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開學……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8章 開學……,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萬曆十七年九月的風,已褪去了盛夏的燥熱,帶著初秋的爽利,掠過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廣袤的田野與村鎮。
清晨的薄霧尚未散儘,無數條鄉間土路上,卻已湧動起一股不同尋常的熱流。
一個個穿著粗布短褂、打著補丁,或新漿洗過的舊衣,臉蛋洗得未必乾淨卻帶著緊張與好奇神情的農家孩子,被他們的父母牽著手,或推搡著後背,朝著鎮子走去。
他們的目標是鎮子旁邊新建起的屋舍……
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柳林屯蒙學,嶄新的黃泥牆在朝陽下泛著柔和的光,青灰瓦頂的學堂前,擠滿了人。
保長趙老栓嗓子都喊啞了:“排好隊!排好隊,彆擠!都聽先生的!”
一個穿著半舊青色直裰、麵容清臒的中年秀才,努力板著臉維持秩序,眼中卻難掩激動。
他身旁站著兩個年輕些的秀才,同樣緊張又期待。
“狗娃!彆揪二丫辮子!再搗蛋把你攆回去!”一個黑臉漢子低聲嗬斥自家兒子。
“娘……俺怕……”一個小丫頭緊緊攥著母親的衣角,怯生生地看著陌生的屋子和人。
“怕啥!有饃吃!有先生教認字!天大的好事!”婦人用力把女兒往前推了推,粗糙的手在女兒頭上揉了揉,眼神裡是樸素的期盼:“好好學,將來……將來彆跟你爹娘似的,土裡刨食……”
因為是新鮮事物,再加上管飯,有很多百姓,把自己家的女娃娃也送來了。
對於秀才老師們來說,他們還是秉承著女子不才便是德的教統,但他們沒有辦法,隻能接受。
因為是否接受女童入學,在兩個月前,已經鬨得沸沸揚揚,各種不同的意見,都擺到了天子的麵前了。
陝西西安府的學舍外一個梳雙丫髻的女童背著布書袋,被母親牽著站在報名處,青布小褂洗得發白。
其母親忐忑,女童也是充滿畏懼。
實際上,這個母親讓自己的女兒過來讀書,也是沒有辦法之舉,其夫早逝,她隻能在城中為人洗衣服賺取家用,根本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女兒。
官立蒙學,管兩頓飯,還能讀書認字,她便壯著膽子,帶著女兒去報名了,沒想到,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是陝西首例女童求學的案子,消息層層遞上去,竟在地方官署裡掀起了軒然大波……
“荒唐!自古‘女子無才便是德’,婦道人家當以針黹持家為本,進學堂與男童同讀,成何體統?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我大明禮法崩壞?”
這是主流的想法。
但也有一些官員認為:“陛下設官學本就是‘普惠孩童’,並未明言僅限男童。再說女童讀書識理,將來持家理事也更周全,未必是壞事。”
對此反駁:“孔聖人尚且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讓她們拋頭露麵進學堂,將來心思活絡了,反倒是家宅不寧的根由!此事絕不可開先例!”
爭論像野火般燒遍四省官署。
反對者振振有詞,搬出《女誡》《內訓》,說“女子識字多思,易生外心”,更有人直言“若開此例,將來女子效仿男子科舉、乾政,國體何在?”
他們態度強硬,甚至聯名上書,稱“此舉違背祖製,恐傷風化”。
偶爾有幾個官員試圖辯駁,說“陛下新政本就求變,女童讀書亦是教化”,或是“農戶家的女娃識得字,至少能看懂官府告示,免得被奸人蒙騙”,但聲音總顯得底氣不足,遇上對方引經據典的駁斥,往往便訥訥地閉了嘴。
這場爭論從州府鬨到布政司,又從各省督撫衙門遞到了內閣,足足拖了一個多月。
最後,兩份截然相反的奏疏擺在了乾清宮的禦案上——一份是四省超過半數官員聯名上奏的《請禁女童入官學疏》。
另一份則是內閣學士司汝霖小心翼翼附上的《論蒙學無分男女疏》。
在乾清宮中,朱翊鈞翻著奏疏,眉頭越皺越緊。
殿內侍立的官員大氣不敢出,隻見天子忽然將奏疏往案上一拍,龍椅上的鎏金紋飾在燭火下泛著冷光。
“‘女子無才便是德’?”朱翊鈞的聲音不高,卻帶著壓人的怒氣:“這話是誰說的?朕怎麼沒在太祖爺的祖訓裡見過?”
階下官員齊刷刷跪倒,一名禮部的官員聲音發顫:“陛下,此乃古禮……”
“古禮?”
“朕設官學,是為讓天下百姓識文斷字,知禮儀,明法度,何曾說過隻許男娃學,不許女娃學?百姓家的爹娘願意送女兒來讀書,是信得過朝廷,信得過朕!”
“你們倒好,在這裡拿著幾句酸文腐語嚼舌根,攔著人家求學的路——朕問你們,這官學是給你們開的,還是給天下百姓開的?”
他猛地停在禦案前,聲音陡然提高:“傳朕旨意!四省試點官學,凡百姓家適齡孩童,無論男女,皆可報名入學!地方官署若有拒收者,以瀆職論罪!”
頓了頓,他掃過階下噤若寒蟬的官員,語氣裡帶著毫不掩飾的譏諷:“人家爹娘都不嫌自家女兒拋頭露麵,你們這幫外臣倒替人家操起心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