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78章 萬曆十五年 1 恩賞旨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商賈為大使,遠駐英格蘭。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是,朝中竟然無人反對。

說白了,就是朝堂百官都不希望這個大使的名號落在自己身上。

他們骨子裡麵還是傲慢的。

西夷之國。

小國。

商人過去跟他們打交道,就已經是很給麵子了。

整個駐英格蘭使團,禮部安排下來的人,就幾乎沒有進士出身的人,隻有一個在禮部供職舉人。

即便天子破格提了陳平為選奉官,賜下了蟒袍金帶,也沒人反對。

這是行頭。

陳平領了旨意後,先回了一趟老家祭祖,鞭炮放了整整一夜。

陳家的各個旁支都過來道喜。

陳阿海裡子麵子都掙到了。

而後陳平自福建登船,遠赴英格蘭,也就是在同年年尾,英格蘭駐大明使臣,也到位了。

英使館有兩個辦事處。

一個在北京。

一個在寧波。

北京這邊是大使館,寧波那邊屬於辦事處……

英格蘭也成了第一個與華夏文明深入打交道的西洋國家……

世宗皇帝,勤奮修道……

穆宗皇帝,勤奮采花……

不管乾的是不是正事,勤奮他們都是有的。

而朱翊鈞也遺傳下來了勤奮的優良品德。

不過,卻是在治理國政上麵。

申時行作為內閣首輔,掌控朝堂的手腕是遠遠不如張居正的,所以,這就不可避免,朱翊鈞也要走到台前來了……

日子一天天過著。

終於到了萬曆十五年。

這個特殊的年份。

曆史上的這一年,文官們開始跟神宗皇帝對著乾了。

不過,現在的情況,文官群體是沒有這個實力的,他們不找事,沒成想,皇帝先給他們找了一件事。

萬曆十五年的正月初五,北京城尚沉浸在年節的餘韻裡,空氣中還殘留著爆竹的硝煙味和灶糖的甜香。

清晨,一道不同尋常的旨意自大內發出,迅速傳遍六部九卿、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中樞衙門主要官員的家中——天子召集群臣,即刻於午門外聽宣……

百官們心頭都是一緊。

這還放著假呢天子便如此急切地召集午門聽宣,必有大事!

是邊關告急?

還是哪處遭了災?

亦或是……要清算那個官?

各種猜測在趕往午門的路上悄然滋生。

午門廣場,寒風料峭。

身著各色官袍的文武百官按品級肅立,鴉雀無聲。

首輔申時行站在最前,眉頭微蹙。

這道旨意來得突然,事先竟未與他這位首輔商議,這讓他心中隱隱感到不安……

海瑞被朱翊鈞派人將其接到了乾清宮中商量要事,不用跟著百官一起在外麵受凍。

司禮監紙秉筆太監陳矩手捧明黃聖旨,在丹陛上站定。

他目光掃過階下跪倒一片黑壓壓的群臣,展開聖旨,用特有的嗓音朗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古之聖王治世,莫不以孝悌為先,尊老恤老為本。禮記有雲:‘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此乃大同之世也……”

”朕承祖宗基業,臨禦萬方,夙夜兢惕,惟恐德澤未周,恩惠未溥。”

“今仰體天心,俯察民情,念及天下蒼生,尤以高年耆老,一生辛勞,為國育才,為家操持,今已風燭殘年,尤需體恤恩養。特頒恩旨,普天同慶……”

關鍵的來了!百官們豎起耳朵。

“著令:自即日起,凡我大明疆域之內,年逾七十之耆老,無論士農工商,不分城鄉貴賤,每人均賜——”

“萬壽宮特製‘福壽康寧’銀幣三枚……”

“上等肉食五斤!”

“鬆江細棉布一匹!”

嗡——!

階下頓時響起一片壓抑不住的騷動!

七十歲!覆蓋所有階層!

銀幣、肉食、布匹!這手筆……前所未有!

萬壽宮特製銀幣?

官員們也都領到過,不過各個都不舍得花,用那裡的銀幣賞賜老人,這象征意義……太足了……

這銀子可是要花上百萬兩吧,戶部出嗎?

陳矩的聲音蓋過騷動,繼續宣讀:“年逾六十五之老者,每人均賜——**萬壽宮特製‘福壽康寧’銀幣一枚,肉食三斤,鬆江細棉布半匹……”

六十五歲以上也有!

範圍更廣了!

群臣心中的震動無以複加。

這得多少人?這得多少錢糧布帛?

仿佛知道群臣的疑問,聖旨緊接著給出了答案:

“戶部即從太倉庫撥付內帑白銀二百萬兩,另著工部、光祿寺、應天織造等衙門,統籌調撥肉食、布匹,務必足額、保質!不得有誤!”

二百萬兩!直接從皇帝私庫出!戶部尚書張學顏鬆了一口氣,不過轉念一想,還是憂慮的不行。

雖然錢是內帑出,但調度物資、分發的龐大工程,還得落在他們戶部和相關衙門頭上……

“此乃朕躬行孝道、恩澤萬民之善舉!著令各省、府、州、縣主官,務必親力親為,督率僚屬、裡甲人等,即刻清點轄內符合條件之老民,造冊詳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