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69章 學田 1,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萬曆十七年的三月,北京城的風還帶著未褪儘的料峭,刮過紫禁城金黃的琉璃瓦,發出嗚嗚的哨音……

護城河的冰早已化開,渾濁的水流裹挾著去歲的枯枝敗葉,緩慢地打著旋兒向東淌去。

宮牆根下,幾株性急的桃樹已憋出了星星點點的花苞,怯生生地探在肅殺的朱紅與灰暗的天空之間,這點鮮活,反襯得宮闕愈發森嚴沉重……

乾清宮中,年輕的天子,朱翊鈞斜倚在龍椅上,閉目養神,他麵前寬大的紫檀禦案上,奏章堆疊如山……

朝鮮發生的事情,朱翊鈞心知肚明,不過也不想多管。

而朝堂上的官員,現在都被官立蒙學之事弄得分身乏術,也沒有閒心思去替柳成龍叫冤。

正在朱翊鈞閉目養神的時候,陳矩的身影出現在了乾清宮中,他快步上前:“陛下,閣老來了。”

朱翊鈞聞言,睜開了眼睛。

“讓他進來吧。”

“是,陛下。”陳矩轉身出殿傳喚。

不一會兒,申時行進入了乾清宮,行禮之後,朱翊鈞給其賜座,隨後,申時行便開始奏陳官立蒙學的進展。

在這個國策上馬之前,天子就說自己要親自掛帥,作為國家重點項目推進,而天子也沒有食言,錦衣衛東廠的人,都下去調查,而每三日他都會親自問詢進展。

就是因為天子太過上心,導致朝堂百官,地方官員的壓力,比以往還要大上不少。

“陛下,官立蒙學,經各布政使司詳加勘定,悉心經營,至今已有成效。”

“四省共擇定蒙學選址四百一十七處。其中,北直隸一百零三處,山東一百一十五處,河南九十八處,山西一百零一處。所選基址,或為舊有社學修葺擴建,或為廢祠、官廨改建,或擇城內通衢、鄉間大鎮新造,皆力求位置衝要,便於童蒙就學。”

“眼下四百餘處學舍,其營造修繕木石磚瓦多已齊備,匠作亦已征調,開春解凍之後,便可大興土木,多數趕在夏末秋初當可告竣。”

他頓了頓,見皇帝微微頷首,便接著說道:“至於維係蒙學之根本——學田一項,各地方官亦在竭力籌措。或清丈地方無主荒地、淤田,或勸諭鄉紳富戶捐輸,或由府縣官帑撥出部分公田。”

“據報,四省學田之數,已籌得七七八八,大體敷用。待秋糧入庫,學田所出,足可養蒙師,供膏火,惠及一方童子……”

朱翊鈞聽著,緊蹙的眉頭終於舒展了些許,身子也稍稍坐直。

官員們都認為陛下做了很多事,可朱翊鈞清楚,自己真的為百姓做的事,少之又少,這一樁官立蒙學,在他看來,是是他登基以來,為數不多能落到實處、影響深遠的德政。

所以,他非常重視。

朱翊鈞聽完申時行的話後,手指在光滑的紫檀案麵上輕輕敲了兩下,算是嘉許。

“嗯,申先生與諸位臣工,此事辦得還算妥帖。”

“此皆賴陛下聖德感召,宵旰憂勤,臣等不過奉旨行事,略儘綿薄。”申時行躬身謙辭,神色恭謹依舊。

乾清宮內氣氛似乎鬆弛了一瞬,隻有沉水香和自鳴鐘的聲響交織。

然而,朱翊鈞臉上的那點滿意之色並未持續多久。

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麼,眼神倏地一沉,那點暖意瞬間被冰封。

他身體微微前傾,目光變得銳利如刀,直刺向申時行:“對了,閣老……”

朱翊鈞的聲音陡然轉冷,如同窗外料峭的春風刮進了暖閣:“朕前日,接到錦衣衛自河南遞來的一封密報。”

“密報上說,那嵩山少林寺,名下田產何止萬畝?然時至今日,朝廷所征之區區三千餘畝學田,竟分毫未動!寺僧上下,依舊推諉搪塞,毫無獻納之意!”

“朕倒要問問,這少林寺,眼裡可還有朝廷?可還有朕這個天子?!”

“朕還要問問,這河南的地方官眼裡可有朝廷,可還有朕這個天子,辦事就那麼懶散嗎?”

皇帝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如冰錐,帶著帝王的震怒和不容置疑的威壓。

申時行聞言,立馬起身:“陛下息怒。此事,河南布政使溫純前番奏報中亦曾提及。少林寺乃千年古刹,根深蒂固,寺產交割牽涉前朝舊例、僧眾口糧、地方輿情,盤根錯節,處置起來確需些時日周旋。”

“溫純乃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在地方多年,老成持重,想必……”

說到此時,申時行略微停頓,像是斟酌著用詞,“想必此時已在彈壓斡旋,定有妥善之策以解困局,奏報或已在途中。”

“妥善之策?”

“朕不管他溫純此時有什麼主張!朕隻看結果!朕的旨意,煌煌天憲!”

“六月!六月之前,各省學田定額必須足額交割清楚!少一畝都不行!”

“你去告訴溫純,辦得成,是他們的本分!辦不成——”

“就讓他們自己尋個山門,給朕剃光了腦袋,當和尚去,省得朕再費一道旨意!”

“六月之期,鐵律如山!朕,等著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