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章 運籌三亞5,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長風深知,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唯有不斷革新,方能在激烈的競爭與潛在的危機中占據上風。因此,他大力提倡技術改良和發明創造,在整個海南掀起了一股創新的熱潮。
在他的積極推動與親自指點下,能工巧匠們齊聚在水流湍急之處,開始建造海南第一座水利衝床。他們日夜鑽研,精心設計,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調整,這座凝聚著眾人智慧的水利衝床終於建造完畢。
五指山深處的溪流突然改了道,三十丈長的鬆木水渠架在懸崖之間。黎族巫師敲擊著銅鼓咒罵漢人觸怒山神,卻在看到水輪轉動的刹那驚恐跪拜——八十四片檀木輪葉攪動著瓊州春汛,將整條昌化江的怒濤鎖進青銅齒輪之中。
"落閘!"隨著鐵匠坊主事揮動令旗,五個赤膊力士同時砍斷棕繩。重達千斤的鍛錘被水力牽引著猛然抬升,又在湍流催動下轟然砸落。燒紅的鐵胚迸出三尺火星,竟在三次錘擊間顯出胸甲輪廓。
李長風抓起尚在冒煙的甲片,三眼銃抵近射擊。鉛丸在弧形表麵擦出白痕,圍觀工匠發出震天歡呼。他轉頭對渾身炭灰的葡萄牙俘虜道:"比你們的板甲如何?"
"這是魔鬼的技藝..."佛朗西斯科摸著凹陷的甲片喃喃自語。這個曾在裡斯本兵工廠服役的鑄甲師不會知道,李長風改良的正是元代水碓原理,隻不過將舂米改成了鍛甲。
與此同時,火藥改良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李長風提出大膽設想,在火藥中加入適量的麵粉等材料,經過特殊的調配後,加水攪拌均勻,再晾乾製成顆粒火藥。這種顆粒火藥被巧妙地罐裝在紙彈裡,極大地改變了火銃的裝填方式。
以往,火銃裝填火藥時,需小心翼翼地將粉末倒入,過程繁瑣且耗時。如今,有了這種紙彈包裝的顆粒火藥,士兵們隻需將紙彈放入火銃,簡單操作即可,大大節約了裝填時間。戰場上,每一秒都關乎生死,這一改良使得李家軍在射擊頻率上占據優勢,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李長風對火銃的改良極為重視,提出了一係列極具前瞻性和實用性的要求,整個工坊瞬間忙碌起來,一場火銃的革新風暴就此拉開帷幕。
首先是零件標準化。在李長風的督促下,工匠們開始精心設計模具,力求每一個火銃零件都能精確複製,實現互換。這一舉措看似簡單,實則意義重大。一旦戰場上某個火銃零件損壞,士兵們能迅速從備用零件中找到適配的進行更換,極大地保障了武器的持續使用。
對於最易出現問題的銃管,工匠們在水利機床的衝壓工藝上大做文章。按照李長風提出的一體成型工藝,先將一根鋼芯包裹一層紅鐵,隨後再在外層裹上更長的紅鐵,經過反複鍛打與加工,最終形成雙層複合一體銃管。這種創新的設計,完美地解決了拚接銃管容易出現的漏氣或爆裂隱患,使銃管能夠承受更大的火藥爆發壓力,堅固程度大幅提升。
槍托的改良也彆具匠心。工匠們借鑒李長風提出的後世步槍木質槍托的設計理念,對火銃槍托進行重新打造。新槍托不僅造型更加貼合人體工程學,握持起來更加穩定、舒適,還大大便於射手操作和瞄準,射擊精度因此得到顯著提高。士兵們手持改良後的火銃,明顯感覺射擊時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有了質的飛躍。
刺刀裝置的添加更是讓火銃的功能得到拓展。銃管前段預留出裝刺刀的卡孔,特製的三棱刺可通過套環輕鬆套在銃管上,再用鐵插銷牢牢固定。如此一來,火銃在完成射擊後,瞬間化身近戰利器,極大地增強了士兵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和戰鬥靈活性。
擊發裝置的改進堪稱畫龍點睛之筆。傳統的火繩點火裝置飽受風雨天氣的製約,常常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李長風主導將其改進為燧石擊發裝置,射手隻需扣動扳機,龍頭便會迅速下壓與火石摩擦點火,操作簡便快捷。這一變革不僅擺脫了天氣因素的影響,還簡化了射擊流程,大大提高了射擊的可靠性和及時性,讓士兵們在戰場上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在性能方麵,火銃也實現了全方位的提升。為增強射程與殺傷力,工匠們加大了銃管口徑,使其能夠裝填七錢重的鉛彈。配合精心優化的火藥配方以及全新的銃管設計,彈丸在發射時獲得了更為強大的能量和初速度,有效射程大幅延長,殺傷力更是驚人,在遠距離便能對敵人造成致命打擊。
為提高精度,部分改良火銃增添了膛線設計。彈丸在發射過程中因膛線作用產生旋轉,飛行穩定性大大增強,如同長了眼睛一般朝著目標精準飛去。同時,照門、照星等更精準的瞄準裝置的配備,進一步輔助射手鎖定目標,讓射擊精度實現了質的飛躍。
射速的加快同樣是此次改良的重點。通過采用後裝式設計以及改進裝填方式,火銃的裝填時間大幅縮短。比如將火藥製成紙包彈,或是設計可快速更換的子銃,士兵們能夠實現連續射擊或快速裝填,火力持續性得到顯著提升,在戰場上形成了強大的壓製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