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宗藩條例折中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20章 宗藩條例折中,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翊鈞聽完申時行的話,沉默了許久。
乾清宮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隻有更漏的滴水聲清晰可聞。
申時行垂手肅立,心中忐忑,額角已滲出細密的汗珠。
皇帝的目光沉靜如水,卻深不見底,在那份沉靜之下,是反複的權衡與思量。
“哼,”朱翊鈞終於開口,聲音裡聽不出喜怒,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宗族之誼…朝廷體麵…閣老,你倒是兩頭都占全了理。”
他緩緩站起身,踱步到禦案前,手指輕輕拂過那份秦王的奏疏。
奏疏上那懇切乃至悲愴的文字,此刻在他眼中,既是藩王們最後的底線,也是申時行為自己這個天子精心鋪設的台階。
“罷了。”朱翊鈞轉過身,目光落在申時行身上,“既然閣老如此說了,喋喋不休,爭論不止,朕也著實有些乏了。這宗藩之事,曠日持久,徒耗心力。就以閣老之意,將這秦王的奏疏,謄錄清楚,明發天下,傳閱所有藩王!讓他們也……都冷靜冷靜,仔細想想!”
申時行聞言,心頭巨石轟然落地,巨大的喜悅瞬間湧上,幾乎要衝垮他平素的穩重。
他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他知道一味的妥協是辦不成任何事情的,但必要的妥協也是要有的。
就比如現在的情況。
君強臣弱。
若是陛下一直這樣強硬下去,雖然造不成太大的亂子,可終歸是離了人心。
也就是在天子強硬的態度之下,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稍稍妥協一二,事情才能辦成。
他猛地跪伏在地,聲音帶著一絲難以抑製的激動,朗聲道:“陛下聖明!陛下體恤宗親,顧全大局,實乃社稷之福,萬民之幸!老臣代天下宗室,叩謝天恩!”
他深深叩首,額頭觸及冰涼的金磚,心中充滿了對這位年輕皇帝務實的敬佩。
“起來吧。”朱翊鈞的聲音緩和了些,“此事,就按此辦理。後續如何,看諸藩反應再議。”
“臣遵旨!”申時行恭敬起身,臉上難掩喜色,立刻告退去安排。
很快,秦王這份字字泣血、又暗含妥協智慧的奏疏,連同皇帝允準傳閱的旨意,在遍布大明的藩王群體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在大明萬曆十五年的十二月,也就是新年
各王府接到謄錄的奏本,親王、郡王、將軍乃至奉國中尉們,無不屏息凝神,逐字逐句地研讀。
奏疏的內容,像一道微光,穿透了他們心中積壓已久的絕望與憤怒。
底線得以保全:“存玉牒,以正本源!”
這是所有朱氏子孫的命脈所係!
隻要名字還在皇家玉牒之上,即便淪為平民,他們依舊是太祖高皇帝的苗裔!
血脈的尊嚴,宗廟的香火,有了最後也是最根本的保障。
比起被徹底除籍,淪為無根浮萍,這簡直是絕處逢生。
“守主脈,以續宗祧!”大宗主脈的延續,親王爵秩永襲(雖然俸祿大減),主祭有嗣,譜係分明!這保住了各藩的“體麵”讓嫡長一脈不至於迅速沉淪,祖宗的神位牌前,終歸還有穿著王袍的子孫跪拜。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各脈的支脈即便淪為普通百姓,也有主心骨,也在地方有靠山。
“減祿俸,以紓國用!” “嚴支係,以杜冗濫!”秦王提出的自領三成俸祿五服外宗親悉歸民籍……
這些條款雖然嚴苛,剝奪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特權,但經過大半年的爭吵、抗議,尤其是皇帝派遣的“藩衛”進駐各王府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和緊張感,早已讓大多數宗室郡王明白,朝廷是鐵了心要改革,再硬抗下去,恐怕連這最後的底線都保不住。
奏疏傳閱之後,各地藩王的反應迅速而微妙。
強硬的聲音幾乎一夜之間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份言辭懇切的上奏。
各地親王、有影響力的郡王紛紛上書,口徑出奇地一致:“伏讀秦王奏疏,披瀝肝膽,深明大義!其所請‘存玉牒、守主脈、減祿俸、嚴支係’四款,實為保全宗室血脈、紓解朝廷憂困之良策!臣等感佩莫名,深以為然!若蒙陛下俯允秦王所奏,準其存宗籍於天府,永守主脈之爵,嚴限支係,大減祿俸,則太祖血脈不致混淆,天潢貴胄得保根本,朝廷國用亦得寬裕。此誠兩全其美之道!臣等願以秦藩為範,凜遵聖意,絕無異議!唯懇陛下天恩浩蕩,垂憫宗親,準如所請!”
一些藩王在奏疏中還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個更進一步的請求:若親王主脈不幸絕嗣,請允許從玉牒所載的同宗近支中擇其賢者承襲王爵,哪怕此人已成平民,以確保各藩“主脈”永不中斷,香火永續。
朱翊鈞看著雪片般飛來的、幾乎清一色表示讚同並請求照秦王模式施行的奏疏,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又略帶一絲譏諷的笑容。
他深知,這些藩王並非真心認同改革,而是在強大的壓力和秦王提供的、能保住最後體麵的方案麵前,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