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3章 萬曆十八年 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華蓋殿的喧囂與慈慶宮的暖意都被隔絕在厚重的宮門之外。

乾清宮的暖閣外,隻餘下燭火搖曳的靜謐。

朱翊鈞已褪去常服,隻著一身素色中衣,他屏退了所有侍從,獨自一人坐在寬大的紫檀木禦案之後。

案頭,並未堆積如山的奏疏——這是新年的特權,也是他刻意為之的片刻喘息。

唯有一幅卷軸,被小心翼翼地展開,鋪陳在光滑如鏡的案麵之上。

燭光跳躍,柔和地照亮了畫卷。

三龍圖。

世宗肅皇帝嘉靖帝,一個以權謀和道術駕馭帝國幾十載的複雜帝王。

左側正是他的父親,穆宗莊皇帝隆慶帝,在位雖短,卻為他留下了相對平穩的朝局和敢於任用的能。

而在畫卷下右側,雲霧初開之處,畫著那便是幼年的他自己。

朱翊鈞修長的手指,無意識地撫過畫卷上那條幼龍的輪廓,指尖最終停留在自己下頜新蓄起的、修剪得宜的短須上。

觸感微硬,帶著生命的真實。

他對著燭光,看著禦案一角水銀鏡中映出的容顏。

眉宇間已褪儘少年稚氣,取而代之的是久居人上的深沉與掌控一切的從容,唯有那雙穿越了時空的眼眸深處,偶爾閃過的銳利與洞悉,依舊與眾不同。

“嗬…”一聲幾不可聞的輕笑從他唇邊逸出,帶著淡淡的感慨,“原來…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

鏡中的帝王與畫中的幼龍重疊又分離。

這十數年,彈指一揮間,卻又恍如隔世。

思緒如潮水般湧來。

他回想起自己當皇帝的這麼多年,確立權威,親手推動、或默許支持的一係列翻天覆地的變革……

開海!那扇沉重的國門被他以強硬的意誌推開。

寧波、泉州、廣州…巨大的海船滿載著絲綢、瓷器、茶葉,劈波斬浪,駛向未知的海洋。

白銀如潮水般湧入,海關歲入連年翻番,充盈著一度乾癟的國庫,支撐著他宏大的藍圖。

海外那些星羅棋布於呂宋,爪哇,甚至是明皇州、如同帝國伸向深藍的觸手,宣示著前所未有的力量投射。

海疆之外,大明的日月旗已在異域的土地上飄揚。

西陲!

經略西域的雄師,在麻貴的統帥下,一路向西,將帝國的兵鋒重新推至庫爾勒城下!

天山南北,再次響徹大明的號角。

北方那些桀驁不馴的蒙古部落,被兩國公徹底擊潰,或被分化,或被收服。

曾經令人聞之色變的“套虜”、“海寇”,如今不過是史書上的名詞,九邊重鎮的壓力前所未有地減輕。

遼東?建州女真?努爾哈赤?

更是注定消失在曆史的畫卷中,努爾哈赤現在都已經在北京城陷入中年危機了,一門心思,想讓自己的兒子以後有些成就,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的好一些。

他唯一能出現在曆史中的片刻,便是天子第一次召見李成梁,見到了一個名叫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將其留在了京師,不過,這一幕,也會被後世解讀為,天子的心血來潮,或是變樣的打壓當時不可一世的李成梁的舉動。

國富!

兵強!

疆域前所未有的遼闊!

一幅宏大的、遠超他祖父和父親時代的帝國畫卷,在他手中徐徐展開。

他交出的這份答卷,足以告慰太廟中的列祖列宗,足以讓史官濃墨重彩地書寫。

然而…

西南!

那片瘴癘之地。

東籲王朝正如日中天。

也是緬甸王朝曆史上最強大的時刻。

朱翊鈞並非不想解決,而是深知牽一發而動全身。

西南一動,必然波及整個中南半島,大明朝可能真的陷入泥潭,消耗巨大。

他選擇了暫時隱忍,以守為主,分化瓦解,讓那些土司和藩屬國自己去爭鬥消耗,隻給相應的支持,但出兵直接參與這一塊,他還從未考慮過。

但這份“放緩”,不是畏懼,那塊土地,終究是帝國版圖上未來的一塊拚圖。

他們現在打的越厲害,消耗的越多,數十年後,大明進入的時候,壓力便會越小。

而眼前,最迫近的危機,便是東海了。

倭奴豐臣秀吉,那個狂妄的“猴子”,竟敢傾舉國之力,悍然入侵大明藩屬朝鮮。

朝鮮對於大明朝來說,非常重要。

這一點,永遠都不會改變。

“倭國…朝鮮…”朱翊鈞的手指在案上輕輕敲擊,發出沉悶的聲響。

這份“答卷”的最後幾筆,注定要用血與火來書寫。

他對此有必勝的信心,卻也深知戰爭的殘酷與變數。

帝國的國力足以支撐,但戰爭本身,終究是巨大的消耗與風險……在前線廝殺的是士兵,可在後方受罪的卻是百姓。

而朱翊鈞也明白,開疆拓土,富國強兵,這些宏圖偉業,終究需要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來守護和延續。

根據大明帝國特殊國情,朱常澍是自己最為優先培養的太子。

那日在大興縣,朱翊鈞說的那些,可不是真的空口白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