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4章 尋仙傳道,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翊鈞考校了朱常洛後,便離開了李太後的宮殿。

隨後,先去陳太後那裡請安。

又去了坤寧宮。

陪著自己的皇後在坤寧宮中用了午膳後,才返回乾清宮。

初春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灑在宮苑的琉璃瓦上,折射出冰冷而耀眼的光芒。

朱翊鈞帶著馮保兩人走在深宮之中。

朱翊鈞臉上的表情有些沉鬱。

他還沉浸在自己大兒子給的小小震撼中。

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如同皇帝身後一道無聲的影子,亦步亦趨地跟著。

他敏銳地察覺到了陛下周身散發出的那股低氣壓。

馮保心中了然,定是殿下的功課未能讓陛下滿意。

他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麼寬慰的話,諸如“殿下年幼”、“來日方長”之類,但看到朱翊鈞那緊抿的唇線和深不見底的眼眸,最終還是把話咽了回去。

帝王家事,絕非他一個內侍能輕易置喙的,即便是已經做到了最高級彆了……

他隻能更加謹慎地落後半步,將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兩人一前一後,沉默地穿行在紫禁城宏闊而幽深的宮巷之中。

朱紅的高牆夾道,仿佛兩道巨大的屏風,隔絕了外界的喧囂,也投下長長的、沉重的陰影。

腳下的金磚墁地光潔如鏡,卻冰冷堅硬,每一步都踏出輕微而空曠的回響。

偶爾有巡邏的禁軍遠遠經過,盔甲摩擦發出鏗鏘之聲,旋即又消失在拐角,更添幾分肅穆與寂寥。

朱翊鈞抬頭望去,是層層疊疊、覆蓋著琉璃瓦的重簷廡殿頂,在湛藍的天空下勾勒出莊嚴而繁複的天際線,飛簷上的脊獸沉默地蹲踞著,俯瞰著這深宮中的一切。

陽光隻能吝嗇地灑在宮牆的最頂端……

不知走了多久,終於回到了乾清宮。

朱翊鈞沒有像往常一樣去看各地宗藩進獻的新年賀表,而是屏退了所有侍從,獨自一人,緩緩踱步到暖閣外。

他抬頭看著懸掛在此三龍圖。

朱翊鈞的目光,長久地停留在左側那幅畫像上——他的皇爺爺,世宗皇帝朱厚熜。

以聰慧絕倫、權謀深沉著稱的帝王,少年登基,一生牢牢掌控著帝國權柄,修道煉丹也未曾真正放手。

他的智慧、他的手腕、他的帝王心術……都不是平常人可以媲美的。

殿內異常安靜,隻有更漏滴答的細微聲響。

朱翊鈞凝視著畫像中皇爺爺那雙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沉默了很久很久。

畫像中的皇爺爺,似乎也在沉默著回望著他……

終於,朱翊鈞輕輕歎了口氣,那歎息聲在空曠的殿內幾不可聞。

他對著畫像,用一種近乎耳語、卻又清晰無比的語調,低聲呢喃道:“皇爺爺……”

“……他,可沒有您聰明啊……估摸著修不明白……”

“罷了罷了,修不明白,能糊住人就行……反正今日,也糊住了朕……”

“我本土道教一直都是在漢地流傳,若是朱常洛真有這份天賦,將道家帶出國門外,在南洋發揚光大,也算是他的一番功績了……您保佑這玄孫把……”

朱翊鈞還是很會調節自己的憂慮的……南洋府,老大肯定是要去的,因為他是皇長子,要起到表率的。

至於到那裡是治國安民,還是尋仙傳道,就看他自己的選擇了。

萬一,兒子真的在南洋府將道教發揚光大,也是宣揚本土文化了,這也是功德一件。

話說回來,要是真的成了,南洋各島嶼,都改信了道教,弄不好自己這兒子,在曆史上還能混成一方道祖呢。

自己這個做老子的,隻能給他安排賢臣良將鎮場子了……

大明萬曆十一年,正月八日。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會,如期開始。

皇極殿內,莊嚴肅穆。

丹陛之下,文武百官身著嶄新的朝服,按品級序列,肅然而立……

蟠龍金柱高聳入雲,禦座之上,朱翊鈞身著明黃十二章袞服,頭戴翼善冠,神情威嚴而沉靜。

經曆了幾日來的休沐,這位年輕的帝王再次以飽滿的精神麵對新一年的朝政。

新年第一次大朝會,是定調子、劃重點的時刻……

內閣首輔申時行手持玉笏,率先出列,立於禦階之下,聲音洪亮而清晰地開始了他作為內閣首輔第一次“政府工作報告”:“臣申時行,謹代內閣及六部九卿,恭奏陛下……”

“萬曆十年,仰賴陛下聖德,百官用命,將士效死,黎民勤勉,我大明四海承平,百業俱興,誠乃中興之盛景!”

…………

“然,盛世之業,耗費亦巨!去歲國庫收支,戶部已詳細核算,臣謹陳其要:

“ 西域經略,路途遙遠,轉運艱難,耗費糧秣軍資無算;遼東築城戍邊、南洋水師艦船維護、軍械更新、將士犒賞,亦需巨資……”

……

“去歲國庫歲入,得益於商稅激增、農稅改製清丈之效,雖為曆年之冠,然刨除上述開支,盈餘卻不如萬曆八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