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改諡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9章 改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旨意下來之後,很多官員們都麻了。
特彆是張四維,李成梁等人。
什麼叫,朕念張公夙夜在公,積勞成疾,身形日蹙,心憂之甚……特準卿於府中養屙理事,不必日日趨朝……
居家辦公,一條腿都要進棺材板了,還能把權力握在手心中。
當然,聖旨上也明顯說了次輔申時行暫攝內閣諸事。
自隆慶年間,大明朝就沒有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次輔,一直到如今,才在聖旨上,明確提出了申時行為次輔。
也是公布了皇帝陛下心中新一任內閣首輔。
申時行是現在所有大學士中,最年輕的,比張四維,張學顏等人,要年輕十幾歲。
甚至,在整個朝堂上來說,都是年輕力壯的代表。
他要是不犯錯。
要是一直得聖寵。
就可跟那個嚴嵩一般,當大明朝二十年的內閣首輔。
這也代表此時朝堂上,這麼多官員想要一步步爬到最高的政治野心,在未來會麵對極大的挑戰。
而特進張居正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師,賜蟒袍玉帶,歲祿兩千石……
這讓李成梁心裡麵可不是滋味,自己一個國公,朝廷發放的工資標準,是一千五百石……
當然,更多的官員也都心知肚明。
這是張居正死亡之前的,緊急恩賞……
而被賞賜的人,此時卻在家中,不能親自前來領旨。
朱翊鈞環視一周官員,將目光放在了最前麵一排的申時行,張學顏,張四維,海瑞等人身上……頓了片刻後道:“朕近日翻閱國朝諡典,見李東陽''文正''之諡,心中頗有些疑慮……”
“昔年武宗皇帝,正德朝劉瑾擅權,東陽公身為內閣首輔,雖有調和周旋之功,卻也未能儘除奸佞,以致朝堂亂象叢生,不知卿等如何看待此事?”
朱翊鈞這句話一說出口。
所有的文武百官,更加震驚了。
李東陽。
是大明朝至今為止,第一個得文正諡號的官員。
而謝遷是在嘉靖十年,被世宗皇帝追奉的文正諡號……
皇帝陛下此時提起東陽公,絕對不會是在誇獎一番他的功績,肯定一下他的成就。
這是衝著文正公的諡號來的啊。
當然,東陽公也不清楚,不到百年的時間,他的諡號就被後來之君惦記上了。
文武百官,皆不言語,靜靜的等待著皇帝陛下的下文。
而朱翊鈞又是看了一番官員們的神色,繼續說道:“朕從國朝諡典看了許多,也問了許多人,嘉靖年間,關於此諡便有諸多議論,有人讚其文學卓絕,有人議其處事失斷……”
“朕覺得諡號乃朝廷大典,關乎千秋定論,朕唯恐稍有疏漏,損了國朝典儀……”
“依卿等之見,''文正''二字,於東陽公而言,是否確當無誤?”
皇帝陛下這次開始發問了。
說的意思更明顯了。
確當無誤,那就是肯定有誤會。
當然,這麼多的官員也清楚,說白了,奪了人家東陽公的諡號,是想著給張居正的。
這……這有點不講道理,不給武宗皇帝麵子吧……你瞧瞧,還是要有兒子傳承啊,世宗皇帝追封謝遷文正諡號,朱翊鈞都不提複議這一套。
張四維率先整了整官袍,踏出朝班時神態恭謹:“陛下聖明。臣鬥膽直言……”
“東陽公身處正德年間,彼時劉瑾擅權,朝中暗流湧動。雖有傳聞稱東陽公曾從中斡旋,保下數位大臣,但於撥亂反正、力挽狂瀾之事,終究未能儘善……臣以為,諡號乃蓋棺定論之重典,或許再斟酌一二,更顯我朝諡法嚴謹……”
張四維雖然清楚自己肯定是當不上內閣首輔了。
但,他身上還有很多事情,他上不去,卻也想要一個體麵下場,更何況,他的兒子張丁征還在給皇帝陛下打著黑工呢。
所以,表現這方麵,不能落了下乘。
“陛下,張大人所言,臣亦有所感,東陽公文采斐然,於文壇功績卓然,這是毋庸置疑的。隻是正德年間,朝廷綱紀稍有鬆弛,內閣首輔之責重大,卻終究未能徹底扭轉局麵。諡號關乎千秋,臣以為陛下思慮深遠,確有再議之必要……”
“東陽公曆仕數朝,勞苦功高,這是滿朝皆知的。正德朝往事,劉瑾亂政之時,朝中正直之士屢遭打壓,李東陽在力保朝綱穩定一事上,似仍存缺憾。陛下聖心憂國,此番重新審視,實乃為朝廷典儀著想。”
“臣附議……”
“臣附議……”
………………
就在形勢一麵倒之時,海瑞整了整官服,穩步出列。
他目光誠懇看著皇帝:“陛下,諸位同僚所言,皆有其理。然諡號一事,自武宗朝定下,嘉靖朝複議亦未更改,此乃兩朝定論……”
“東陽公雖在正德年間麵臨諸多困境,但他主持編修大明會典,傳承國朝典章,執掌文柄,選拔諸多賢才,於朝廷文脈、人才培養之功不可磨滅……”
“若今日貿然更改,後世或有仿效,諡號之典恐失莊重。還望陛下三思,莫讓後人覺得我朝諡法輕易動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