的蘇繡貔貅——那是去年澳門葡商送的節禮。他瞥了眼窗外搖曳的芭蕉葉,輕歎道:"聖上為流寇所困,九邊軍餉尚欠三月。依本官看......"

話未說完,衙門外突然傳來哭喊。七八個疍民跌撞著衝進儀門,最前麵的老婦抱著個繈褓,海水泡脹的嬰屍手指蜷曲如雞爪。他們說這是今晨在廣州灣撈起的,順著黑潮漂來的不止浮屍,還有刻著"陳"字的船板殘片。

這朝廷指望不得!爛透了!嗟爾明朝,真是氣數已儘!

李長風頭一次對自己的朝廷這麼失望,那是好幾十萬中國人的人命啊,誰不救,他也得救啊,要不他穿越來乾啥來了?於是,他決定甩開朝廷單乾。

單乾之前,他決定為海南水師尋找一個靠的住的掌舵人,既然拚了老本了,那就務必打贏這場戰爭。畢竟,這次挑戰的是這個世界的海洋霸主——西班牙無敵艦隊。於是,他想起來陳文定信中提到的鄭滄浪……

驚雷撕裂天際時,李長風正站在鎮海寺的山門前。雨水順著石階奔湧成溪,將他玄色蟒袍的下擺浸得透濕。廣東三月的雨總帶著鹹腥氣,像極了馬尼拉灣的血潮。

"施主,閉寺時辰已過。"沙啞的聲音從簷角陰影裡傳來。李長風眯起眼睛,見個佝僂老僧正在掃落葉,竹帚刮過青磚發出令人牙酸的聲響。那僧人左腿分明是截木樁,卻在積水裡踏得穩穩當當。

突然一道閃電劈落,照亮了山門匾額。李長風瞳孔驟縮——那"鎮海"二字的金漆早已剝落,露出底下暗褐色的木質,分明是船板特有的紋理。雨幕中傳來若有若無的嗚咽,像是千萬冤魂在桅杆間遊蕩。

佛堂裡燭火搖曳,鎮海觀音的鎏金像缺了半邊臉,裂開的縫隙裡滲出黑色黏液。李長風將三柱線香插進銅爐,香灰簌簌落在寫滿佛郎機文的殘破海圖上。"大師可知,這寺裡供奉的並非尋常觀音?"

老僧正在擦拭供桌的手頓了頓,燭光映出他右耳到脖頸的猙獰傷疤:"施主說笑,南海漁家誰不拜鎮海娘娘?"話音未落,供桌突然震顫,香爐中騰起三尺高的青煙。李長風猛地拔出腰間繡春刀,刀光映出老僧渾濁眼底一閃而逝的精芒。

"天啟二年臘月廿三,馬尼拉港。"李長風突然開口,刀尖指向觀音像背後的壁畫。褪色的彩繪裡,十二艘福船正在烈焰中沉沒,"鄭將軍的旗艦''靖海''號,就是被佛郎機人的紅夷大炮轟斷了龍骨。"

木魚聲戛然而止。老僧的僧袍無風自動,露出腰間半截鏽蝕的船釘。那釘子尾部刻著細小的"滄"字,正是當年大明水師將領的銘牌。"施主認錯人了。"他轉身要走,左腳木樁卻將地磚踏出蛛網般的裂痕。

"鄭滄浪!"李長風扯開衣襟,露出胸口同樣猙獰的箭傷,"當年你為陳文定擋下一箭,自己卻被浪卷走。你可知你的老友陳文定一家已被紅毛鬼屠戮。如今本爵要征呂宋,水師十萬兒郎就缺個能橫渡七洲洋的統帥!"

驚雷炸響,觀音像轟然坍塌。老僧撕開僧袍,露出布滿火銃傷痕的胸膛,左肩頭還嵌著半塊佛郎機彈片。"看見那口鐘了嗎?"他指向院中丈許高的青銅鐘,鐘身密密麻麻刻著名字,"每殺一個紅毛鬼,我就刻一道血痕。可惜..."他忽然劇烈咳嗽,掌心裡赫然是半枚翡翠耳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