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5章 天子南巡 19,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申時行聽著皇帝陛下的話,是越聽越緊張。

不是說宗藩的事情嗎。

怎麼扯到地方吏治了。

實際上,朱翊鈞不微服私訪,永遠的身處在天上宮闕之中,他照樣能成為一個有為君主。

因為,他可以毫無負擔的借用著已經越發強大的國家機器去斂財,毫無負擔的將老人的兒子送上戰場,並且可以毫無負擔的享受著屬於帝王的榮耀……

可有些事情,看的明白了,心裡麵就會有負擔。

有了負擔,隻能讓其糾結,也並不能改變什麼。

“很多事情,想要改變,難……可若是難了,就難道什麼都不做嗎?”

“朕親眼看見百姓吃什麼土饃,裡麵是麵,表麵是土,為何這樣吃啊,因為這樣更加充饑……朕呢,也嘗了嘗,那個味道朕今生也不會忘了……“

“有個老阿娘拽著朕的衣角問‘當今聖上可知道民間疾苦’……”

“朕無言以對……”

“百姓生活如此貧苦,倒還能安穩度日。”

“可藩王身旁,就出現了一個不聽他們話的人,他們就忍不下去了。”

“今日,三王前來,哼,給朕訴苦呢。”

“他們哪有那麼多的苦楚,該訴苦的人,訴苦無門,不該訴苦的人,卻能直接到朕的麵前,說一通有的沒的。”

申時行是越聽越心驚。

而朱翊鈞是越說越憤怒。

“太原城裡,晉王的私礦日夜不停,挖空的何止是煤山,是朝廷的稅基……當地縣令遞來的折子,通篇寫的卻是晉王如何修繕文廟、賑濟災民。”

“還有這漕運,德王的船隊打著‘官船’旗號,強征民夫,私運鹽鐵。那些本該上繳國庫的賦稅,都進了王府的地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官府不敢得罪藩王,甚至與他們沆瀣一氣……”

“他們不敢得罪,朝廷就得罪……”

“朕就得罪……”

“宗藩……用十年的時間,完善其製度,約束其行為……”

“要是有人效仿成祖皇帝,那就讓他們來,朕不是朱允炆,朕可不是好欺負的………”

朱翊鈞說完這些,已經是氣喘籲籲,可見,年輕的皇帝確實大動肝火了。

從申時行進來,就回答了兩個問題,而後,便一直聽著皇帝陛下說話。

而且說的這些,應該是皇帝陛下關起門來,才能說的,根本就不是他一個外臣能聽的。

皇帝陛下甚至蛐蛐了永樂大帝。

“陛下,有此雄心,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你們呢,你們這些做官的,就沒有過想法,就看不出問題,你們看不出來,朕看出來了。”說完這些,朱翊鈞輕歎口氣,平複了一下自己的情緒。

而這個時候,馮保也端著一杯茶水放到了朱翊鈞的麵前……

“朕,苦思冥想了一番,有了些許的想法,現在朕說,你聽,你覺得可行性如何?”

“是,陛下,臣聽著呢。”申時行趕忙道。

“朕決定昭告天下,“太祖封王,本為‘藩屏帝室’,然今宗室不工不農不商不仕,空耗國帑,實違‘相生相養’之祖訓。朕今複太祖‘藩王當為天下先’之意,非削權,乃正名。”

朱翊鈞這個昭告,借太祖高皇帝得名號,打著“恢複祖製”的旗號,將改革合法性錨定在開國聖君身上,規避“違背祖製”的政治罪名……

實際上,違背祖製這個鍋,即便是現在的朱翊鈞都背不起來,還是要摳字眼,他想了一下午,才想到了,太祖高皇帝的意思,‘藩王當為天下先’……

“每年朝廷給藩王的祿米,有先提條件,要求“每萬石祿米需供養三百邊軍”,同時,王府莊田按“留三成、交七成”收歸官田……分給為王府種地得佃農們,讓他們獨立出來,而那些還要給藩王種田地的百姓們,交給王府的糧食,要與朝廷的賦稅相符,不能私自加征……”

“撤銷宗人府獨立司法權,規定“宗室犯罪,無論輕重,俱由地方按察司審理,三司會審時需有錦衣衛與宗人府各一名官員旁聽……”

“當然,朕還是要考慮下麵的宗室,對於偏遠宗室,鎮國將軍,奉國中尉,允許科舉開禁,特科選拔,隻要能夠考中秀才,優先安排擔任地方州縣縣佐官,主簿、典史等……”

“如果說,宗室中真的出了治世的大才,中了進士,中了狀元,照樣進翰林院,照樣可擔任京官要職,地方要職,朝中的黨已經那麼多了,朕也不差一個宗族黨了……”

“設置宗藩永製,召集內閣、六部、宗人府,各地的親王全都到京師來,好好商議,共同製定……一旦定下來,不能輕易更改。”

“當然,宗室爵位世襲但俸祿每代遞減兩成,至奉國中尉之後不再遞減,但需自謀生路……宗室除名……當然,除了名,朝廷會給一定的補助,按人口分給他們良田,一個人十畝夠種了,不過,要服從調劑……都想往江南跑,那怎麼行,大西北的田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