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5章 萬曆十五年 18 文帝,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陳矩清朗的聲音在寂靜的殿宇中落下最後一個字。

那“四該四不該”的條陳,字字句句,在申時行和張學顏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冰鑒的涼氣似乎更盛了些,驅散了些許暑熱……

很直白。

很簡潔。

太過通俗易懂。

申時行率先回過神來,目光從陳矩手中的明黃卷軸上收回,望向禦座上意氣風發的年輕天子,心中頗有感慨萬千之態……

他微微頷首,聲音帶著一種奇異的平靜,仿佛在咀嚼著每一個字:“四該…四不該…”

“陛下,此訓誡言簡意賅,直指根本。皆是些最質樸、最淺顯的道理,如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般天經地義。然則…”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深沉:“越是簡單的道理,越難始終如一地踐行。陛下以此昭示天下,化繁為簡,直抵人心,實乃教化之大手筆……”

張學顏也緊隨其後,他性格更為剛直務實服:“陛下聖明!此‘四該四不該’,勝過萬言訓詁。忠奸、貪廉、勤惰、守序亂序,一目了然。不僅可為百官鏡鑒,更可為萬民繩墨,使人人知所趨避,戶戶明其本分,有此圭臬懸於國門之上,天下綱常可振,風氣可清……”

這兩個大明朝堂上數一數二的重要人物,在此時,都挺給天子麵子,算是順著朱翊鈞的話往下說的。

但兩人心中也明白。

勸人向善,難……

不過,陛下的想法是好的,明發天下,也不用太過大動乾戈,兩人當然舉雙手讚同。

朱翊鈞聽著兩位重臣的肯定,臉上的笑意更深,指尖在玉扳指上輕輕摩挲,目光悠遠:“朕初時想著,要寫八條、十條,把方方麵麵都講透……”

“但轉念一想,大道至簡,過猶不及。況且…”

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邃:“治國理政,如同行路,總有未竟之處。這‘四該四不該’,留些餘地也好,後世自有明君賢臣,會依據時勢,將其補充、完善。朕今日開了個頭,定下了基調,足矣。”

“既然兩位愛卿,沒有其他的意見。”說著,朱翊鈞收斂了笑意,轉頭看向了身旁的陳矩:“即刻將此旨意謄黃,明發天下,邸報、驛站,務必以最快速度,各府州縣衙、學宮、鄉亭,皆需張榜公示,曉諭官紳士民……”

“奴婢遵旨!”陳矩躬身領命,快步退下安排……

像這種旨意最快到的就是,各地的督撫衙門。

在北京城發出的五日後,也就是八月十日,距離中秋佳節還剩下五天的時間。

八月的杭州,暑氣蒸騰,西湖的荷風也帶不走衙署內的悶熱。

浙江巡撫張佳胤剛處理完一批積壓的公文,額頭上滲著細密的汗珠。

一旁已經升遷為浙江右布政使的王道成,正在一旁坐著。

朝廷的急遞便送到了案頭。

展開那謄黃的邸報,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醒目的“四該四不該”。

張佳胤逐字逐句地讀著,眉頭先是習慣性地微蹙,隨即慢慢舒展開來,最終化為一聲長長的、意味複雜的歎息……

在張佳胤念著的時候,王道成臉上也是有些些許的興奮。

看完之後,張佳胤放下邸報,而一旁的王道成起身,到了案前,拿起又仔細地看了一番。

而張佳胤端起已經半涼的茶,卻沒有喝,目光有些失焦地望著窗外庭院裡被烈日曬得蔫頭耷腦的芭蕉葉。

“嗬…你瞧瞧…陛下這…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當年在京的時候,我就聽聞經筵日講上,陛下就常有驚人之語,喜好引經據典,發些議論。那時我等官員還道是少年心性,好為人師……”

“沒想到啊沒想到,如今這‘說教’,竟直接說給全天下的臣民聽了!這‘四該四不該’,端的是…通俗易懂,振聾發聵。”

王道成已經看完抵報,臉上露出笑意,反問道:“撫台大人,難道這樣…不好麼?”

張佳胤瞥了他一眼,沒說話。

“一個君王,不待文官清流日日上書勸諫‘親賢臣、遠小人’、‘節用愛民’,反而自己主動頒下條規,告誡天下臣工‘不該聚私財、盤剝百姓’,‘不該懷二心、欺君罔上’…這叫什麼?這叫‘反求諸己’……”

“這叫‘以身為範’……”

“一個能如此清晰、自覺地劃下道德與法紀紅線,並以此約束自身也約束天下人的君主…”

“翻閱史書,除了那位‘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的漢文帝,還能有誰?”

“嗬嗬嗬,還是我們海都禦史教的好啊……”

王道成在都察院的時候,就已經是海瑞的鐵杆小迷弟,這麼多年過去,受到的誘惑多了,手上的權力大了,對海瑞,敬佩之情越發的濃厚。

現在的王道成已經成了浙江布政使司的右布政使,朝中有通天之人,上官跟他私交甚密,再加上自己身處大明朝最富庶的地區,他若是想不犯錯誤,就過天宮般的生活,輕而易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