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朝鮮國王朝見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35章 朝鮮國王朝見,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乾清宮中。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手中拿著奏疏,正在認真看著的時候,陳矩快步走了進來。
“陛下,天津轉過來的奏表。”
“是,朝鮮國王李昖的。”
朱翊鈞聞言,將手中的奏疏放下:“李昖的奏表。”
“是,陛下,李昖已經到了天津了。”
朱翊鈞眉頭皺起,這個李昖什麼情況,怎麼又來了。
李昖。
男。
朝鮮族。
現任朝鮮國王。
因為一項朝廷在遼東的十年大計,他與北京有了不解之緣。
根據朝廷的計劃,在萬曆十五年,遼東大地上的女真各部,要遷移超過十萬之眾前往陝西都司。
這個龐大的移民國策,由兩位實權國公,靖國公戚繼光,寧國公李成梁坐鎮中樞指揮。
具體的操盤手,就是戚金,麻錦,與李如鬆,兵部。
遼東大地上,自從中央朝廷頒布了移民政策後,戚金,麻錦,李如鬆,三個關外的將領,都處於忙碌中。
不到兩年的時間,大明朝通過在關外強大的軍力,與威懾力,遷移了超過四萬多的野人女真到了西北。
現在更北方的野人女真,為了不遷移戶口,隻能被迫西遷,往更加寒冷的北方而去。
而為了完成kpi,關外的具體施行者,隻能把目標轉移到了海西女真各部,建州女真各部,甚至朝鮮女真也同樣受到了波及。
朝鮮王室為了巴結大明遼東的實權派將領,同樣也是為了積極配合宗主國,也出動兵力配合大明遼東軍一樣,查戶口,驅趕,捉人……
為此,朝鮮國主親自來到北京表功。
他在萬曆十年初入了一次北京城,受到了中央朝廷的熱情款待,但那次陛下因為張居正去世,十分悲痛,並沒有召見李昖。
第二次是在萬曆十年的七月。
這個時候,天子已經從悲痛中走出,在武英殿召見了他,也是這次,禦賜下了一支燒雞……並開天恩,讓國主當著自己的麵吃完。
朝鮮國主高興的,還真吃完了。
而這次他又來了。
這一日,是大明萬曆十一年的九月,剛剛入秋。
不到兩年,來北京三次。
這是朝鮮國建國百年,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朱翊鈞看完李昖朝見的奏疏後,都愣了一下,真把北京城當家了,經常回家看看嗎?
難不成是因為上一次到來,沒有領到什麼貴重的封賞,感覺跟自己帶來的禮物不成正比,虧了,想要再來領賞。
這個時候,李昖的船隊已經停在了天津港。
前麵兩次,都是符合正常的流程,先上了表,北京方麵答複後,他們才出發。
可這次,跑到了天津,才上表,這擺明就是怕大明的天子不同意,來了個先斬後奏,在怎麼說,都到了天津了,不能再讓天子親自冊封的國王原路返回吧。
“這個李昖啊,有趣,有趣啊,既然來了,就讓他入京吧,李成梁最近不是跟下屬同僚嚷嚷著身子骨都生鏽了嗎,就讓他去見見他老朋友去。”
“是,陛下,奴婢這就去寧國公府傳旨。”
按照慣例,天子冊封的藩屬國國王到來,大明朝廷是要高規格接待的,李成梁作為國公,身份合適,且他與李昖早些年也認識。
李成梁當年威震遼東,不僅是女真人的爹,還是朝鮮王室的爹。
他跟李昖確實有交情,甚至之前還是生意上的合作夥伴了。
說來也巧,前兩次李昖到北京城的時候,李成梁還專門跑出去巡查軍務了。
兩次都選擇不見李昖。
這讓朱翊鈞多少有些奇怪。
這次人家打了一個突然襲擊,朱翊鈞不知道,李成梁也不知情。
時值萬曆十一年九月,雖已入秋,但北京城的“秋老虎”威勢不減,午後的陽光依舊熾烈,空氣裡蒸騰著未散的暑氣。
寧國公府的後花園,此刻卻是一片難得的清涼之地。
花亭臨水而建,四周古木參天,濃密的枝葉篩下斑駁的光影,也擋住了大半暑熱。
亭中,大明柱國將軍、寧國公李成梁正斜倚在一張寬大的紫檀木藤編躺椅上避暑。
他上身隻著一件輕薄透氣的湖藍色素紗交領中單,衣料細軟,隱隱透出內裡白色的汗衫,下身是同樣質地的素紗寬口褲,褲腿隨意地挽到了膝蓋之上,露出兩條雖年逾六旬卻依舊筋肉虯結、布滿舊日沙場印記的小腿。
一雙赤腳隨意地擱在鋪了竹席的腳凳上,享受著石板地麵透過竹席傳來的絲絲涼意。
雖已遠離遼東前線多年,久居京師榮養,但這位曾令女真蒙古諸部聞風喪膽的“遼東王”眉宇間那股不怒自威的沙場煞氣,並未因歲月的流逝和京城的安逸而完全消散。
他微闔著雙目,似在假寐,又似在傾聽亭外聒噪的蟬鳴,花白的須髯隨著他平緩的呼吸微微起伏。
兩名身著藕荷色輕紗夏衫的侍女,手持兩柄巨大的宮扇,一左一右,屏息凝神地為他打著扇子,動作輕柔而規律,帶起陣陣微風,吹拂著他敞開的領口和額角的細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