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6章 爪窪總督 5,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涼如水,浸透了張府每一寸角落。

書房內一盞羊角宮燈懸在梁下,暖黃的光暈洇開,恰好落在紫檀木的太師椅上。

張四維就坐在這張椅子上,脊背挺得還算直,隻是鬢角霜白的發絲在燈光下泛著銀,襯得眼瞼下的褶皺愈發深了……

腳盆裡的溫水正冒著細弱的白汽,氤氳的熱氣裹著幾絲艾草香。

跪在他對麵的一個漂亮女子正垂著眼,指尖捏著軟布,正一下下將溫水舀起,澆在張四維交疊的腳麵上。

若是以往張四維還會嘻戲一番。

可今日,是真的沒有半點興趣。

“好了。”

張四維忽然開口。

洗腳的女子一愣,老爺今天怎麼了,也不伸腳進來了。

她抬眼去看,老爺臉上就差寫上心情不好四個字了。

當下,也不敢哄老頭玩了。

隨即慌忙拿起軟巾,跪直了身子,小心翼翼地將張四維的腳從水裡撈起,用軟巾細細擦乾,動作極輕柔,連腳趾縫都仔細拂過。

隨後,行了一禮,便端著洗腳盆離開了書房。

洗好腳後,張四維獨在太師椅上坐了許久,窗外的風不知何時大了些,吹得窗紙沙沙作響。

滿腦子裡麵都是張丁征帶回來的洋媳婦,還有那個叫什麼阿福的小孫子。

他可是當朝大學士啊。

自己這幼子搞出這一套,若是傳了出去,自己的臉麵丟了事小,影響了他兩個兄長的仕途是大啊。

當官的,門風是很重要的。

當然,除此之外,張四維還有更深層次的擔憂。

爪窪的戰事,在南洋,張丁征作為皇商,是跑那麼線的,大明與西洋人的衝突,戰爭,裡麵會不會有自己這個兒子的身影。

天子眼睛裡麵可是容不得沙子的。

若是真的摻和進去,那張丁征就是越界了。

實際上,很早之前張四維都有這種懷疑,原本張丁征回來,他是想著要第一時間詢問的,可被氣壞了,倒是忘了正事。

“來人。”

一個老仆聽到招呼,進入了書房,低聲道:“老爺,您吩咐。”

“去,把張丁征喊來。”

“是,老爺。”

不一會兒,門軸“吱呀”一聲輕響,打斷了書房裡沉滯的空氣。

張丁征已換了身月白杭綢便服,他走進了書房。

他沒等父親開口,徑直走到太師椅對麵的墩子旁,自顧自坐下了。

椅腳與青磚相碰,發出“嗒”的一聲輕響。

“爹,”他歪著頭笑,眼角眉梢俱是活絡的神氣,像簷下那隻總偷溜出去的花貓:“兒子就知道您夜裡熬不住,準得叫我來。”

張四維擱在扶手上的手指猛地收緊,指節泛白。

“少在我跟前嬉皮笑臉!”張四維頓了頓,喉結重重滾了一下,“我問你爪窪的戰事,就是陳璘那檔子事,你到底摻和進去沒有?”

“摻合了。”張丁征答得乾脆,甚至還從袖袋裡摸出枚油亮的核桃,在掌心慢悠悠地轉著。

“你!”張四維猛地抬手,想拍案又硬生生忍住,隻氣得胡須都在顫,“你在朝廷是什麼身份?軍國大事是你能夠插手的。”

“可我是皇商啊。爹您忘了?陛下親賜的牙牌還在我腰上掛著呢。大海之上,商船行到哪兒,陛下的眼線就得伸到哪兒。再說了,我不摻合,誰去摸西洋人的底細?”

“你知道什麼!”張四維壓低聲音,朝著門外看了數眼後,才緩緩說道:“天子眼裡容不得沙子!萬一仗打敗了,你怎麼辦,大明還有你的容身之地嗎,即便現在勝了,若你的事情被都察院‘揪住,你也照樣吃不了兜著走……”

張丁征忽然往前傾了傾身子,聲音放軟了些,卻帶著股不容置疑的篤定:“兒子知道陛下想要什麼。西洋人占了爪窪,堵的是大明的海路財路,陛下想拔了那根刺,我不過是順水推舟。再者說,陳將軍那裡信得過,沒有人會知道我會摻和進去這件事情的。”

聽到這裡,張四維眉頭微皺,心裡麵還在想著,這混賬東西,到底是在賭,還是真有把握?

而張丁征還在自顧的說著:“父親,您年齡不小了,兩個兄長現在還是芝麻綠豆大小的官,張家還是要靠我……”

想著事情的張四維,在聽到兒子說的這句話後,腦袋就像炸了一樣,再也沒有辦法沉下心來思考張丁征說的話了。

“什麼……”

“芝麻綠豆大的小官……”

“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也是走的正規科舉,你呢,即便撈了一個官職,那終歸是選奉官,你還瞧不上你的兩個兄長。”

張丁征還是嬉皮笑臉的回複:“那我就問父親你一句,我的兩個兄長走的是科舉不假,可他們還要再熬三四十年,才有機會到乾清宮中,跟著陛下麵對麵的議事,當然,這個還需兄長們胸有韜略,有治國之才,才能走的進去,而您的小兒子呢,早就是天子麵前的紅人了。”

“原本在應天府的時候,您給我講,申時行要上,您不進則退,您就沒有想過,到了現在,您為什麼沒有退……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兒子往前走了一步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