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3章 據河洛,取天下,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禎七年,暮春的海南,日光灑在波瀾壯闊的南海海麵上,波光粼粼。椰林在海風的輕撫下沙沙作響,寧遠伯李長風身著便服,正於庭院中舞劍。他身形矯健,劍招淩厲,每一次揮劍都帶起呼呼風聲,額頭上微微沁出細汗,眼神中透著久經沙場的堅毅。

管家匆匆忙忙穿過回廊,手中捧著一封蓋著明黃色火漆印信的文書,神色焦急。“伯爺,京裡的詔書到了!”李長風收劍而立,接過詔書,展開的瞬間,臉上的神色逐漸凝重起來。

原來,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已然打到了洛陽。洛陽乃中原重鎮,一旦失守,局勢將岌岌可危。崇禎皇帝的詔書言辭懇切又滿含焦慮,命令李長風即刻整軍,支援河南。

接到詔書的時候,李長風的軍校正好畢業一批學生,正愁沒有地方鍛煉他們。李長風也不想派大軍去河南打農民軍,一則在朝廷麵前暴露實力對自己不利。二則,把農民軍都打跑了,以後怎麼玩?他是穿越來的,每個穿越者都有一個黃袍加身的夢想!

於是,他命令抽調500名學生兵,組建河南支援軍。李長風望著那一張張充滿朝氣與熱血的軍校畢業生的臉,心中一動。這批學生剛從軍校畢業,正愁沒有合適的機會讓他們曆練,而此次支援河南,無疑是個絕佳的契機。

他任命海南第一步兵師的一個團長——戚繼光的侄孫戚神風,擔任這支特殊隊伍的指揮官,負責帶領他們整軍備戰。

戚神風,繼承了戚家將的英勇與謀略,接到命令後,立刻全身心投入到訓練之中。他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不僅要帶領這些初出茅廬的學生兵在戰場上生存下來,還要讓他們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學生兵們得知自己將奔赴河南戰場,個個摩拳擦掌,興奮不已。他們在軍校中刻苦學習了各種軍事理論知識,早就渴望著能在實戰中一展身手。儘管他們心中對未知的戰場也有著一絲忐忑,但更多的是年輕人的熱血與激情。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戚神風利用一周對學生兵們展開了高強度的訓練。從戰術配合到武器使用,從體能訓練到戰場應變,每一個環節都嚴格要求。學生兵們在他的帶領下,進步飛速,逐漸從一群青澀的學員,成長為有模有樣的戰士。

而李長風這邊,除了關注學生兵的訓練情況,還要統籌安排大軍出征的各項事務。糧草的籌備、武器的檢查、行軍路線的規劃等等,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此次出征的成敗。

崇禎七年(1634年)正月,河南滎陽,一場影響深遠的大會在此召開。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老回回、左金王、革裡眼、改世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齊聚一堂。在這風雲激蕩的時刻,各路義軍商討著對抗明軍的大計,滎陽大會猶如一場風暴的前奏,預示著天下局勢將發生重大變化。

會後,李自成與高迎祥、張獻忠率部如猛虎出山,一路勢如破竹,直逼鳳陽。鳳陽,這座對於明朝有著特殊意義的城市,是明皇室祖墳的所在地,也是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的坐落之處。義軍的到來,讓這座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亂與戰火之中。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鳳陽被攻下。

崇禎七年正月十五,鳳陽城頭的積雪泛著血光。

張獻忠勒馬立在皇陵神道上,馬蹄踢開半截燒焦的龍旗。身後八千鐵甲舉著火把,將夜空照得如同白晝。他望著前方巍峨的享殿,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個餓得啃樹皮的冬天。

"掘!"雁翎刀劈開凝結的寒氣。

鐵鍬撞上漢白玉地宮的聲音像喪鐘,十幾個蓬頭垢麵的漢子紅著眼刨土。有人挖出塊鎏金瓦當,用牙咬出個豁口,往懷裡塞時被同伴一鋤頭敲在後腦。

"都他娘是咱的!"獨眼老兵踩著屍體大笑,"朱皇帝喝咱血的時候,可想過有今天?"

地宮轟然洞開那刻,北風裹著雪粒灌進來。張獻忠舉著火把往裡照,黃緞覆蓋的棺槨在陰影中若隱若現。他忽然覺得膝蓋發軟——二十年前給縣太爺磕頭時,也是這般模樣。

"大帥!"親兵遞來鐵錘。

青銅槨蓋砸開的瞬間,腐氣衝得火把直晃。張獻忠眯起眼,看見枯骨上纏著褪色的五爪龍袍。他抓起陪葬的玉圭往石階上摔,清脆的碎裂聲裡混著士卒的歡呼。

"燒了。"他轉身時踢翻長明燈,鯨油潑在織金帳幔上,火舌瞬間吞沒了太祖親筆題寫的"承運"匾額。

乾清宮的更漏滴到三更時,王承恩捧著塘報的手在發抖。

"鳳陽...失守了?"崇禎的聲音像從冰窟裡撈出來。他扯開火漆時指甲劈了,血珠滲進"八百裡加急"的墨字。

奏章裡掉出片焦黑的綢緞,隱約能辨出團龍紋樣。年輕的皇帝突然乾嘔起來,他認得這是孝陵祭祀用的幡布。去年冬至大典,自己還親手為祖陵更換過經幡。

"他們...把享殿燒了?"朱由檢踉蹌著扶住蟠龍柱,額頭抵在冰冷的金漆上,"張獻忠用太祖的棺槨...喂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